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署贤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6篇肝癌
  • 5篇肝细胞
  • 4篇门静脉
  • 4篇静脉
  • 4篇肝切除
  • 4篇肝切除术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术后
  • 3篇栓塞
  • 3篇脾切除
  • 3篇脾切除术
  • 3篇消融
  • 3篇门静脉高压
  • 3篇门静脉高压症
  • 3篇门静脉血
  • 3篇门静脉血栓

机构

  • 22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作者

  • 24篇陈署贤
  • 13篇林继宗
  • 12篇许瑞云
  • 9篇潘卫东
  • 8篇凌云彪
  • 8篇林楠
  • 7篇汤照峰
  • 4篇钟跃思
  • 4篇胡昆鹏
  • 4篇潘楚芝
  • 4篇侯少贞
  • 4篇方和平
  • 2篇刘华桢
  • 2篇涂旭升
  • 2篇王晨虎
  • 2篇吴飞龙
  • 2篇郭建茹
  • 2篇李文
  • 2篇张昊
  • 2篇朱冬梅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新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例初步体会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LPD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49~72岁,中位年龄为63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壶腹部周围肿瘤,平均直径(2.7±0.7)cm。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例接受标准完全LPD,1例LPD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因胰腺萎缩未能找到胰管而中转开腹行胰胃吻合。手术时间(547±66)min,术中出血量(145±58)ml,术后住院时间(14±7)d。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出血、胃肠道出血、肠梗阻各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癌6例,壶腹部周围癌5例,胰腺钩突癌2例,胰腺钩突黏液性囊腺瘤1例。结论LP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LPD学习曲线较长,在开展LPD初期宜选择病灶较小的壶腹部周围肿瘤病例。具备一定腹腔镜手术技术和经验的术者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
王楚斯陈署贤钟跃思汤照峰潘卫东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壶腹部周围癌胰腺瘘
热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小肝癌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单纯热消融和与热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aef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采用单纯热消融或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单纯消融组(45例)与联合治疗组(25例)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3,P=0.374)。联合治疗组的肝内远处复发率低于单纯消融组(X2=3.845,P=0.046),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020,P=0.030)。2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6,P=0.154);联合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642,P=0.042),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6,P=0.183);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比单纯消融组长(t=5.921,P=0.003),住院费用高(t=7.738,P〈0.001)。结论热消融联合TACE在近期内可减少小肝癌肝内远处复发的机会,提高无瘤生存率,其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单纯消融组,但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林继宗王晨虎林楠胡昆鹏陈署贤方和平许瑞云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
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机制。方法 4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平均体重(90±1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肝大部分切除术(PH)组,每组各20只。SO组仅剪断肝周围韧带后关腹;PH组行改良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切除肝左内、外叶和肝中叶,切除量约2/3。每组大鼠各取10只于术后24 h测量门静脉压力,剩余10只于术后24 h检测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小肠黏膜组织学改变,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小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水平,粪便菌群变化。两组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采用M(Q25,Q75)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SO组门静脉压力为(15.4±1.1)cmH2O(1 cmH2O=0.098 kPa),PH组为(22.9±0.7)cmH2O,PH组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SO组(t=-11.15,P<0.05)。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48.6±2.4)EU/ml,PH组为(52.6±2.3)EU/ml,PH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SO组(t=-3.31,P<0.05)。PH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为SO组的(162±55)%,PH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较SO组明显增加(t=-2.22,P<0.05)。SO组血浆D-乳酸水平为(37.4±2.8)mg/L,PH组为(60.6±5.0)mg/L,PH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SO组(t=-9.70,P<0.05)。SO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中位数为1(1,2)分,PH组为4(3,4)分,PH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明显高于SO组(Z=-3.52,P<0.05)。SO组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分别为0.70±0.09、0.62±0.10,PH组分别为0.50±0.14、0.33±0.13,PH组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明显低于SO组(t=2.78,2.98;P<0.05)。SO组小肠组织TNF-α、IFN-γ、MLCK的强阳性率分别为20%(2/10)、10%(1/10)、20%(2/10),PH组分别为50%(5/10)、40%(4/10)、70%(7/10),PH组小肠组织TNF-α、IFN-γ、MLCK的强阳性率�
梁健潘卫东邓浩陈署贤
关键词:肝硬化肝切除术细菌移位胃肠道
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比较'单纯热消融'和'热消融联合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为评估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中选取采用'...
林继宗林楠胡坤鹏陈署贤许瑞云
经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2007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42例分为A、B两组:A组20例,通过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溶栓。以尿激酶1000U·kg^-1·h^-1持续注入,维持3~6d血栓溶解后改为低分子肝素100AxaIU/kg,每12小时1次,持续7~10d;B组22例,通过外周静脉溶栓,尿激酶剂量加倍,其他同A组。比较完全溶栓率、有效溶栓率、溶栓时间、远期再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75%,有效溶栓率为90%;B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41%,有效溶栓率为59%。两组之间血栓完全溶解率、有效溶栓率、溶栓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复发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溶栓方法。
