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瑞红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病毒
  • 2篇小鼠
  • 2篇脑炎
  • 2篇脑炎病毒
  • 2篇虫媒
  • 2篇虫媒病
  • 2篇虫媒病毒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乙脑
  • 1篇乙脑病毒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输注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种系发生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作者

  • 5篇韩瑞红
  • 3篇何英
  • 3篇梁国栋
  • 3篇王环宇
  • 3篇付士红
  • 3篇孙肖红
  • 2篇蔡增林
  • 2篇何君
  • 2篇王俊文
  • 2篇刘卫滨
  • 2篇武岩
  • 2篇李洋
  • 2篇赵颖
  • 1篇刘国平
  • 1篇吴立平
  • 1篇张海林
  • 1篇易辉
  • 1篇景雅
  • 1篇邓巍
  • 1篇陈威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辽宁省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6
2006年
目的 对2002年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从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4927只,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ELISA和IFA方法)、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本实验共研磨蚊虫标本50批,分离到2株病毒,命名为LN02-102、LN02,104。这2株病毒均可致BHK-21细胞病变(CPE)(2—3d),致Vero细胞病变(2—4d),也可致C6/36细胞病变(2—4d)。对3日龄乳鼠2—3d可致死。这2株病毒可与标准乙脑病毒抗体反应。利用病毒PrM区段(基因组456-695核苷酸)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对这2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核苷酸差异为4.11%,氨基酸差异在0.60%。结论 在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辽宁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的乙脑病毒。
王俊文付士红王环宇毛晓燕刘卫滨何英孙肖红蔡增林吴立平赵习芳韩瑞红景雅梁国栋
关键词:种系发生基因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虫媒病毒进行调查,从吸血蚊虫中分离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2002年在黑龙江省采集蚊虫标本,用BHK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ClustalX(1.8)软件做碱基配对及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4株病毒引起BHK细胞规律病变,病变时间为72h,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后72h死亡。与标准乙型脑炎病毒抗体呈阳性反应。扩增病毒PrM、E区段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4株病毒属于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以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为标准,采用以往黑龙江省分离的乙脑毒株(47、Ha3株)为参照对4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4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9.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8%以上;新分离4株乙脑病毒与SA1414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3%,氨基酸同源性在96.8%~97.0%,共存在7个位点的共同差异。结论在黑龙江省新分离到4株乙型脑炎病毒。在决定病毒毒力的8个重要位点上有6处差异。
王环宇付士红王俊文何英蔡增林韩瑞红刘国平孙肖红张强唐青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
云南省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8
200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的存在及流行情况。方法2002年和2004年从云南省5个县市采集蚊虫,经研磨、细胞接种分离病毒,通过实时荧光PCR、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采集到4810只蚊虫,分离到12株致BHK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实时荧光PCR、免疫荧光试验等鉴定为乙脑病毒。新分离病毒DL0437属于基因Ⅲ型乙脑病毒。结论2002年和2004年在云南5个县市采集4810只蚊虫中分离到12株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云南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Ⅲ型乙脑病毒。
孙肖红付士红张海林王环宇何英刘卫滨杨卫红冯云闽继光韩瑞红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基因型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小鼠的安全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何君李洋陈威郝好杰李名烁韩瑞红武鑫卢星辰金翠英郭珣易辉李晓岑赵颖武岩徐玉环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
表达人TCRα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每次100 mg/(kg·bw),间隔1 d后再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每周测定一次血糖和体重,当出现重度糖尿病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余小鼠注射后8周处死,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胰岛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发病率为10/10,对照组为0/10;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B细胞表型CD1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STZ后约8周,模型组血清胰岛素、IFN-γ、TNF-β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系统表达人TCRα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2~8周可建立稳定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何君韩瑞红邓巍徐艳峰赵颖武岩李洋黄澜高虹高洁马耀文
关键词: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