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文化
  • 4篇文化科技
  • 4篇文化科技创新
  • 2篇文化产业
  • 2篇文化发展
  • 1篇调解
  • 1篇新媒体
  • 1篇源流路径
  • 1篇运作逻辑
  • 1篇政策文本
  • 1篇政策文本分析
  • 1篇智能化
  • 1篇人类世
  • 1篇社会建构论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生态思想
  • 1篇时代文化
  • 1篇使用者
  • 1篇视域
  • 1篇视阈

机构

  • 14篇东北大学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作者

  • 15篇陈思
  • 4篇杨凤
  • 3篇潘澍
  • 3篇孙程程
  • 1篇马会端
  • 1篇王钰

传媒

  • 4篇科学技术哲学...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科技导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纵横
  • 1篇理论界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及智能化运作逻辑被引量:2
2021年
文化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文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一方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旨在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本质在于增强文化科技向社会应用的转化能力,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智能化运作的逻辑,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需要体现客观性原则,契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定位,凸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意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智能化运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的发展,搭建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发挥平台的基础功能,构建市场目标的产学研联盟,培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陈思傅畅梅孙程程
关键词:文化
辽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现状及问题
2014年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分工深化的新形式正在蓬勃发展。辽宁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虽具有规模扩大与环境优化等良好态势,但同时存在扶植政策滞后、人才储备不足、业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从发展政策、合作联盟、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采取应对措施。
杨凤欧阳博强陈思
关键词:跨国公司服务外包
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的源流路径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科技创新将渗透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有其哲学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探析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的源流路径,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战略有深刻意义。
陈思潘澍
关键词:文化发展源流路径
系统论视阈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区位熵测度——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集聚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动力转换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攻目标之一。根据产业集聚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以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为例,运用系统论的区位熵指数对其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提出产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是将系统论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与产业集聚的经济问题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的尝试,也是推动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产业结构在经济转型新时期优化调整良性互动的实践选择。
杨凤秦丽陈思
关键词:系统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位熵
恩格斯生态思想视域下的人类世责任探析
2023年
人类世^(①)(Anthropocene)的提法由希腊语“人类”(ánthrōpos)和地质术语“世”(cene)组合而成,意指人类活动成为引起地球系统物质和生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世的出现首次在自然科学层面立论了人类在地球上所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公共安全危机,并迫使人类从人文层面对基于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上的现代文明展开全面审视。然而,处于资本主义话语体系下的人类世研究工作已陷入了资本万能论和技术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僵局。在这一点上,恩格斯生态思想所蕴含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能力的深刻洞见可以将人们从资本主义人类世语境下的地球无限论中唤醒,激发有别于资本主义视阈的辩证的、唯物的生态启示。
徐旭陈思
关键词:人类世资本
基于技术调解的使用者责任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技术调解使得使用者的责任问题更加凸显。受技术调解的使用情境是在人与技术的互动中构建起来的,这意味着必须超越主客对立的二元框架,采取一种混合性的视角来对待受技术调解的使用责任问题。在"人-技术-世界"的使用情境图式中,技术调解的"透明性"决定了使用者的关注点与责任对象的变化,也由此带来了技术使用的双重责任:当技术调解呈透明状态时,使用者的关注点透过技术指向了他者与外部世界,应承担起"公平使用"与"生态使用"的责任;而当技术调解呈不透明状态时,使用者的关注点则回到了自身的使用实践上,从而应承担起重建自身受调解的主体性的责任。
贾璐萌陈思
关键词:透明性
科技与文化融合下的沈阳文化科技创新被引量:2
2012年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关系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实现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
陈思
关键词:文化融合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成效与经验——基于2006—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自"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党和国家在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的顶层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国家相关规划既定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公众对科技的信任度与获得感等多维度衡量我国科技事业建设情况可知,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自主创新道路。面对新形势下国内外风险挑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梳理科技创新政策文本演化,总结和概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经验,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等远景目标的实现注入创新伟力和强大动力。
陈思胡景谱孙程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
国外STS应用研究的论题旨趣及特征——基于亚太STS网络组织(APSTSN)的考察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亚太STS网络组织(APSTSN)历届会议的考察与梳理,从社会以及社会方法论视角、文化视角、政策与管理视角、伦理视角、风险视角剖析当前国外在STS应用研究上的论题旨趣以及现实关注焦点,并最终刻画其基本研究特征。
马会端陈思王钰
情感增强的正向价值及其限度被引量:5
2022年
情感增强通过人工方法来干预、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情感,以此强化情感主体的情感识别、表达、理解和调控等能力。根据情感主体增强前后的显著变化,情感增强在个人、社会和情感三重维度上分别发挥着提升人类个体情感能力、观照人类社会情感生活、人工手段“制造”情感等正向价值,然而情感增强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情感物化倾向、社会伦理争议等价值限度。因此,只有辩证看待情感增强在当前语境下的正向价值,兼顾其价值限度,遵循科技向善的总则,对情感增强进行多维度理解和差异化发展,才能使科技与人文在协同发展中保持必要张力。
胡景谱陈思
关键词:情感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