方和平陈署贤邓美海潘卫东凌云彪许瑞云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
根皮苷对肥胖小鼠的降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根皮苷对肥胖模型小鼠的降脂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 w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丁(3.03 mg/kg)阳性对照组、根皮苷(60.00 mg/kg)组,连续给药14 w;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体质量、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脂质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mTO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体质量及血清TC、TG、Glu、AST、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脂滴较多,脂质沉积较多;肝组织中mTOR、p-mTOR蛋白及其下游蛋白SREBP-1c表达显著升高,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根皮苷组小鼠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体质量及血清TC、TG、Glu、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脂滴相对减少;肝组织中mTOR、p-mTOR、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FA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皮苷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质的形成及沉积,显示出降脂保肝作用;抑制mTOR/SREBP-1c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王冰心朱冬梅刘华桢高洁侯少贞陈署贤
关键词:肥胖降脂保肝
早期使用抗凝、袪聚药物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预防性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术后预防性抗凝、祛聚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2006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手术治疗病例320例,纳入研究者120例。根据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及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等祛聚药的应用情况将120例分为三组,其中,A组60例,术后未用抗凝、祛聚药;B组35例,在血小板>300×109/L时行祛聚治疗,在血小板>500×109/L时,加用抗凝药物治疗;C组25例,早期(术后3~5 d)行祛聚治疗,在血小板>300×109/L时,加抗凝药物治疗。统计各组的PVT发生率及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内A组、B组和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26例、12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43.3%、34.3%和8.0%。A组和B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60),C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5.082,P=0.024)和B组(χ2=4.856,P=0.028)。术后3组病例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引流液总量、术后第7天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祛聚药物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
陈署贤林继宗凌云彪林楠汤照锋许瑞云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血栓形成
生物信息学分析CETP基因在肝癌中表达及其对预后和免疫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表达及其对预后和免疫的影响。方法:下载GEO数据集GSE101685、GSE45267、GSE62232,以及ImmPort数据库人类免疫相关基因(IRGs),联合筛选差异表达的下调基因并选择未研究过的基因CETP。使用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CETP在肝癌中的表达和其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通路基因富集分析。Timer数据库及TISIDB数据库分析CETP与肝癌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剂的相关性。结果:3个肝癌数据集及ImmPort数据库筛选出共有的16个差异基因,从中选择下调的关键基因CETP。UALCAN数据库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CET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CETP表达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CETP基因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7.8个月,明显短于高表达患者的61.7个月(HR=0.66,P<0.05)。GO分析显示,CETP相关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白细胞粘附、细胞死亡、细胞趋化等活动;KEGG通路分析显示,CETP基因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氧化磷酸化、Th1和Th2细胞分化等通路中富集。TIMER数据库及TISIDB数据库表明CETP与肝癌中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免疫调节剂相关。结论:在线数据库分析表明,CETP基因在肝癌中表达下调,CETP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相关,CETP表达的改变可影响免疫应答,从而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陈显育曾谣莫钊鸿翟航张广权钟造茂陈署贤
关键词:预后免疫生物信息学
索拉非尼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治疗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预防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根治性治疗术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和对照组。索拉非尼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平均年龄(48±10)岁;给予索拉非尼400 mg口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46例,男40例,女6例;平均年龄(48±11)岁;给予安慰剂口服。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及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索拉非尼组的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6/24)、42%(10/24)、50%(12/24),对照组相应为28%(13/46)、46%(21/46)、53%(2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0.102,0.120;P〉0.05)。索拉非尼组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3%、87.50%、70.83%,对照组相应为91.30%、82.61%、63.04%,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索拉非尼组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红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0/24)、29%(7/24)、21%(5/24)、25%(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6)、7%(3/46)、2%(1/46)、4%(2/46)(χ~2=10.663,4.885,4.828,4.762;P〈0.05)。结论索拉非尼既不能减少肝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术后肿瘤复发,也不能提高总体生存率。
陈冰锋潘楚芝陈署贤凌云彪汤照峰许瑞云潘卫东
关键词:索拉非尼肝切除术肝移植导管消融术复发
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与断流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2000年7月至2003年1月25例(研究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疗效,并与26...
刘波陈署贤许瑞云林楠潘卫东凌云彪汤照峰方和平钟跃思林继宗
关键词: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断流术门静脉高压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