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泽谷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磁共振
  • 5篇血管
  • 3篇多体素
  • 3篇肿瘤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单发
  • 2篇单发转移瘤
  • 2篇蛋白
  • 2篇新生血管
  • 2篇新生血管化
  • 2篇信号
  • 2篇血管化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性
  • 2篇印迹
  • 2篇印迹法
  • 2篇载脂蛋白
  • 2篇载脂蛋白E

机构

  • 17篇中南大学
  • 5篇海口市人民医...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海南省边防总...

作者

  • 21篇陈泽谷
  • 8篇韩向君
  • 7篇王廷昱
  • 7篇陈晶
  • 5篇吴莉
  • 4篇刘流
  • 3篇赵娴
  • 3篇史克珊
  • 3篇何波
  • 3篇王雄
  • 3篇杨光
  • 2篇夏鹰
  • 2篇罗建光
  • 2篇张承磊
  • 2篇廖海燕
  • 2篇余丹
  • 2篇赖玉洁
  • 2篇陆林
  • 2篇何占平
  • 2篇张武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内、外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能力。方法将兔自体外周血EPC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联合培养时细胞增殖率最大时配比(EPCs∶BMSCs=1∶2)体外培养(联合培养组),在体外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细胞因子Osteonectin、Osteopotin、Col-1及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于培养3、7、14d观察表达量的变化并与单纯EPCs及BMSCs组比较;将单纯EPCs、BMSCs及联合培养组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兔四肢肌袋内,于移植后2、4、8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长情况,同时制成组织切片行CD34、CD105、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光密度值,比较3组工程骨表达量变化。结果3、7、14dOsteonectin、Osteopotin、Col-1、VEGF各组表达均逐渐增高,其中联合培养组增高最明显,且各时间点表达量最高(P<0.01);2、4、8周兔四肢肌袋内的组织工程骨中联合培养组细胞复合的工程骨随时间延长成骨增加最明显,新生血管长入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CD105、ZO-1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自体EPCs与BMSCs相互作用,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
吴莉赵娴柯腾飞陈泽谷陆林魏韩笑张承磊刘流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
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脑梗死体积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对急性脑梗死体积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存在远端HVS,分为HVS组(n=15)和无HVS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大小是否有差异。结果入组46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FLAIR序列上可见远端HVS(32.6%)。测量HVS组与无HVS组患者梗死体积的大小,HVS组患者梗死体积(82.32±30.68)mm3,无HVS组患者梗死体积为(100.85±31.24)mm3,两组比较(t=4.895,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LAIR上HVS的出现代表梗死后缺血区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患者急性期梗死体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陈泽谷罗建光赖玉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MSCT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胸腺增生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MS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重症肌无力中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并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的胸腺增生的MSCT影像学表现,观察和分析病变大小、形态、密度等不同表现。结果在41例中有28例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呈典型CT表现,包括:①胸腺不增大,两侧外缘平直,其厚度均<1.3cm,胸腺区脂肪内夹杂斑片模糊影,直径>0.5cm者11例,包括密度均匀之斑片影5例,不均匀斑片及云雾影6例;②胸腺增大,胸腺区软组织影3例,胸腺区脂肪内直径>0.5cm的边缘清楚的结节2例;③一侧和/或两侧边缘膨隆者12例(不包括结节影),其中斑片影8例,云雾影4例。另13例呈不典型表现,表现为胸腺区脂肪内夹杂<0.5cm的斑点和细索条影,以>45岁为多;增强以轻中度强化为主。结论通过MSCT的临床应用,胸腺增生的检出率和病变诊断准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陈泽谷韩向君王廷昱廖海燕李志晓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增生体层摄影术
MSCT征象在百草枯中毒肺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MSCT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MSCT影像学资料。结果中毒早期(1~3 d),部分轻症患者可不出现肺部异常改变;中、重度患者可显示为以肺通气增强、毛玻璃样密度为主的影像学特征,以中下肺野及肺叶外带为著。中期(4~7 d),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支气管轨道征、肺实变及肺渗出性病变为主。中后期(>7 d),CT可显示病变呈迁延性改变,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结论 MSCT征象可反映百草枯中毒致肺部损伤的演变过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陈泽谷张晓飞韩向君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损伤
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和脑脓肿6例,均行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NAA/Cho-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rCho)值的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个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之间Cho/Cr值分别为3.1709±2.197和4.3520±2.509,NAA/Cho-n值分别为0.3312±0.301和0.3843±0.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A/Cho值分别为0.2436±0.220和0.4550±0.240,rCho值分别为1.5426±0.808和0.9129±0.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边缘区之间上述比值分别为Cho/Cr1.6208±0.230和0.9105±0.414,NAA/Cho-n0.5357±0.250和0.8015±0.374,NAA/Cho0.4762±0.278和2.4434±1.636,rCho1.1761±0.423和0.5405±0.497,除NAA/Cho-n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脑脓肿出现特征性波谱。结论: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廷昱史克珊韩向君陈晶陈泽谷
关键词: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磁共振成像
