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开铁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素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稻
  • 2篇生理
  • 2篇生理效应
  • 2篇水稻
  • 2篇苎麻
  • 2篇吸磷
  • 1篇氮15
  • 1篇氮肥
  • 1篇氮素营养
  • 1篇调节剂
  • 1篇亚种
  • 1篇亚种间
  • 1篇亚种间杂交
  • 1篇亚种间杂交稻
  • 1篇药剂
  • 1篇杂交组合
  • 1篇生长调节剂
  • 1篇生理特性

机构

  • 6篇湖南农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陈开铁
  • 7篇李合松
  • 5篇黄剑良
  • 3篇邹应斌
  • 2篇萧浪涛
  • 2篇李宗道
  • 1篇黄宗谷
  • 1篇周瑞庆
  • 1篇刘昆玉
  • 1篇张秋明
  • 1篇郭迎春
  • 1篇黄见良
  • 1篇余铁桥
  • 1篇谢深喜
  • 1篇王春桃
  • 1篇胡笃敬
  • 1篇肖之平
  • 1篇王先根

传媒

  • 4篇湖南农学院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麻作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7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被引量:29
1991年
应用^(15)N示踪技术的试验表明:水稻所吸收的氮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所施的肥料氮;分次施比一次施,肥料氮所占比重下降;营养生长期吸收的肥料氮有74.1%集中于茎叶,而生殖生长期有63.4%集中于籽粒;土壤AN值和吸收的土壤氮与产量相关,与吸收肥料氮和肥料利用率无关;以2次施肥效果最好。
周瑞庆陈开铁李合松黄剑良邹应斌萧光玉
关键词:水稻氮肥氮15
喷施肥料与化学药剂对杂交稻的生理效应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1990年
本实验以一定配比的氮、磷、钾,配合某些化学药剂,在杂交稻生育的中后期进行喷施,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同化物向穗部的转移量等均有明显的提高,产量增加显著,但组合间有差异。
陈开铁黄剑良李合松郭迎春王先根
关键词:杂交稻施肥化学药剂生理肥料
水稻后期施用谷粒饱对延缓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研究结果表明,谷粒饱能增强水稻后期功能叶片抗衰老的能力和光合能力,即能使叶片蛋白质的降解和总氮量、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明显减慢、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丙二醛积累量减少。同位素示踪表明,后期叶片光合产物的88%转移至稻穗。外观可观察到叶色褪淡明显缓慢,至成热期单株仍可保持2张绿叶。但对于谷粒饱增强叶片抗衰老能力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邹应斌陈开铁李合松黄建良萧光玉
关键词:水稻生长调节剂生理效应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苎麻某些生理特性的探讨
1989年
1963~1965,1985和1988年前后5年,应用^(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8个苎麻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如下:a.冬季苎麻地上部虽然冻死,但其根系仍具有吸收、运输、贮藏矿质养料等功能,其吸收速率随着地温的变化而变化。b.比较三种不同地下茎根系的吸收能力,跑马根约为龙头根的2倍,而扁担根为龙头根的1.5倍左右。c.1983年三麻封行期,有效株或无效株所吸收的磷素转移到无效株的百分率较高,随着植株趋向成熟,其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减少。d.在1985年两季麻的不同生长期,高产品种沅江“黄壳早”的根系生理活性高于低产品种“拱县园麻”,两个品种磷素含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生理活性类似,且两者均呈正相关。e.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标记叶片~14C同化物运至其它器官和麻皮的百分比,均以C-20最高,C-2-14和CK-2次之,CK-1最低。
陈开铁黄剑良李合松李宗道王春桃肖之平
关键词:苎麻同位素标记生理特征
全文增补中
应用核素示踪法研究柑桔对钙的吸收与运转被引量:28
1996年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柑桔对45Ca的吸收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柑桔对土壤中的钙不仅吸收利用率低,而且很难进入果实;柑桔果皮和叶片对钙有根强的吸收能力;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有利于增加叶片和果皮对钙的吸收;钙可在木质部中上下运转,并可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相互转移,但各个方向转移的比例不同;进入果实的钙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着“倒流”入叶的现象,叶片中吸收的钙可重新分配至植株的其它部位。
萧浪涛李合松黄见良陈开铁胡笃敬
关键词:柑桔类果树钙同位素
结果期温州蜜柑吸磷机理的研究
1993年
以温州蜜柑为试验材料,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磷的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无论是根部还是叶面施用^(32)P,其吸收运转速率在7月和9月有两个吸收高峰,8月份较低,根外喷施的^(32)P 以两条途径进入果实,一是通过果皮吸收直接进入果实,一是经叶片吸收后再转运至果实.7月份以果皮直接吸收为主,8月份二者相当,9月份则以叶吸收后转运为主,果皮吸收的^(32)P大多以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滞留于果皮中.果皮和叶于喷施^(32)P1周以后.其累积吸收率均达90%以上.
黄剑良李合松陈开铁张秋明萧浪涛谢深喜刘昆玉
关键词:果实温州蜜柑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研究苎麻根系对磷肥的吸收和积累被引量:2
1979年
1963至1964年我们曾利用同位素^32P研究冬季苎麻根系吸肥情况。我省冬季霜冻雪凌,气温常达零下,只要地下20厘米士温保持6℃以上苎麻根系仍能保持一定的吸磷强度,吸磷量还不断地积累增加。以12月28日的吸磷量为100%,则2月2日为490%,3月10日为786%。
李宗道黄宗谷陈开铁
关键词:根系苎麻吸磷磷肥霜冻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氮素营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应用^(15)N,^(14)C 示踪技术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组合的氮素营养、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P 对氮素的吸收以中期最高(65.91%),前期次之(17.56%),后期最少(16.51%).约1/5来源于当季所施用的肥料氮,约4/5来源于土壤氮.对^(15)N 标记肥料氮的吸收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氮素在稻株体内的分配,以穗部最高(61.86%),茎叶次之(30.93%),根部最少(7.19%).组合S 与组合P相仿.氮素在稻草中的分配,组合P 高于组合S,而在稻谷中的分配,组合P 则低于组合S.^(14)C 同化物滞留于标记叶(源叶)的量,组合P 显著地高于组合S(4.51%(?)),而转运至穗部的量,组合P 显著地低于组合S(4.87%(?)).干物质在各生育期的积累,两个组合均以中期最高,后期次之,前期最少,且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李合松黄剑良陈开铁邹应斌萧光玉余铁桥
关键词:杂交组合种间杂交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