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珊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及其与免疫表型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 喻新建薛文韬付家瑜常艳高晖陈珊珊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基因表达免疫表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残留白血病观察被引量:5
- 1997年
-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46例经alo-BMT植活的CML患者骨髓细胞M-bcr/ablmRNA表达。结果:alo-BMT能使约70%CML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bcr/ablmRNA转阴。其中4例患者在移植后+1.5~2.0个月时为bcr/ablmRNA(+),于+3个月转为阴性;1例于+9个月转阴。1例无病存活6年以上患者,其bcr/ablmRNA为阳性;另1例无病存活4年以上患者bcr/ablmRNA为阴性。结论:RT-PCR是当前检测残留白血病最灵敏的方法,但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 刘艳荣傅家瑜喻新建常艳薛文韬陈珊珊陆道培
- 关键词:慢性白血病髓细胞性骨髓移植异基因
- 脐血CD_(34)^+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
- 1997年
-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细胞,以比较CD细胞亚群及各系相关抗原的变化。经过分离,CD细胞由1.47±0.77%升至57.39±16.17%,分离后CDCD细胞占CD细胞的比率为7.82±4.79%CD。细胞纯化同时可减少CD细胞达14.12±9.18倍,CD细胞减少16.42±21.47倍;B系(CD(19))、巨核系(CD(41))、NK系(CD(56))各抗原表达率在CD细胞分离后均明显降低。结论:CD细胞纯化可明显减少CD细胞,应用纯化的CD细胞进行移植应加强支持治疗。
- 董文川高晖喻新建陈珊珊陆道培
-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免疫磁珠法
-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进行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我院常规化疗方案。结果:12例(12.12%)AML患者表达CD7抗原,其中11例(11/12)同时表达HLADR;受检的8例患者(100%)皆同时表达CD38;骨髓染色体分析,3例异常,可见-7,17p+,9q+,5q-,+8及t(8;21)。此外,肝肿大者6例(6/12),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者5例(5/12),与CD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7+AML多同时表达HLADR、CD38,染色体核型无特征性异常,肝肿大发生率高,CR率低。
- 郑蕊王德炳付剑峰陈珊珊邱镜滢陆道培
- 关键词:白血病AML免疫学遗传学
- 骨巨细胞瘤单克隆抗体GCF-5特性及价值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是关于本室制备的骨巨细胞瘤(GCT)单克隆抗体GCF-5系列研究之一。为了进一步揭示它的特性和价值,用FITC(偶联GCF-5)、PI(标记DNA)和P以偶联抗CD_2单抗)对30例GCT标本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了GCF-5与GCT中细胞结合的特性。结果显示:瘤细胞GCF-5阳性率与S+G_2/M期细胞所占比率呈显著性相关(P<0.05);在26例原发瘤与4例复发瘤两组之间,GCF-5阳性率均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明显大于两组的S+6_2/M期细胞比率(P<0.05)。从而得出GCF-5与GCT细胞结合能够显示GCF生长潜能的结论,可以作为GCT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
- 任侠飞周磊陈珊珊蒋化龙冯传汉
- 关键词:巨细胞瘤单克隆抗体骨肿瘤
- 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被引量:22
- 2000年
-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功能 ,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 CSF ,IL 4 ,TNF α的培养基中培养 7- 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通过FITC DX(FITC标记的葡聚糖 )摄入实验 ,3H TdR掺入和MTT实验 ,以及LDH释放试验 ,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 ,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力 ,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结果表明 :从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能培养出高表达CD1a ,CD86,CD80 ,HLA DR ,CD5 4和CD4的树突状细胞 ;早期DC对FITC DX有吞噬功能 ;培养至出现典型树突状结构的DC(约 7- 10天 )对异体淋巴细胞 (allo MLR)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自身T细胞也有刺激作用 (auto MLR) ,但相对较弱 ;CML DC能诱导出对自身C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TL。结论提示 ,CML
- 王黎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于弘李金兰郭子宽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白血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白血病免疫分型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白血病免疫分型分析邵剑峰1陈珊珊2傅家瑜2常艳2高晖2薛文滔2由于白血病FAB分类的局限性,随着大量白血病免疫、遗传学研究资料的积累,很多国家血液学家认识到应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白血病分类,即MIC分类。尤其是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为免疫分型提供了极大的便...
- 邵剑峰陈珊珊傅家瑜傅家瑜高晖薛文滔
-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分型流式细胞仪
- 混合脐血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观察混合脐血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s,HUVEC)培养中的作用。方法:在含20%(体积分数)混合脐血浆的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HUVE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纯度鉴定。同时用噻唑蓝试验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混合脐血浆对HUVEC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20%(体积分数)的混合脐血浆对HUVEC培养有明显支持作用,该体系培养的HUVEC经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Ag)和Ⅰ型荆豆凝集素(UEAⅠ)鉴定纯度可达93.1%。结论:20份混合的脐血浆可以代替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功地用于HUVEC的培养,以获得高纯度可传代的内皮细胞。
- 李智萍李金兰付家瑜陈珊珊
- 关键词:脐静脉内皮细胞
- 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 1998年
- 对35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进行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测定。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标本中,11例未治、3例服ATRA4天以内,以及3例复发病人均为典型APL荧光表现,2例ATRA诱导完全缓解APL病人荧光表现为非APL型。16例未治的非APL病人均为典型非APL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特异,适于诊断未治和复发的APL病人。
- 秦亚溱喻新建刘艳荣陈珊珊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
-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血液病细胞死亡生物学被引量:7
- 1998年
- Darzynkiewicz等提出的细胞死亡生物学,意在研究细胞死亡前、中、后的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全过程以及细胞死后邻近组织的反应。经过半个多世纪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后,人们终于认识到细胞死亡与增殖同等重要。两者的不平衡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因而细胞死亡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细胞凋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获得初步证实。深入研究其机理有利于发展新的靶向治疗。为了准确判断细胞死亡类型,可靠的实验技术至关重要。流式细胞术(FCM)能多参数、快速、定性、定量测定群体细胞中单个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用光散射可测定细胞形态,用膜联蛋白(Annexin V),碘化丙啶(PI)和吖啶橙(AO)等,可测定早期细胞膜结构与通透功能。若丹明123(rhodamine 123)是线粒体特异标志。DNA经内切酶降解后在FCM-DNA图中出现亚G_1峰。用各种抗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如Bcl-2,Bcl-XL,Bax,ICE,c-myc,Fas/FasL等可测知单个细胞中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间关系。Tunnel法与PI双标志法是判断凋亡细胞发生在哪个周期时相的最可靠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如何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 陈珊珊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细胞凋亡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