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组织化学
  • 5篇文献复习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复习
  • 5篇病理
  • 4篇临床病理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淋巴
  • 3篇病理分析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第三脑室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韩冬艳
  • 9篇奚豪
  • 8篇李倩玉
  • 7篇蒋虹伟
  • 5篇朱延波
  • 4篇蔚青
  • 3篇张莉萍
  • 3篇桂贤
  • 1篇肖家诚
  • 1篇楼美清
  • 1篇许青
  • 1篇付慧君

传媒

  • 6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1例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 ELS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观察1例ELST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ELST呈乳头状、腺样排列,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无异型性,细胞质丰富、透明,间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ELST组织中AE1/AE3、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波形蛋白均呈弥漫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均呈局灶阳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为1%;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嗜铬粒蛋白A (chromograninA, 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甲状腺球蛋白则均为阴性。结论:ELST罕见,患者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需要依靠石蜡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目前该病较为肯定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完整切除。
韩冬艳付慧君何燕燕奚豪蔚青
关键词:内淋巴囊肿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肾脏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kidney,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例肾脏NEC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主要由分化差的小圆形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片状、巢状或小梁状排列。其间可见广泛坏死,肿瘤细胞质稀少,细胞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CK(AE1/AE3)、Syn、CgA、CD56和NSE。结论发生于肾脏NEC较为罕见,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估需要长期随访,确诊依赖于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等手段。
韩冬艳奚豪朱延波李倩玉张莉萍桂贤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肾脏
原发腹膜后黏液囊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发腹膜后黏液囊腺癌(primary retroperitoneal 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PRM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苏木精-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例PRMC患者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经盆腔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囊性占位。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显示,肿块的组织学形态为纤维囊壁组织衬覆增生的黏液柱状上皮,伴细胞内和(或)细胞外黏液,乳头状和(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伴间质毁损性浸润;肿瘤细胞CK7、CK20、β-catenin阳性,p53不同程度阳性,PR、ER和糖类抗原125阴性。结论:PRMC是临床罕见的肿瘤,检测肿瘤组织中β-catenin和p53的表达可能有助于鉴别。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患者的预后较好。
李倩玉奚豪韩冬艳蒋虹伟肖家诚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黏液性囊腺癌
灰区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灰区淋巴瘤(grey zone lymphoma,GZL)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GZL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患者经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其肿瘤病理组织学形态类似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s lymphoma,CHL),但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30+、CD15-、CD20+。例2患者为纵隔肿瘤,肿块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肿块边缘灶区分布霍奇金细胞和RS(Hodgkin's and Reed-Sternberg,HRS)样细胞,这些细胞呈CD30+、CD15+、部分CD20+、CD79α+、BOB.1+、OCT2-,同时部分HRS样细胞呈EBV+。结论:本研究的2例GZL患者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上同时具有CHL和DLBCL的共同特点,预后较差。
李倩玉奚豪韩冬艳蒋虹伟朱延波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2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控制肿瘤转移是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之一。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l)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抑制肿瘤转移和扩散的基因。本研究拟通过检测BRMSl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韩冬艳蒋虹伟朱延波
关键词: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抑制肿瘤转移临床病理因素乳腺癌组织新发病例BRMS
p28、MMP2、β-catenin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8、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差异,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23例胃腺癌组织(包括41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28、MM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p28和MMP2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2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在原发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3β-catenin在伴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8和MMP2高表达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都具协同性,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李倩玉韩冬艳蒋虹伟奚豪蔚青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2Β-CATENIN组织芯片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test,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 922例妇女(年龄范围为17~84岁)宫颈TCT检查结果 ,与宫颈活检和术后组织学比较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变共312例(2.62%),其中ASCUS173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HSIL,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48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3例。157例进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59例ASCUS经组织病理学分别诊断为阴性17例(28.8%),HPV感染15例(25.4%),CINⅠ13例(22.0%),CINⅡ11例(18.6%),CINⅢ3例(5%)。LSIL、HSIL及SCC病例中与组织病理学一致率分别为35.2%(19/54)、67.7%(21/31)及100%(3/3)。HSIL组的组织学符合率高于LSIL组(x^2=8.38,P<0.01)。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5%(27/36)。结论 HSIL诊断与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ASCUS的诊断是TCT检查中的难点,其准确性对提高TCT诊断报告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莉萍桂贤奚豪李倩玉韩冬艳许青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非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
CerbB2、ER、PR、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联合检测CerbB2、ER、PR、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和Ki67的表达。【结果】124例乳腺癌CerbB2、ER、PR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35%、65.32%、46.77%、83.06%。在不同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组间,CerbB2、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者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CerbB2、PR、Ki67的阳性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ER、PR、Ki6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并指导内分泌及靶向治疗。
韩冬艳朱延波蒋虹伟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1例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CP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分析CP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光学显微镜镜下可见CP组织由2种成分组成,一种为嗜铬细胞瘤成分,其肿瘤细胞排列成器官样结构,细胞质嗜碱性或嗜双色性,核分裂相罕见;另一种为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成分,可见施万细胞呈束状及编织状排列,其间散在分布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呈强阳性表达,施万细胞S100弥漫阳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1%。患者随访5年间肿瘤无复发。结论:CP是一种罕见肿瘤,由嗜铬细胞瘤与其他成分混杂。本研究的1例患者为CP-GN,预后良好。
金娇莺李倩玉蒋虹伟韩冬艳奚豪蔚青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肾脏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例肾脏血管肉瘤组织的病理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镜下观察,可见肿瘤边界不清,形成不规则的互相吻合的血管腔隙,内衬异型增生的内皮细胞,其中2例伴有上皮样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例肿瘤细胞均为波形蛋白(+)、CD31(+)、CD34(+),例2同时存在少量肿瘤细胞EMA(+),例3同时存在肿瘤细胞AE1/AE3(+)、CK8/18(+),而例1肿瘤细胞上皮性标记AE1/AE3、EMA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肾脏血管肉瘤罕见,术前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征像,故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对患者的最终确诊至关重要。目前较为肯定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完整切除。
韩冬艳李倩玉蒋虹伟奚豪蔚青
关键词:血管肉瘤肾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