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标

作品数:156 被引量:84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理学
  • 31篇医药卫生
  • 28篇化学工程
  • 8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共聚
  • 20篇共聚物
  • 17篇嵌段
  • 16篇嵌段共聚
  • 16篇嵌段共聚物
  • 14篇聚乙二醇
  • 14篇二醇
  • 13篇开环
  • 11篇开环聚合
  • 11篇壳聚糖
  • 11篇胶束
  • 10篇两亲性
  • 10篇分子
  • 9篇高分子
  • 8篇乙烯
  • 8篇皂甙
  • 7篇药物
  • 7篇树脂
  • 6篇生物材料
  • 6篇细胞

机构

  • 117篇南开大学
  • 15篇天津理工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辽宁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天津市口腔医...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省化学研...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36篇马建标
  • 45篇何炳林
  • 44篇王亦农
  • 27篇伍国琳
  • 22篇范云鸽
  • 13篇高辉
  • 12篇张国林
  • 9篇孙平川
  • 7篇史作清
  • 7篇赵存祥
  • 6篇李建敏
  • 6篇王前
  • 6篇王铮
  • 6篇裴国献
  • 6篇王利民
  • 6篇郑磊
  • 5篇傅谊
  • 5篇王小红
  • 5篇张洁
  • 4篇庞成才

传媒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1篇高分子学报
  • 5篇功能高分子学...
  • 5篇中国科学(B...
  • 5篇化学学报
  • 4篇2001年全...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质谱学报
  • 3篇2003全国...
  • 2篇高分子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化学试剂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2007年全...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2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恒电位条件下制备聚苯胺PAn及其电化学行为被引量:22
1998年
恒电位条件下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膜,研究了聚合条件如聚合电位、聚合介质、苯胺浓度等对聚苯胺膜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制备聚苯胺的最佳聚合方法和条件,并讨论了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和不同pH值条件下PAn膜的循环伏安行为,认为550mv出现的氧化还原峰是与阴离子的掺杂有关。
傅谊马建标何炳林
关键词:聚苯胺电化学聚合恒电位PAN
AB型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本文以构成人体蛋白质的L-丙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聚丙氨酸-聚乙二醇两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张国林王亦农马建标
关键词:聚乙二醇开环聚合嵌段共聚物
文献传递
口服胰岛素控制释放剂型研究
马建标
研究壳聚粮海藻酸盐胰岛素微囊,总结各种因素对微囊制备和体外释放规律。用界面聚合法合成粒径小于200纳米窄分布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微囊,口服能被吸收,皮下注射具有缓释特征和长效降血糖作用。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
关键词:
关键词:胰岛素剂型
仿生高分子被引量:4
1992年
仿生高分子是仿生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高分子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在内容上与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
马建标何炳林
生物材料的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被引量:4
1992年
生物材料科学是一门高科技学科,研究内容广泛,它包括高分子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医学、药学、工程技术等。简而言之,它属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对生物材料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但与认识生命、延长人寿有关,还与上述学科的发展及经济效益有关。由于生物材料对人类健康、寿命和巨大经济效益有极重要关系,所以工业发达国家对它的发展与研究都非常注意。我国有关部门在八五规划中都提到生物材料的重要性,但是投资强度不高,项目分散,人力不集中,原来基础又薄弱,所以要做出突破性成绩,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是很困难的,除非今后能组织多门学科和肯投重资向这方向发展。
何炳林马建标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科学
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被引量:7
1993年
大孔交联聚丙烯酸树脂(D151和D152)用氯化亚砜转化为酰氯后,通过成酯反应固载β-环糊精,再进一步用高碘酸钠氧化,合成出具有环状多醛结构的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对β-环糊精固载化反应的影响,发现摩尔投料比(—COC1/β-CD)为1.5—1/1、温度80℃、时间24 h为最佳固载反应条件。探讨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的吸附性能,阐明了吸附时间、溶液中尿素浓度、及介质pH值等对吸附量的影响。在尿素浓度130 mg/dL、吸附时间4h、介质pH 7、温度25℃时,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呈现出最大吸附量82.13 mg/g。
何炳林宗芳马建标
关键词:固载化Β-环糊精
不同交联度聚苯乙烯微球的物理和化学热稳定性
本文通过热失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等方法对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型多孔球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交联聚苯乙烯多孔球形吸附剂的分解温度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其热...
李燕鸿范云鸽马建标
关键词:热性质热稳定性交联聚苯乙烯
文献传递
复合类新型骨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无机 -有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 (NBM)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 NBM体外复合兔成骨细胞培养 1~ 14天 ,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细胞蛋白含量与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测定 ;对 NBM采用同种兔体内植入观察 2、4和 8周 ,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其体内成骨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时 NBM对成骨细胞的体外增殖和 AL P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 ,成骨细胞与材料可良好黏附、增殖 ,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 ;而细胞 -材料复合体肌内植入后 4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8周仍未见新生骨组织生成。 结论  NBM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差异可能与 NBM免疫原性有关 ,体内植入后引起宿主免疫反应 ,影响体内成骨。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引起的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应引起组织工程研究的注意。
郑磊王前裴国献马建标王亦农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
一种基于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以磷酸为催化剂,以环丁砜和1,3,5-三甲苯的混合溶剂为反应溶剂,进行热缩聚反应制成聚琥珀酰亚胺,再以水合肼为亲核试剂进攻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聚天冬酰胺...
马建标伍国琳逯彩彩王晓娟王亦农范云鸽
文献传递
基于10-十一碳烯酸和香草酸制备可降解聚酯的方法
一种基于10-十一碳烯酸和香草酸制备可降解聚酯的方法,以植物油基不饱和脂肪酸和香草酸为原料,以钛酸正丁基酯为催化剂,在高温,高真空的条件下实现本体聚合,步骤如下:1)由10-十一碳烯酸制备11,11′-(乙基-1,2-二...
马建标庞成才伍国琳王亦农范云鸽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