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杏苗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主义
  • 2篇道德
  • 2篇多德
  • 2篇亚里士多德
  • 2篇社会
  • 2篇伦理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学
  • 1篇道德反思
  • 1篇道德合理性
  • 1篇道德救赎
  • 1篇德性
  • 1篇德性幸福观
  • 1篇幸福观
  • 1篇在世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沉思
  • 1篇哲学课
  • 1篇至善
  • 1篇中道

机构

  • 13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3篇马杏苗
  • 1篇张步仁
  • 1篇马芒

传媒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学海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建设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至善目的与生命实现——亚里士多德功能性概念蕴含的伦理空间
2017年
从现代德性伦理的建构来看,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中关于人的功能性概念蕴含着潜在的伦理空间,其功能性概念不仅是修复近现代事实与价值断裂的道德良方,也为涣散、抽空的现代自我的重构打开了一个现实的道德境域,即每个人作为一种独特性的存在,可以在其"身份""角色"的合德性的生命活动中实现属己的幸福和本质力量。因此,对亚里士多德至善目的论中的功能性概念的再诠释,其伦理价值在于,使人在其存在的理想向度中,不仅获得幸福的纬度和美德的根据,也寻得生命实现的道路。
马杏苗
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一种方式——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和完善。以教学定位为立足,以教学理念为内核,具体分析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即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的递进转化,旨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其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马杏苗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试论集体主义价值观被引量:1
2001年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主义价值观向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马杏苗
关键词:价值观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
对道德合理性的现代论证被引量:1
2005年
道德的合理性问题是重建现代道德的关键,道德合理性有三个可以论证的因素:现代道德的生存论背景;人的理性能力的超越性和人性转化的可能性。改变启蒙以来排他性两分的理论构架,从宇宙与人、天道与人道等关系的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可以为从封建神学关系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如何理解道德的内在根据提供可依标准,并为重构现代道德提出了可尝试的思路。
马杏苗
关键词:道德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人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10年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口与自然谐调和睦的关系,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的核心是关于人口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文从人口与自然关系的亲缘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人口与自然环境问题的启示。
马芒马杏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
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
2005年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陷入困惑和迷茫,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留给我们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价值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回答:当事物的差异性得到过分的尊重时,一种根本的意义就会隐匿,即现代社会失落了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这一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人类如何去重新建立这一基础? 本文从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作了分析并从回溯文化传统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马杏苗
关键词:群体主义文化传统
关于现代精神的道德反思被引量:1
2002年
现代化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破坏性 ,人类走入生存困境 ,这已是一种共识。人类社会如何既能发展现代化又能有效地避免现代化的弊端 ?这是现代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现代精神的反思 ,本文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了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物欲的盛行 ,二是主体的膨胀 ,三是超越者的丢失 ,四是精神的放逐。而现代精神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是无根的 ,因此 ,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精神的回复 。
马杏苗
人的抽象存在与真实存在——兼论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被引量:1
2015年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马杏苗
关键词:道德救赎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被引量:4
1999年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德性、中道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阐述,对他的幸福观作了一次梳理,以期其德性幸福观能对人们有所启迪.
马杏苗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观德性伦理学
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消解被引量:3
2010年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近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现代的彻底断裂,不仅带来道德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也加深了现代道德生活的危机,给人类的持久生存形成了危害。一个消解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总体思路是揭示和构建事实与价值之间默会的意义关联域,以主客体互换为视角,以人的自我转化为根基,在经验生活的超越向度中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相互通约与转化。
马杏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