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东

作品数:298 被引量:1,586H指数:26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矿业工程
  • 7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建筑科学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理学
  • 19篇经济管理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化学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可靠性
  • 25篇故障树
  • 22篇矿井
  • 18篇巷道
  • 17篇支护
  • 17篇安全工程
  • 14篇隧道
  • 14篇网络
  • 14篇颗粒流
  • 13篇神经网
  • 13篇神经网络
  • 13篇露天
  • 12篇煤矿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露天矿
  • 10篇云模型
  • 10篇可靠度
  • 9篇矿业工程
  • 8篇露天矿边坡
  • 8篇机械化

机构

  • 26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58篇大连交通大学
  • 57篇教育部
  • 10篇阜新矿业学院
  • 10篇黑龙江科技学...
  • 10篇济南大学
  • 7篇东北大学
  • 6篇贵州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科技大...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神华准格尔能...
  • 2篇交通大学
  • 1篇黑龙江矿业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98篇马云东
  • 114篇崔铁军
  • 50篇王来贵
  • 30篇李莎莎
  • 16篇桂祥友
  • 14篇张大明
  • 12篇马正先
  • 12篇冯思静
  • 12篇王洪德
  • 11篇王洪德
  • 10篇朱柏石
  • 10篇罗根华
  • 8篇孙广义
  • 8篇孙宝铮
  • 7篇李博
  • 6篇王泽红
  • 6篇闫平科
  • 6篇印万忠
  • 6篇韩跃新
  • 5篇宋子岭

传媒

  • 26篇安全与环境学...
  • 23篇辽宁工程技术...
  • 15篇计算机应用研...
  • 1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0篇系统工程理论...
  • 9篇数学的实践与...
  • 9篇煤炭学报
  • 9篇阜新矿业学院...
  • 9篇中国安全生产...
  • 8篇应用力学学报
  • 8篇大连交通大学...
  • 7篇建井技术
  • 6篇系统仿真学报
  • 6篇有色矿冶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
  • 4篇中国矿业
  • 4篇计算力学学报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矿冶

年份

  • 3篇2022
  • 8篇2018
  • 23篇2017
  • 41篇2016
  • 27篇2015
  • 17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5篇2006
  • 29篇2005
  • 15篇2004
  • 15篇2003
  • 1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7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毫米级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毫米级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将装有氯化镁的玻璃容器置于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反应釜中,将占反应体系总质量0.01%~2%的天冬氨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将反应体系密封,在室温下...
闫平科高玉娟马云东赵永帅
文献传递
考虑点和线的有向无环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诸如交通网络、供水网络、电信网络、燃气网络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极其重要,但是这些网络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失效,进而降低其连通性。为研究其连通性问题,改进SCM(sequential compounding method)实现了考虑点和线可靠性的有向无环网络连通性的计算方法。该算法是一种快速可靠性评价算法,其结果是近似的,适用于分析可分解为点—线—点结构的网络,特别适用于有一定统计规律的网络。算法主要由两种运算组成,即"与"合并和"或"合并,通过这两种运算将网络化简直到合并为一个点为止。计算八种典型的网络,并将结果与文献和MCS(Monte Carlo simulations)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与MCS相比计算得到的连通性略有不同,误差在-6.2%~4.6%;但是计算时间差别很大,大约是MCS的1.2%~9.2%。
崔铁军马云东
关键词:网络连通性可靠性SCM
竖井施工设备布置专家系统原型设计
1993年
本文在系统分析竖井施工设备布置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神经元网络理论完整地模拟了设备布置过程中专家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过程,建立了竖井施工设备布置专家系统原型。
马云东朱柏石
关键词: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双层地铁隧道引起地面沉降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为了研究双线上下层盾构隧道施工时的短期地面沉降,以大连地铁二号西安路到交通大学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使用Flac3D软件进行沉降的有限差分分析,模拟了地下隧道的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针对大连典型的地质特征进行预测,这些特征是决定地面沉降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从地面向下分别为素填土、卵石、板岩。通过模拟上下双层非对称往返施工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及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详细步骤,得到了其单向和双向往返施工时的地面沉降,进而可分析其沉降规律。结果显示,上层隧道施工时,将降低岩层承载能力,同时改变下层隧道的土体平衡,加剧沉降,所以沉降量较大且两侧的测点沉降量不对称。通过模拟与分析为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区域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安全可行的方法。
崔铁军马云东
关键词:地面沉降分析
系统因素可靠性分析与实现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全面分析,消除基于"人-机-环境"三方面可靠性分析结果的不兼容且不易叠加,以至于无法评判系统整体可靠性的问题,提出系统因素可靠性分析的思想.将使系统可靠性改变的"人-机-环境"原因作为因素考虑,进而得到系统可靠性的统一表示方式.提出了作为系统因素可靠性分析方法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因素影响的兼容叠加性、定量分析性、动态适应性.对空间故障树SFT理论方法作为系统因素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SFT完全满足作为该分析方法的三个条件.并简要介绍了目前SFT所具备的方法和数据流.
崔铁军马云东
基于PFC3D的山地造型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山区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后岩体破坏程度及灾害影响范围,使用模拟手段进行分析.使用PFC3D中的三角形面构建了水平尺寸100 m×100 m的山地表面,使用MATLAB处理了一些构造过程中的问题.模拟表明,该方法构造了型如MATLAB中peak的形状,形成山峰表面形状的效率较高.该方法可为使用PFC3D进行复杂山地模拟而进行山地造型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的方法.
崔铁军马云东王来贵
基于可靠性的锚杆支护动态设计与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当前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晰的现实,采用数学与力学相结合、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RFPA2D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华集团乌达矿区五虎山煤矿9#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研究了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和合理设计程序问题,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巷道锚杆支护动态设计理论,开发了基于可靠性的巷道锚杆支护动态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神华集团五虎山煤矿进行的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桂祥友马云东郁钟铭
关键词:顶板控制锚杆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选择影响煤尘润湿接触角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变量;(2)采集输入变量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3)构建煤尘润湿接触角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4)...
罗根华马云东张大明
文献传递
矿建施工计划优化计算机辅助系统及应用
矿井建设的复杂性与施工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多变性,使传统的计划方法很难适应。自从引入网络技术解决矿建施工排队问题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仍然沿用一般地面建筑工程所用的资源优化模型,故很难保...
马云东
文献传递
高层建筑动力灾害模拟分析(Ⅱ)—受撞击坍塌过程模拟与对比分析
2017年
为了对高层建筑受飞机撞击后坍塌过程进行研究,使用颗粒流理论作为基础,对一建筑受飞机撞击后坍塌过程进行模拟。构建建筑和飞机的颗粒流模型,引入颗粒流的爆炸及火灾模型。模拟过程包括:飞机的撞击、油箱的爆炸引起的火灾、建筑坍塌至稳定的过程。飞机以900km/h的速度分别在高程为250m和150m处正对建筑进行撞击,分析建筑坍塌过程。结果表明,坍塌形式和时间受到经历过程(撞击、爆炸、火灾)、飞机质量和速度、建筑结构和撞击位置影响。本例主要是受撞击位置的影响,当在150m高程处撞击时坍塌时间为35.6s,而在250m高程处撞击时为64.4s。对两种核心筒构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增加构件尺寸较提高材料强度对建筑安全更有效。
韩光崔铁军李莎莎马云东王来贵
关键词:建筑安全飞机撞击颗粒流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