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卒中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卒中单元
  • 2篇疗效
  • 2篇脑梗死后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1篇低剂量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图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动脉阻力指数

机构

  • 8篇三明市第二医...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陈燕
  • 7篇谢明辉
  • 7篇丁德谦
  • 3篇杨丽
  • 1篇杨生旭
  • 1篇刘月影
  • 1篇吴碧珍
  • 1篇肖建芳
  • 1篇罗丽平
  • 1篇杨阳
  • 1篇张凤清
  • 1篇陈美英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38例脑梗死后继发情感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ADL评估脑梗死后情感障碍38例,治疗前后对比。结论:早期进行卒中单元模式干预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陈燕谢明辉张凤清丁德谦
关键词:脑梗死情感障碍卒中单元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对39例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71.8%;继发癫痫在大脑皮层梗死多见;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不同。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主要发生在皮层,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谢明辉陈燕丁德谦杨丽吴碧珍
关键词:脑梗死癫痫继发性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低频磁疗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低频磁疗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及低频磁疗,采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比较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感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检测肩关节肌群表面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SS分值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积分肌电值iEMG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低频磁疗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思妮陈燕苏木琼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痛功能性电刺激睡眠质量
低剂量罗库溴铵在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低剂量罗库溴铵在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者(年龄4~12岁),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同时静脉推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根据诱导时罗库溴铵的剂量,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Ⅰ组0.25 mg/kg,Ⅱ组0.45 mg/kg,Ⅲ组0.60 mg/kg。记录患儿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前(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3 min(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3组患儿从诱导至插管的时间(T_(1))、停药至拔管时间(T_(2))、拔管至送出手术室时间(T_(3)),评价3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记录3组患儿肌松拮抗药使用情况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气道痉挛、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术中生命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儿T_(1)较长,T_(2)及T_(3)较Ⅱ、Ⅲ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较少患儿使用肌松拮抗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配合瑞芬太尼诱导下,0.25 mg/kg罗库溴铵可以为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减少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加速患儿术后康复。
肖建芳黄生春陈燕薜梅
关键词:罗库溴铵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颈段脊旁肌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颈段脊旁肌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MUP)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三明市第二医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40~76岁,病程在12个月以内。另收集8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40~76岁。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及MUP时限和波幅。两组均以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MUP时限和波幅。结果观察组患者C_(5~6)颈脊旁肌肌电图MUP时限为(14.2±2.9)ms,波幅为(724.6±82.9)mV;对照组MUP时限为(9.3±1.2)ms,波幅为(426.2±62.5)mV。两组MUP时限和波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年龄段MUP时限及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不同年龄段MUP时限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DML、MCV、CMAP波幅,及SCV和SNAP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C_(5~6)颈段脊旁肌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肌电图测定有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陈燕罗丽平丁德谦
关键词:肌电描记术运动单位电位神经根型颈椎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阻力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分析其水平与颈内动脉阻力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明确诊断为ACI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生化指标,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内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V)及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IMT、SV、DV及R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IMT、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SV、D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IMT、RI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82、0.599,P均<0.01),与SV、DV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09、-0.611,P均<0.01)。结论:ACI患者颈内动脉阻力指数与血清VEGF水平相关,提示VEGF参与了ACI的发生、发展。
丁德谦杨阳杨生旭陈燕谢明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动脉阻力指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NIHSS评分、IMT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其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ACI的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成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将ACI患者分成4组(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入组对象血清25(OH)D水平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P<0.01);(2)随着ACI病情加重,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3)与无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ACI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ACI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提示:ACI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NIHSS评分、IMT均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72、-0.558,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其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陈燕丁德谦谢明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25-羟维生素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12月)收治以ACI为诊断的患者114例,常规急救治疗的57例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治疗下配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57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治疗前、后凝血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6h、治疗后24h、治疗后7d较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下降(P<0.05)。在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日常生活能力高于治疗前,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中,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减轻患者在治疗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改善治疗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叶梦琦陈燕杨丽丁德谦谢明辉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陈燕谢明辉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膀胱残余尿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7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再给予卒中单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谢明辉丁德谦陈燕谢招男刘月影杨丽陈美英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卒中单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