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卫国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法律
  • 3篇义务
  • 2篇世界贸易
  • 2篇世界贸易组织
  • 2篇贸易组织
  • 2篇法律风险
  • 1篇董事
  • 1篇要约
  • 1篇要约人
  • 1篇中国公司法
  • 1篇社会协调
  • 1篇审查
  • 1篇世贸
  • 1篇世贸组织
  • 1篇世贸组织规则
  • 1篇司法
  • 1篇损害赔偿
  • 1篇通知义务
  • 1篇赔偿
  • 1篇权利

机构

  • 7篇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

  • 7篇陈卫国

传媒

  • 6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法律风险:分类及含义被引量:3
2005年
陈卫国
关键词:法律风险法定权利法定义务法律责任
合同法有关承诺延误规定的一个缺陷
2002年
中国 1999年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相关规定 ,但在逾期承诺问题的处理上 ,中国合同法跟公约和通则并不一致 ,而这种不一致恰恰形成了缺陷 ,或者说 ,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上 ,中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不够严谨、周密的。
陈卫国
关键词:效力要约人通知义务
违约损害赔偿和特定履行的比较
2010年
特定履行和损害赔偿分别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可以首先寻求的救济。特定履行在实施难度、对人身自由的妨碍、对经济理性的容纳度等方面,损害赔偿在量化、预防违约、道德追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容易引起攻击的地方。两种救济在深层理念上体现了对合同制度功能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对两种救济的不同态度,会在其他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态上产生影响。实务中,两种救济都有较大的、各自更为合适的适用空间。
陈卫国
关键词:违约救济
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法律风险——以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模式一承诺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整体而言,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两种法律风险:法律责任风险和法律奉行风险。这里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为例,说明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两种法律风险及其与特定法律权利义务的关系。中国在模式一项下的特定承诺是作了精心选择的,但这些选择在承诺的兑现、应对进一步自由化的压力、科技及经济创新、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等方面面临着较多的法律责任风险,在对已承诺和未承诺部门的控制上面临着较多的法律奉行风险。这两种风险的界定可以为进一步控制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陈卫国
关键词:法律风险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安全过境交付
亚当·斯密的法理思想:从个人伦理导向社会协调被引量:2
2015年
在斯密的法理思想中,法律权利是一种完全权利,意味着有名义强求他人显现出某种美德。基于人的本性,法律不强求"仁",也不拒绝承认"智",但应该保证"义",同时"义"也因守法而显。由此,法律顺应个体诉求,促使其约束力内化于人心,并能导向社会的整体协调。时至今日,斯密的法理思想仍然既有助于理解英美法的哲学理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启发中国法律构建思路的意义。在斯密法理思想的参照下,可以发现中国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根本性的问题:对个体生产创造加以有效保护和促进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足,引导市场参与者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对私及对公权益纠纷的激励手段不足。
陈卫国
关键词:个人伦理社会协调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双重法律基础——宪法与世贸组织规则及其互动
2006年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其外贸法律制度的基础法律依据有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宪法。整体上,中国外贸法2004年的修订对世贸组织规则的遵循与尊重是极自觉也很明显的。但外贸法规定的有些制度在宪法上的依据需要澄清,并可能会在特定情形下引起宪法层次的疑问。在外贸法律制度构建、运行过程中,所依据的世贸组织规则跟宪法之间有可能出现若干冲突,这时就有一个如何加以协调并互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为中国的外贸发展进而为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提供长期的有力保障。
陈卫国
关键词:宪政宪法解释违宪审查世界贸易组织
董事忠信义务的衡平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可能发展被引量:1
2009年
公司管理层的忠信义务能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并提高经营绩效,但作为一种极高标准的行为要求,其功能的顺利发挥是有前提的。英美法系中,该义务带有衡平救济的显著特征,与通例救济有着制度隔离而又互相配合,从而既不会过度地冲击人的自我关注本性,又能维护事实上存在着的超常信任关系。这一处理方式较为成功。中国公司法中也明文规定了类似义务,但能否、又应在何种程度上真正进入实际运作,从长期看更多地取决于宏观社会背景。在对个体追求自利机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之前,与其尝试全面建立忠信义务而很难达到预想效果,还不如有意地对其适用加以严格的限制。
陈卫国
关键词:中国公司法法律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