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与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前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相关数据,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与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放射科PASC系统数据库里,收集2011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62例非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分叉角度、分叉血管直径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大小(最大高度×宽度)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叉顶角(A2)明显增加((128.6±18.5)°vs.(106.8±15.7)°),而分叉右侧角(A1)((104.2±15.2)°vs.(121.7±13.9)°)与左侧角(A1/A2)((107.6±17.2)°vs.(122.5±16.6)°)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分叉血管A1段直径((3.1±1.2)mm vs.(4.0±1.2)mm)、A2段直径((3.2±1.3)mm vs.(4.1±1.6)mm)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大脑前交通动脉、ACA-A1段、ACA-A2段血管直径与动脉瘤大小(最大高度×宽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411、0.486、0.429,P<0.01)。结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ACA分叉顶角的角度较大,且ACA分叉血管直径、角度均与无动脉瘤者差异明显,对指导临床评估和减少ACA分叉顶端局部血液动力学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陈泽谷杨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预后的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MRI影像的表现特点、检查方法的选用,以及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5例加扫FLAIR序列,增强28例。结果: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FLAIR序列比SE序列显示病变更清晰,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预后越差,经治疗后影像学检查仍出现异常者预后不良。
陈泽谷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MRI预后磁共振成像
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CM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行MRI常规序列、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呻舀SWI)和CT扫描,术后48h内复查CT或M砌,根据是否出现HT将其分人HT组和非HT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SWI序列显示的CMB数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纳入62例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HT组22例,非HT组40例。单变量分析显示,HT组高血压(81.8%对57.5%;x2=3.125,P=0.048)、糖尿病(63.6%对40.O%;X2=4.019,P=0.042)、吸烟(72.7%对37.5%;X2=4.971,P=0.030)和存在CMB(x2=5.297,P=0.018)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ratio,OR)1.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02~2.954;P=0.028]、糖尿病(OR1.48,95%C/1.09~2.825;P:0.039)和CMB(OR1.867,95%C/1.103~3.158;P=0.020)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MB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陈泽谷罗建光韩向君赖玉洁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远端高信号血管征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提取动脉溶栓前(起病后6~24 h)的DSA影像图像资料证实为MCA M1段狭窄或闭塞,按磁共振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FLAIR观察远端HVS,DS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情况,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7±10.2)岁;按其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其中HVS组22例,无HVS组40例。62例脑梗死患者在DSA检查中有33例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占53%;HVS组患者(86%)较无HVS组患者(35%)软脑膜侧支循环出现例数增多,且HVS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无HVS组患者(P=0.018)。结论:脑梗死患者磁共振FLAIR序列上远端HVS的出现代表梗死后缺血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
陈泽谷吴海雄杨光王雄
基于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浓度相关定量参数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源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11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3例(64个)、恶性结节35例(48个)],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图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甲状腺内结节碘浓度(IC病灶)、同时相颈动脉碘浓度(IC颈动脉)内碘浓度值,计算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值(ICD)、碘浓度差异值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将3期参数绘制ROE曲线,分析ICD、ICDNR、NIC、IC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1.04±0.95、(2.20±1.82)mg/ml、(-0.04±1.65)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04±0.41、(0.35±0.97)mg/ml、(2.19±0.55)mg/ml,恶性结节的ICDNR、ICD均大于良性结节(r值分别为6.63、6.39,P值均〈0.05),而恶性结节IC病灶小于良性结节(t=10.13,P〈0.05)。动脉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0.39±0.29、(2.23±1.77)mg/ml、(3.81±1.50)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49±0.22、(2.97±1.91)mg/ml、(3.17±1.64)mg/ml,恶性结节ICDNR、ICD小于良性结节(t'=2.08,t=2.12;P值均〈0.05),恶性结节IC融大于良性结节(t=2.12,P〈0.05)。静脉期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NIC分别为0.45±0.21、0.58±0.37,恶性结节小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平扫期ICDN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2,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陈泽谷吴莉陆琳杨光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碘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