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4篇缺血
  • 4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颅内
  • 3篇脑梗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清SCD4...
  • 2篇血性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缺血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动脉瘤

机构

  • 7篇六安市人民医...
  • 4篇遵义医学院附...
  • 3篇安徽省六安市...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然
  • 5篇张骏
  • 4篇谭守文
  • 3篇蔡志友
  • 2篇吴章松
  • 2篇李凤
  • 2篇袁胜山
  • 1篇陈慧娟
  • 1篇吕鸿燕
  • 1篇张均
  • 1篇严兴亚
  • 1篇余昌胤
  • 1篇刘勇
  • 1篇张勇
  • 1篇丛光燕
  • 1篇陈光贵
  • 1篇金平
  • 1篇李影
  • 1篇陈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与C反-应蛋白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及比浊法检测40例ACI患者及30人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变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I组血清sCD40L[(3.57±0.86)ng/ml]、CRP[(17.53±7.61)mg/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sCD40L、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ACI患者血清sCD40L、CRP含量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判断ACI病情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陈然张骏袁胜山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可溶性CD40L
急性脑卒中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探讨CRP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患者,分为脑出血组(ICH组),大面积脑梗塞组(LAI组)及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患者又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结果所有病变组的CRP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CH组与LAI组较LI组显著升高(P<0.01),LAI组明显高于ICH组和LI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较轻度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或0.01)。死亡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其他病人(P<0.01)。结论脑卒中的发病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急性炎症反应标记物CRP可作为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指标之一,能反映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
袁胜山张骏陈然
关键词:脑卒中C-反应蛋白脑梗塞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的变化,以便为病情的预后评估提供指标。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sCD40L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在发病48h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且与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评估急性脑缺血的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陈然张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D40L
原发性脑干出血并应激性血糖升高48例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危险因素与原发性脑干出血应激性血糖升高持续天数及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与胰岛素干预的关系。方法对48例原发性脑干出血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病人,分析年龄、性别、出血量、血压、意识障碍程度、发热和呼吸异常与应激性血糖增高持续的天数的关系,分析胰岛素治疗后肌力、感觉、呼吸、发热、应激性溃疡和意识障碍缓解和改善状况。结果通过与其应激性血糖增高持续的天数进行分析发现:出血量、血压、意识障碍程度、发热和呼吸异常与应激性血糖增高持续的天数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与应激性血糖增高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治疗后肌力、感觉、呼吸、发热、应激性溃疡和意识障碍没有显著缓解和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脑干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是多因素的,可以作为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原发性脑干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降低血糖可能不是首先考虑的指标。
蔡志友陈然吴章松
关键词:脑干出血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表现为TIA的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主要表现的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报告1例以TIA为主要表现的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记忆障碍,嗅觉异常。头颅磁共振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后经手术证实为左侧颞叶胶质瘤。结论对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常规行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肿瘤可能。
谭守文陈然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肿瘤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针配合尿激酶对经定位CT片定位的颅内血肿进行穿刺清除治疗,术后配合尿激酶反复抽吸引流,逐渐液化血肿以达到清除血肿目的,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愈好转率83.7%,病死率3.7%。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病死率、致残率较低,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合广泛推广。
谭守文丛光燕陈然严兴亚李凤吕鸿燕张勇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尿激酶
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和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老年患者178例设为狭窄组,选取同期非动脉粥样硬化1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明确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前后3 d内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查。结果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和前后循环兼有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80例(44.90%)、55例(30.90%)和43例(24.20%)。脑血管病家族史(OR=6.762,P=0.048)、高血压(OR=4.173,P=0.021)、糖尿病(OR=5.005,P=0.038)、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3.454,P=0.036)是老年患者前循环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吸烟(OR=3.799,P=0.036)、高总胆固醇(TC)(OR=1.479,P=0.022)、高甘油三酯(TG)(OR=1.110,P=0.041)、高LDL-C(OR=4.172,P=0.010)是后循环狭窄的危险因素;而前、后循环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5.8585,P=0.043)、高LDL-C(OR=2.924,P=0.038)、高载脂蛋白B(ApoB)(OR=3.589,P=0.025)、高Hcy(OR=5.529,P=0.007)和高FIB(OR=1.460,P=0.029)。结论在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以前循环狭窄最为多见。高LDL-C是三种类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共有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前循环和前后循环狭窄类型的危险因素,FIB是后循环、前后循环狭窄共有的危险因素。
严文文陈然金平吴章松张均刘勇陈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的关系
2023年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其用于早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机械取栓操作时间、合并房颤情况、末端闭塞类型及Willis环变异均与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和Willis环变异情况均是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χ^(2)=1.069,P>0.05)。利用Logistic预测概率、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Willis环变异情况对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早期预后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3.56%、25.09%、29.23%。结论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与颅内血供情况关系密切,其中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型闭塞和Willis环变异者预后更差,同时上述两种因素联合可准确预测患者早期预后的不良风险。
李影李凤陈慧娟陈然
关键词:机械取栓预后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DA、SOD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高、低剂量组,辛伐他汀预处理高、低剂量组(每组6只)。高、低剂量组分别予6mg/(kg.d)和1.5mg/(kg.d)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灌胃,连续给药7天。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用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MDA、SOD的浓度。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各组外周血SOD浓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预处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能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SOD浓度、降低MDA浓度。
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陈然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丙二醛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 AS)是其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发现CD40/CD40L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各种细胞中,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AS相关细胞的功...
陈然张骏
关键词:血管病变SCD40L细胞功能血清学指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