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琛

作品数:37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小麦
  • 10篇性状
  • 10篇水稻
  • 7篇氮量
  • 5篇粳稻
  • 4篇氮素
  • 4篇源库
  • 4篇强筋
  • 4篇强筋小麦
  • 4篇吸氮
  • 4篇吸氮量
  • 4篇粳稻品种
  • 4篇粳型
  • 4篇粳型水稻
  • 4篇基因
  • 3篇雄蕊
  • 3篇育种
  • 3篇施氮
  • 3篇施氮量
  • 3篇授粉

机构

  • 33篇江苏丘陵地区...
  • 12篇扬州大学
  • 3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扬州职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江阴市农林局

作者

  • 37篇陈琛
  • 25篇李东升
  • 24篇温明星
  • 13篇曲朝喜
  • 12篇姚维成
  • 4篇王余龙
  • 4篇袁秋梅
  • 4篇董桂春
  • 4篇姚克兵
  • 4篇王熠
  • 4篇仲军
  • 3篇庄义庆
  • 3篇黄建晔
  • 3篇于小凤
  • 3篇羊彬
  • 2篇陈宏州
  • 2篇杨红福
  • 2篇赵步洪
  • 2篇吴琴燕
  • 2篇张燕

传媒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氮组合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品质和净效益的影响
2019年
为了从理论上促进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为材料,对不同密肥组合下镇麦12号的产量、品质和净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2号的籽粒产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籽粒产量开始下降;在225万~3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增加追氮量能显著提高镇麦12号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稳定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优质优价是决定镇麦12号获得更高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组合促进量质协调来实现净效益的提高。在该试验条件下,追氮量(以氮计)为150 kg/hm^2、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能够促进镇麦12号量质协同提高,净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最高,分别为2091.5元/hm^2和16.7%。
李东升温明星陈琛柳聚阁郭瑞单延博曲朝喜
关键词:追肥净效益
密肥组合对强筋小麦‘镇麦12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旨在为江苏省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密度和氮肥追施量两个因素,密度分别为225万、300万、375万株/hm^2,氮肥追施量分别为90、120、150 kg/hm^2,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追氮量及其互作效应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密度和密度与追氮量的互作对‘镇麦12号’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M1N3处理组合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穗数达435.6万穗/hm^2,穗粒数37.1粒/穗,千粒重45.3 g,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达6519.8 kg/hm^2和4438.7元/hm^2。
李东升温明星陈琛柳聚阁单延博曲朝喜
关键词:小麦追肥
可提高小麦人工授粉效率的授粉装置及授粉方法
本发明属于粮食作物杂交配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提高小麦人工授粉效率的授粉装置及授粉方法,可提高小麦人工授粉效率的授粉装置包括支杆、营养液盛装桶以及限位夹;营养液盛装桶的外壁设置支杆上并通过限位夹固定;营养液盛装桶所在轴线...
陈琛丁国辉李东升温明星郭瑞刘家俊曲朝喜
文献传递
生育期与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其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根系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生育期(播种到抽穗日数)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及根系性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延长,单株不定根数无显著变化,单株根干物质量、单株不定根总长、最长根长总体呈增加或显著增加,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力呈总体增加或先增后降的趋势,年度间有差异,单穗根系性状也有相似的趋势;生育期长的品种单株或单穗根系性状表现出不定根数居中,根干物质量大,不定根总长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大或中等,单株最长根长较长的特点。单株或单穗根系性状中除不定根数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的长短显著影响粳稻品种单条不定根长、单条不定根干物质量,但对单条不定根粗影响较小;生育期长的粳稻品种多数单株根系性状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其单穗根系性状、单条不定根的根长、根干物质量等性状的改善有关。
董桂春陈琛王熠仲军袁秋梅羊彬于小风李进前田昊张燕蒋亚明孟令响王余龙
关键词:粳型水稻生育期根系性状
不同库容群体水稻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被引量:2
2020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群体按库容量分成6种不同类型,研究其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库容量差异极大,变幅为676.80~1326.43 g·m-2,扩大库容量有利于其产量的显著提高;②不同库容量水稻全株含磷率和抽穗期含钾率差异较小,但成熟期含钾率差异显著。大库容水稻成熟期吸磷量和吸钾量优势明显,与其结实期较高的磷、钾吸收量关系密切;③大库容水稻结实期茎鞘叶磷素转运量小,穗部磷增加量大,而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穗部增加量均有明显优势;但磷、钾利用效率优势均不明显;④相关分析表明,磷、钾养分吸收量对库容量的影响较其籽粒生产效率大。综上所述,该遗传群体水稻磷、钾吸收利用特点基本相同,大库容水稻具有明显的磷、钾吸收优势,结实期尤为显著。
陈琛陈琛徐杰姣于小凤高英博唐东南周娟黄建晔王余龙姚友礼董桂春
关键词:水稻
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2008—2018年本区域参试的130个品系(182份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该区域小麦品质改良现状。结果表明,2008—2018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6±16.07 g/L,粗蛋白含量12.79%±0.93%,湿面筋含量26.14%±2.77%,沉降值为34.65±10.43 mL,吸水率为56.62%±3.83%,稳定时间为4.03±2.82 min,最大抗延阻力为289.55±123.01 E.U,延伸性为154.55±19.11 mm,此外,变异系数最高的为稳定时间69.98%、最低的为容重2.04%。年度间比较发现,容重、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起伏较大,湿面筋含量保持平稳,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据国家品质评价体系,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中,存在较多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相互交错的现象,达标品系中,强筋、中强筋较少,中筋、弱筋较多。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趋向中弱筋。
