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南征

作品数:54 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肠癌
  • 11篇直肠
  • 10篇结直肠
  • 9篇肿瘤
  • 9篇外科
  • 9篇细胞
  • 9篇基因
  • 8篇直肠癌
  • 7篇食管
  • 7篇手术
  • 7篇靶向
  • 6篇胸外
  • 6篇胸外科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癌
  • 6篇结直肠癌
  • 6篇癌组织
  • 4篇直肠癌组织
  • 4篇启动子
  • 4篇胃癌

机构

  • 50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高新医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肿瘤医...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52篇陈南征
  • 26篇孙学军
  • 24篇郑见宝
  • 14篇贺赛
  • 14篇魏光兵
  • 10篇付军科
  • 10篇王炜
  • 9篇吴齐飞
  • 8篇周培华
  • 8篇张仕运
  • 8篇李海军
  • 7篇张勇
  • 7篇石景森
  • 6篇张立
  • 6篇任燕飞
  • 6篇张超
  • 6篇张广健
  • 6篇刘栋
  • 5篇姚建锋
  • 5篇贾卓奇

传媒

  • 7篇中国普外基础...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2012重庆...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胃食管反...
  • 2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对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增殖相关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A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CAC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食管鳞癌的发病年龄、性别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CAC1表达水平与增殖相关指标Ki67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AC1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相关,可能成为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蔡琳陈南征张勇张广健付军科吴齐飞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化
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及术后早期予以灌肠疗效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吴云桦高琪郑见宝孙学军魏光兵王炜崔飞博陈南征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灌肠
miR-26a-5p靶向HMGA2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6a-5p(miR-26a5p)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6a5p和HMGA2的靶向关系,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加以证实。miR-26a-5p mimic和/或pcDNA-HMGA2(pc-HMGA2)转染DU145细胞后,qRT-PCR检测miR-26a-5p过表达,蛋白印迹检测HMGA2蛋白表达,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增殖、迁移、凋亡关键蛋白及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结果miR-26a-5p和HMGA2存在靶向关系。miR-26a-5p mimic组EdU阳性细胞数量、迁移细胞数量和划痕闭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则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miR-26a-5p mimic组增殖蛋白(Ki67和PCNA)、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抗凋亡蛋白(Bcl-2)及信号通路蛋白(p-mTOR和p-p70S6K)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则高于对照组(P<0.01)。pc-HMGA2组上述指标趋势则正好相反(P<0.01),且miR-26a-5p mimic部分逆转pc-HMGA2对各指标的调节作用(P<0.01)。结论miR-26a-5p可以靶向HMGA2,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和转移作用。
王森陈南征吕铁升王奇龙
关键词:人前列腺癌凋亡
乳腺癌外泌体miR-222-3p靶向CDKN1B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形成
2021年
目的探究乳腺癌外泌体miR-222-3p靶向CDKN1B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HKF细胞分为MCF7 exo组、MDA-MB-231 exo组、MCF10A exo组和PBS组(HKF细胞分别与10μg/mL的MCF7 exo、MDA-MB-231 exo、MCF10A exo以及等体积的PBS共孵育72 h),miR-NC组、miR-222-3p mimic组和miR-222-3p inhibitor组(HKF细胞分别转染Negative Control、miR-222-3p mimic、miR-222-3p inhibitor),miR-NC exo组和miR-222-3p mimic exo组(HKF细胞分别与10μg/mL的miR-NC exo和miR-222-3p mimic exo共孵育72 h),miR-222-3p mimic exo+CDKN1B组(HKF细胞与miR-222-3p mimic exo共孵育72 h后转染CDKN1B质粒)。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所分泌的外泌体(MCF7 exo、MDA-MB-231 exo和MCF10A exo),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上述外泌体中miR-222-3p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HKF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MMP-14、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纤连蛋白(fibronect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22-3p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B(CDKN1B)结合。结果与PBS组相比,MCF7 exo组、MDA-MB-231 exo组HKF细胞MMP-9、MMP-2、MMP-14、FAP、fibronectin、vimen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222-3p mimic组细胞MMP-9、MMP-2、MMP-14、FAP、fibronectin、vimen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222-3p inhibitor组细胞上述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DKN1B为miR-222-3p的靶基因。MCF7 exo组(4.00±0.31)、MDA-MB-231 exo组(5.94±0.14)中miR-222-3p表达显著高于MCF10A exo组(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iR-NC exo组相比,miR-222-3p mimic exo组HKF细胞MMP-9、MMP-2、MMP-14、FAP、fibronectin、vimen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李新涛胡珍陈南征李朱斌马少君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分析10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和近期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37~71岁,平均为(60.6±9.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8.5±1.5)kg/m^2。分析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应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GLQI评分数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141.8±20.2)min;术中出血量(64.0±24.5)mL;术后经口进食时间(3.6±1.1)d;术后住院时间(3.7±1.8)d。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GLQI评分分别为(93±7.8)、(124±8.8)、(127±7.66);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对近期生活质量改善较好,在精细解剖和精准缝合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贾卓奇周维茹陈南征贺海奇李硕马磊张勇张广健付军科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胃底折叠术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和K-RasK-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及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BRAF和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及K-Ras蛋白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9%(96/136)、50.74%(69/136)及47.48%(66/136),均高于其相应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29%(48/136)、16.18%(22/136)及19.52%(27/136)〕,虽然K-Ras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FR和BRA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而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BRAF及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BRAF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K-Ras作用尚不明确,抗EGFR、BRAF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益。
崔飞博陈南征郑见宝张冠军孙学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BRAFK-RAS
一种甲状腺微创手术钳
本发明属于手术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甲状腺微创手术钳,包括固定管和握把,以及设置在固定管和握把之间的连接管,固定管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一号限位板,固定管通过一号限位板滑动连接有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
陈南征崔飞博
文献传递
多效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53/83)和60.2%(50/83),均高于(P=0.008,P=0.002)正常对照组的40.7%(22/54)和33.3%(18/54)。结直肠癌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Ⅲ~Ⅳ期者和低分化者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 PTN 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PTN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陈南征孙学军贺赛郑见宝任燕飞王炜魏光兵姚建锋张立
关键词:多效生长因子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染色
结直肠癌细胞株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组织、细胞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特点,在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找到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客观标准,为FTIR由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标本、细胞株(SW620,lovo)及...
张超孙学军刘栋陈南征任燕飞张仕运石景森
关键词:细胞组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文献传递
Pleiotrophin的表达及其在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pleiotrophin(PTN)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PT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中的PTN表达水平。结果:PTN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量以及PT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PTN mRNA表达水平还是蛋白阳性率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向关系、与TNM分期呈正向关系(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T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结论:PT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血清PTN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参考指标之一。
陈南征孙学军贺赛郑见宝周培华魏光兵王晖姚建锋张立禄韶英杜俊凯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PLEIOTROPHIN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