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坤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跨世纪文化与理想人格
- 1993年
-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稳定因素,假如这种稳定因素失落了,那么这个民族便失去了凝聚力。文化既然是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依据它的轨迹,多少可以把握未来。对中国哲学的思考给我们以启发。中国哲学讲“身以载道”,按照自已的哲学身体力行,叫“知行合一”,因而他的哲学也应该是他的传记。儒家讲“内圣外王”,内养圣贤之气,外化为治国安邦之术。内足以修养,
- 陈庆坤
- 关键词:理想人格中国哲学文化治国安邦内圣外王历史过程
- 中国近代哲学与佛学的会通被引量:4
- 1994年
- 中国近代哲学的主导趋向是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以及与佛学的会通.融合与会通之所得是理智与情感、逻辑与直觉、意义与意味的统一.就其与佛学的会通而言,上述结果在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的佛学三命题:转业识成智慧,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量智到性智中得到典型体现.
- 陈庆坤
- 关键词:近代哲学佛学会通
- 中国古代认识论向近代认识论的过渡——从顿悟思维到逻辑推断
- 1988年
- 中国古代哲学,贡献给人类的独特方面,为现代物理学所重视,二者所揭示的认识方法和认识结果,有某种相合点,这使我们有责任探索中国古典哲学的这些独特方面。就认识论而言,追求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直接同一;以直觉或顿悟的方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认识结果和境界;主体的道德完善是直觉结果的必要条件等。如果我们抛开认识论的欧洲模式。
- 陈庆坤
- 关键词:认识论顿悟思维中国古典哲学现代物理学道德完善
- 欧阳渐法相与唯识辨异略析被引量:1
- 1998年
- 中国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其所著《瑜伽师地论叙》、《杂集论述记叙》、《瑜伽真实品叙》等著作中,判法相、唯识为二宗,为是时惊世之论。认“法相与法性为一种学”,“法相与唯识是两种学”,并条分缕析,详加论列。兹依所论归纳为四,疏作解读:一、缘起与线生;二、平等与疏胜;三、根本智与后得智;四、能变与所变。欧阳所依为印度佛学原始,并非标新杜撰。如果对判法相与唯识为二作哲学的诠解,乃大师追求终极本体与认知方法的不同。中国近代哲学如果缺少了博深的佛学的一面,是不完备的。
- 胡晓光陈庆坤
- 关键词:唯识缘起
- 对中国哲学表达方式的思考被引量:1
- 1997年
- 中西形而上学均以本体之学为核心。西方哲学有“本体实而不显,现象现而不实”之说;中国哲学则认本体实,现象亦实,因而有“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论,本体与万物并不分离,且情系人生而为一境界。中国哲学之体悟,乃是人生与道同体之方,并非单纯的认知方法,这便是“爱智”与“闻道”的不同。
- 陈庆坤
- 关键词:形而上学本体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