温明星李东升陈琛郭瑞卢盼盼曲朝喜
关键词:小麦长江中下游区试
基于共表达网络和蛋白互作分析挖掘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核心蛋白被引量:3
2021年
高通量蛋白组学技术能够鉴定小麦特定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对小麦穗轴混池蛋白组学分析得到的632个差异表达蛋白数据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同时筛选显著表达模块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以期挖掘出与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的蛋白。WGCNA分析结果共构建了12个表达模块,其中模块6与赤霉病抗病呈极显著相关,模块8显著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到7个候选蛋白,分别为参与毒素降解的GST(glutathioneS-transferase)和AdoMet-MTase(S-adenosylmethionine-dependentmethyltransferase),参与光合作用的IM30(membrane-associated 30 Da,chloroplastic)、PnsL2(photosynthetic NDH subcomplex L2)和PPL1(PsbP-likeprotein 1),以及抗逆相关的UCHL(ubiquitin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和MetAP2(methionineaminopeptidase 2)。这些蛋白可能在赤霉病抗、感病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家俊陈琛温明星郭瑞姚维成李东升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蛋白组学
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为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2014年,在前2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以筛选出的氮高效株系(L68)和氮低效株系(L2)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对两种氮效率水稻株系产量、源库性状的影响。【结果】1)114个株系群体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吸氮量变幅为11.53~27.66 g/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666.7 m^2,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类型与吸氮量类型并不完全一致,高吸氮量是高产的重要基础,但产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氮高效水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包括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均显著大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构成因子中氮高效水稻绿叶质量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但比叶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差异较小;3)氮高效水稻单位面积库容量、单位面积颖花量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氮高效水稻单位干质量、单位叶面积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库容形成能力强;4)氮高效水稻单位叶面积颖花数、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氮高效水稻"流"畅,叶片光合能力强;5)综合分析表明,库容量对氮素高效吸收影响较大。提高单位氮素库容量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吸氮量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在低氮水平下两者差异最大,其他3个指标以低、中氮差异较大。【结论】氮高效水稻源库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且这一优势在不同施氮量亦是如此。
陈琛张家星李万元唐东南罗刚王祥菊莫兰婧吕旻珈周娟梁国华黄建晔王余龙姚友礼董桂春
关键词:施氮量吸氮量源库
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镇麦18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_(1)(210 kg/hm^(2))、中氮N_(2)(240 kg/hm^(2))、高氮N_(3)(270 kg/hm^(2))3个水平。副因素为施氮比例,设置R_(1)(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5∶1∶2∶2)、R_(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3∶1∶3∶3)2个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比例组合对镇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生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中施氮水平时,R_(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中低施氮水平时,R_(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经济产量;R_(1)施氮比例下,成熟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中施氮水平时最高。总体上,N_(2)R_(1)组合经济产量较其他组合高8.75%~76.62%,是最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
陈琛刘家俊邓垚郭瑞姚维成申雪懿温明星龚红兵姚克兵李东升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施氮比例干物质生产
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春性强筋小麦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为了明确春性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的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以高产、优质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基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设置4个追氮水平(90、120、150、18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225、300、375万株·hm^-2),研究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籽粒产量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增加追氮量显著提高了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略有提高,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协同提高镇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最适密氮组合为追氮量150 kg·hm^-2,种植密度225万株·hm^-2。本研究结果为明确不同强筋小麦品种最适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瑞黄晓高温明星陈琛柳聚阁单延博曲朝喜李东升
关键词:强筋小麦种植密度籽粒产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