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 作品数:41 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发生率,评价不同核型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3例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将患者分为无精子症组与少弱畸精子症组,统计各组中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的发生率。结果少弱畸精子症组592例,无精子症组121例。染色体异常38例(5.33%),染色体多态性125例(17.53%)。染色体异常在无精子症组中为14.05%,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为3.55%;染色体多态性在无精子症组中为23.97%,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为16.22%,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核型异常主要表现为克氏征和相互易位,其中克氏征占36.84%,相互易位占44.84%;无精子症主要以克氏征为主,占76.47%;少弱畸精子症以相互易位为主,占66.66%。不育患者染色体多态性的类型主要包括小Y、大Y、长臂次缢痕增多、随体多态性、9号染色体倒位和Y染色体倒位。其中Y染色体占多态性的46.4%,在无精子症组占68.97%,少弱畸精子症组占39.58%;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随体多态性占28.13%,9号染色体倒位占18.75%。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对男性患者生育能力有直接影响。
- 杜涛沈昌理张睿张嘉宁吕杰忠彭玉婷陈颖黄海
- 关键词:不育染色体多态性无精子症
- 形成性评价在神经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以我校2014级10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研究组学生总评成绩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1.8±4.1分vs 87.4±5.5分,P<0.05),研究组学生认可和支持形成性评价体。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 杨炼红叶嘉颖陈颖井秀娜陶恩祥
- 关键词: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
- 1713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率与孕妇年龄、自然流产次数以及胚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lO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且流产后绒毛组织行G显带核型分析,分析其异常核型发生率,并比较孕妇不同年龄段、自然流产次数以及胚胎性别之间的异常核型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共收集到1713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培养成功1625例,培养成功率为94.9%。(2)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为57.I%(928/1625),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分别占异常核型的94.5%、5.5%,数目异常主要为三体(63.0%)、多倍体(16.7%)和单体(7.0%)。(3)早期自然流产孕妇中,年龄≥35岁者的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1次、2次、≥3次自然流产的胚胎异常核型的发生率分别为63.4%、58.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胚胎不同性别间异常核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对流产绒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女性高龄是引起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而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 莫晓珊陈颖杜涛吴夏龙谢晓贞张嘉宁林丽婷张建平
-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染色体畸变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 ACEI/ARB对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ACEI/ARB治疗对高血压伴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高血压并AF的85例患者为房颤组,高血压、窦性心律的54例患者为窦律组,按是否接受ACEI/ARB治疗分成窦律非治疗组26例、窦律治疗组28例、房颤非治疗组42例和房颤治疗组43例,比较各组血清hsCRP。结果 :房颤非治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窦律非治疗组(P<0.05);窦律组内血清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治疗组血清hs-CRP明显低于房颤非治疗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清hsCRP升高,ACEI/ARB治疗可降低其hs-CRP水平。
- 梁坚林黄青黄波水陈颖梁发胜周淑娴
- 关键词:高血压ACEIARB
- 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井秀娜毕伟曾志芬梁嫣然伍霞陈颖肖颂华刘军杨炼红刘淑琼陶恩祥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估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效果。方法:选择既往曾发生≥3次自然流产的RSA患者65例,孕早期给予IVIg治疗,追踪至妊娠结束。检查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过IVIg治疗,外周血NK细胞数量/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52例RSA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活产,活产率达88.1%;3治疗中发生流产的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分娩活产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治疗不明原因RSA有比较明确的临床效果,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比例而发挥作用。
- 李玉华陈颖祝丽琼张蜀宁张建平韩立薇何小红韦成厚张碧云陈进
- 关键词:外周血
- 靶向调控lncRNA-T199678基因对SHSY5Y细胞周期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研究lncRNA?T199678基因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用lncRNA?T199678 smart silence转染SH?SY5Y细胞构建lncRNA?T199678沉默细胞株,用过表达lncRNA?T199678的质粒转染细胞构建lncRNA?T199678过表达细胞株,通过qPCR实验验证细胞内lncRNA?T199678的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结果:qPCR验证发现lncRNA?T199678沉默组中细胞内lncRNA?T199678的表达明显低于NC对照组,lncRNA?T199678过表达组中细胞内lncRNA?T199678的表达明显高于NC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ncRNA?T199678沉默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减少,S期的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lncRNA?T199678过表达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增加,S期的比例减少。结论:靶向调控lncRNA?T199678基因可调控SHSY5Y细胞周期的进程。
- 谢荧钰梁嫣然周天恩井秀娜陈颖彭素丹曾志芬李耀卢意邓嘉强曾少威陶恩祥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利福平预处理通过Nrf2减轻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氧化损伤中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鱼藤酮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建立帕金森病氧化应激的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利福平预处理BV2小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用双氯荧光素(DCFH-DA)、罗丹明123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使用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利福平对小胶质细胞Nrf2核转位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用si RNA抑制HO-1基因表达后用CCK-8法检测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鱼藤酮刺激下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鱼藤酮可引起BV2细胞内ROS和MDA的水平显著升高以及MMP明显下降。利福平预处理可以降低鱼藤酮所引起的ROS和MDA的产生,以及逆转鱼藤酮对MMP的降低作用;利福平能够诱导Nrf2的核转位及上调HO-1蛋白的表达。使用si RNA抑制HO-1基因表达后,可逆转利福平预处理对鱼藤酮诱导的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利福平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模型的氧化损伤。
- 梁嫣然林淡钰陈颖毕伟曾志芬井秀娜伍霞陶恩祥
- 关键词:帕金森病利福平鱼藤酮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小胶质细胞
- Syndecan-1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syndecan-1(Sdc1)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dc1 siRNA质粒和Sdc1高表达质粒,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无关序列和空载质粒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胶原(羟脯氨酸)分泌能力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dc1 siRNA组心肌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增殖指数、细胞活力、胶原(羟脯氨酸)分泌量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36±0.23)%、(13.2±0.5)%、(1.72±0.12)、(1162.3±60.4)pg/mL和170个/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0.01);Sdc1高表达质粒组心肌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增殖指数、细胞活力、胶原(羟脯氨酸)分泌量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48±0.22)%、(10.8±0.6)%、(1.30±0.11)、(346.8±52.1)pg/mL和50个/孔,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空载质粒组(P<0.01)。结论 Sdc1能够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和分泌能力。
- 雷娟薛声能欧冰黄波水陈颖伍卫
- 关键词:SYNDECAN-1细胞迁移胶原分泌生物学行为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变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超重/肥胖组(BMI≥25 kg/m^2,n=34)与正常体重组(18.5≤BMI<25 kg/m^2,n=3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3月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LVEF值低于正常体重组,而NT-pro BNP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3个月后门诊随访,发现超重/肥胖组的6分钟步行长度较正常体重组低,超重/肥胖组NYHA分级≥II级的例数多于正常体重组(P均<0.05),而两组的NT-pro BNP、LVEF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变与体重指数相关,超重/肥胖可能会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活动耐量。
- 严泉祥谢育婷陈娴陈颖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