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开明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椎体高度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成形术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压缩骨折
  • 1篇严重粉碎性
  • 1篇严重粉碎性骨...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粘度
  • 1篇入路
  • 1篇椎骨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机构

  • 4篇龙岩市第二医...

作者

  • 4篇陈开明
  • 2篇丘如诚
  • 2篇张碧煌
  • 2篇曹立颖
  • 1篇姜明静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讨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骨水泥注入量是否超过4 ml分为甲1组29例(等于或未超过)及甲2组39例(超过);以骨水泥弥散率是否超过15%分为乙1组27例(等于或未超过)及乙2组41例(超过),所有患者均接受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而后对不同组别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前缘高度与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1组及甲2组患者术前的骨折椎体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2组患者术后1周的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1及乙2两组患者术前的骨折椎体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2组患者术后1周的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乙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注入量及泥弥散重程度均可影响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后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所以,实施该手术期间应保障充足的骨水泥量及高骨水泥弥散程度.
曹立颖姜明静林斌珍尹小锋陈开明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12例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2001年
丘如诚陈开明张碧煌
关键词:骨髓炎化脓性
不同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分为A组、B组,各39例,A组接受经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接受经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显著下降,伤椎前缘、伤椎中央高度显著提高(均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B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相比,单侧入路PKP应用于OVCF患者中,手术用时更短,可减少骨水泥量及透视次数,在减轻疼痛、提高脊柱功能及椎体高度方面的效果与双侧入路相近,并发症更少。
林斌珍钟南尹小锋曹立颖陈开明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
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4 1例患者 ,其中 2 7例应用支架外固定治疗 ,14例应用联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 5~ 14个月 ,平均 8 6个月。钉眼感染 5例 ,骨折延迟愈合 5例 ,再骨折 1例 ,成角畸形 3例。结论 支架外固定与联合内固定均为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架外固定可使骨折满意复位 ,提供稳定的固定 ,可以维持肢体长度 。
丘如诚陈开明张碧煌
关键词: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