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文惠
- 作品数:33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两岸海外利益维护的非正式合作被引量:1
- 2017年
- 两岸在海外利益维护中选择了介于合作与不合作之间的"中间状态",即非正式合作。本文从地缘政治利益、地缘经济利益的二分法出发,认为大陆基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在海外利益维护中选择了经济优先型战略,谋求海外公民安全、企业经济利益。台湾基于岛内政治生态需要,在海外利益维护中选择了政治优先型战略,谋求"国际空间"拓展。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尤其是大陆发挥的独特作用,使两岸在面对安全威胁具体个案时形成了有限默契,表现为撤侨行动、护航编队、国际组织等两岸海外利益维护的若干形式。
- 项文惠
- 关键词:两岸关系
- 基于知识旅游者假设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以杭州为例被引量:5
- 2009年
- 在知识社会中,旅游者将转变为知识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除注重自身精神的愉悦和陶冶外,更追求对知识的学习、体验和创新。文章以知识旅游者的假设为切入点,从客源市场的角度,确定学生群体、白领群体、专业群体、创意群体为其构成部分。以杭州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设计了工业遗产旅游产品体系的内容,包括"杭州百年工业探访之游"基本旅游产品,"杭州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之游"、"杭州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创新之游"重点旅游产品,"杭州工业遗产改造之游"、"老品牌、老字号发展之游"辅助旅游产品。
- 项文惠任飞
- 关键词: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 近代杭州城市地图记录的西湖景观及变化
- 2022年
- 清末民初,受改朝换代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影响,西湖的景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7种近代杭州城市地图传递的西湖景观的信息,结合传统文字资料,探讨这一时期的西湖景观及变化。研究表明:西湖景观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以第二阶段民国初年的变化最大;不同执政者把自己的意志落实到西湖景观的塑造上,是西湖景观变化的决定性力量;近代杭州城市地图是探讨西湖景观变化,以及背后蕴含的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 项文惠许海辉
- 2004-2008年来大陆的台湾游客流量之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一、序言
在中国大陆的入境客流量中。台湾入境大陆的客流量始终占据一定的份额。2004—2008年,入境客流量61617.33万人次,其中台湾入境大陆客流量2122.15万人次,
- 项文惠
- 关键词:游客流量省际差异
-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被引量:1
- 1997年
-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项文惠钱国莲本文对中国近代史学三大家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的史学理论及贡献作了分析评述,着重指出他们在中国传统史学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项文惠,男,杭州章太炎纪念馆;钱国莲,女,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
- 项文惠项文惠
- 关键词:中国传统史学章太炎史学思潮史学近代化近代史学
- 海外利益研究热点、趋势及理论基础的知识图谱被引量:1
- 2016年
- 以WOS数据库中发表于1994—2015年间关于海外利益研究的448篇英文文献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的计量分析表明:海外利益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对外贸易、直接投资三大方面,模型、外汇、货币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是研究焦点和前沿;海外利益研究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关注的问题各有其侧重点;海外利益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法玛的金融理论,恩格尔、格兰杰的协整理论,赫斯顿模型。
- 项文惠
- 关键词:知识图谱
- 开埠后台湾聚落的空间过程及其原因
- 2019年
- 通过对1862-1949年台湾聚落时空变迁过程的个案分析,得出结论,因开埠后统治力量、以都市计划为代表的城镇改造、新交通线路的影响,台湾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出西部城市之"轴"与岛内乡镇之"点"相结合的构造:西部经历了治所、港口市镇--城市(带)的演替过程;东部表现为乡村聚落增加不多,以及花莲、台东成长为城市;在乡村景观大量存在的同时,一些具有地缘意义的乡镇聚落分布其间,渐成次区域的中心地。简言之,台湾聚落空间结构在开埠后经历了从以乡村聚落为主体的空间结构向以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转化的历史过程。这一聚落空间格局的变迁,奠定台湾大(都市)、中(城镇)、小(乡村)三阶梯相对均衡的城乡发展体系的基础。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
- 项文惠
- 关键词:聚落
- 近代地图中的台湾景象及其变迁被引量:4
- 2018年
- 近代地图是更加深入认识中国台湾经济社会的一种工具。分析1714年法国传教士冯秉正所绘制的底图、1891年《台湾地舆总图》、1904年《二万分一堡图》上的时空信息,又根据历史文献和原始数据,讨论中国台湾被整体纳入清朝版图后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其特征。研究表明:(1)清前期,中国台湾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2)清晚期开埠通商后,中国台湾从传统走向近代,逐步迈入近代化阶段;(3)日本占据时,中国台湾经济社会的变迁与日本殖民统治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对于认识当时中国台湾经济社会的变迁以及为当今发展提供借鉴均有意义。
- 项文惠
- 关键词:经济社会
- 台湾问题:概念形成与认知演变被引量:1
- 2022年
- “台湾问题”一词是美国驻华代办彼得·巴驾于1857年提出的,在经历了含义从广义到狭义的转变后,主要指对台湾地区的收复问题。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形成的两岸政治对立,以及美国的介入,是“台湾问题”概念正式形成的标志。之后,这一概念由官方向社会、学界传播,逐步地“大众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知,而且在出现“台海问题”“海峡两岸”“两岸关系”等概念的同时,不断被注入新的含义,成为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
- 项文惠
- 关键词:台湾问题
- 台湾人口外移的特点、影响及趋势
- 2016年
- 21世纪以来台湾人口外移的规模、结构、流速、流向出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尤其是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快速流失备受关注,给岛内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影响。未来5-10年,随经济全球化的调整深化,台湾作为国际人口迁移链的中段,人口外移从"走出去"的响应者转变为安迁者从核心地带的依赖者转变为选择者从在目的地的实践者转变为回流者。
- 项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