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
-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西曲舞的衍变
- 2010年
- "西曲"是南朝时期流行在相当于今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的民歌,其形式有歌、有乐、有舞,歌乐结合者为"倚歌"。西曲歌计三十四首,其歌词全部保存于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西曲舞的流变情况。
- 陈永
- 关键词:南朝雅俗衍变
- 中国近代音乐“传记史学”述论
- 2018年
- 文章基于"传记史学"的学术标准和方法,辨析了"传记体""传记史学"和"音乐传记学"等相关的学术概念,考察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音乐家"传记"文献所反映的学术现状,列举了音乐家年谱类、音乐家传(记)类和音乐家词条类等三种类型的传记作品,分析和阐释了相关的学术问题。
- 陈永
- 关键词:音乐史学
- 海外汉学中的中国近代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综论
- 2022年
- 在中国近代,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界的互动交流,形成了海外汉学中的中国音乐文化“共同体”。此“共同体”的学术基础及其研究进展,是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音乐史学界的充分重视。近年来,国内音乐学界对这一“共同体”的学术研究,有所关注,但只是一些不成系统的零星作业,尚待推进和深入。本文借助海外汉学学科的学理基础,对中国近代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的必要性、学术基础和学科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概略性探讨,以期探索实践“以中释中”→“以西释中”→“阐释和合”→“和而不同”的学术范式,推动中国近代中西音乐交流史学科研究的迈进和完善。
- 陈永
- 关键词:海外汉学视域融合
- 对“隐册”的中国近代音乐家研究范式的求证被引量:1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以汪毓和、陈聆群和刘再生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学者,相继修订、写作并出版了几部新面孔的中国近代音乐史专著,他们对世纪之交的“重写音乐史”论争中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如对音乐家的入史选择、叙述模式和历史评判等,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部分的改进,但依旧留下了隐而不显的近代音乐家名册,如洛辛、丁珰、胡敬熙等,这便是本文纳入“隐册”范畴的研究对象。中国近代音乐家的“隐册”,给音乐史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知识和学术的诸多“困扰”,亟待在学术观念、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上,予以新的研究范式的求证。新的研究,须回归实证的研究传统,关注“被遗忘权”的新式法规的运用,厘清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史事,实证其“隐事”,匡正其“隐册”。
- 陈永
- 关键词:音乐家研究范式求证
- “互文性”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之“位”与“化”被引量:5
- 2019年
- 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化"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化》(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并以"位"与"化"为学术范畴,利用"互文性"的学术原理,讨论了两篇乐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阐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目的与手段之时代特征。
- 陈永
- 关键词:中国音乐本位互文性
- 谈“燕京学报”上的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论文
- 2009年
-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燕京学报》(1927~1950)上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论文共28篇,期望更多此类文献整理工作,以进一步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学科建设。
- 陈永
- 中国中古音乐史研究的“新感受力”——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
- 2024年
-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文化区域等历史事项,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交互的学术场域,集中研究中古音乐的主体—伎乐与乐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质,构建了中国中古音乐新的“历史映像”,显示出有别于同类研究的“新感受力”和学术张力。
- 陈永
- 关键词:新感受力
- 诠释学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西方的"诠释学",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包括音乐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学科方法论指导。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中,可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中国本土的音乐学术资源,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音乐经典文献的诠释实践,探索并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诠释体系和诠释方法。
- 陈永
- 关键词:诠释学学科方法
- 忆恩师周畅先生
- 2020年
- 2018年7月26日,厦门大学音乐系资深教授周畅(1931—2018)先生仙逝。同年第9期的《人民音乐》,刊载了项阳撰写的《音乐学界的"周畅现象"与厦大模式——追念先生》之纪念文章,该文中的追忆叙及周畅先生对项阳的因材施教培养过程,先生在厦大的研究生"四环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参政业绩等等。我作为周先生曾经的硕士生,对先生也有不同于项阳师兄的感知和认识。在2019年7月下旬,我去广东大埔县大麻镇大留村考察了先生的故里,访问了周氏宗亲。学生通过田野调查,感知大埔县悠久的客家文化和近代的红色文化.
- 陈永
- 关键词:客家文化学术成就资深教授音乐系因材施教
- 晚清音乐史研究的学术构建被引量:1
- 2020年
- 晚清音乐史,时段介于1800-1911年之间,是具有文化转型意义的中国音乐断代史,是中国音乐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音乐史学的学术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而言,晚清音乐史涵拥着亦旧亦新的学术内涵;在现有的中国音乐通史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以及各类学术论文中,以"晚清""清末"和"近代"为范畴的研究成果,为晚清音乐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学术基础;晚清音乐史的研究,将基于"在场"的历史事实和多重的证据范式,构建起融中国传统音乐之"通"、西方音乐之"变"和中西音乐交流之"和"于一体的三重维度的音乐历史"景观"。
- 陈永
- 关键词:晚清音乐史学科范式学术基础三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