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亦庆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激光
  • 2篇激光器
  • 2篇光学
  • 1篇导引头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制导
  • 1篇热设计
  • 1篇主动制导
  • 1篇无热化
  • 1篇武器
  • 1篇纳秒
  • 1篇抗干扰
  • 1篇抗干扰能力
  • 1篇雷达
  • 1篇激光半主动制...
  • 1篇激光等离子体
  • 1篇激光光斑
  • 1篇激光技术
  • 1篇激光雷达
  • 1篇激光武器

机构

  • 7篇西南技术物理...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作者

  • 7篇陈亦庆
  • 3篇卿光弼
  • 3篇陈德章
  • 2篇孙爱鲜
  • 2篇何衡湘
  • 1篇王晟
  • 1篇叶景峰
  • 1篇高志峰
  • 1篇杨泽后
  • 1篇路英宾
  • 1篇陈云亮
  • 1篇侯天晋
  • 1篇赵刚
  • 1篇周鼎富
  • 1篇王晶
  • 1篇贾立新
  • 1篇江东
  • 1篇王立君
  • 1篇陈涌
  • 1篇黄秋

传媒

  • 3篇激光技术
  • 2篇四川兵工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功率激活镜激光器
介绍了一种新概念的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激活镜激光器技术,简述了其发展概况及趋势,并对激活镜激光器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陈德章卿光弼侯天晋陈亦庆
关键词:固体激光器
文献传递
激光光斑重心测试精度理论分析被引量:24
2004年
为了分析激光光斑监测系统在测试激光光斑重心时的测试精度 ,着重从大气传输 ,光学系统的像差 ,近红外CCD光敏面元的大小以及测量的相对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分析数据 。
孙爱鲜王晶何衡湘陈亦庆
关键词:激光光斑大气传输光学系统
红外导引头成像系统无热化设计及试验验证被引量:4
2009年
介绍了光学被动无热设计原理,将其应用于3~5μm红外导引头成像系统设计,完成光学系统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装,进行高低温环境试验测试,试验验证了无热化设计效果;提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高低温测试系统的构成和测试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可信度高等特点.设计及试验结果表明,该红外成像系统结构紧凑,在宽温度范围内有很好的成像质量.
黄秋陈亦庆高志峰翟学锋宋波
关键词:光学设计红外成像系统
发展中的非致命光电武器被引量:3
2005年
简述了非致命激光束武器和电晕武器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激光致盲武器、激光眩目器、弹丸飞标电晕枪、液态合金束流电晕枪、电解质液体束流电晕枪和激光致僵武器等非致命光电武器。激光致僵武器是非致命激光束武器和电晕武器相结合的产物,其作战效果是不知不觉完全无痛苦地致僵目标。
陈德章卿光弼陈亦庆
关键词:非致命激光武器
激光导引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为提高激光制导武器的综合效能,需合理选择激光导引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根据激光半主动制导工作原理,结合理论计算、实验测试结果,全面系统分析了激光导引头探测灵敏阈、激光脉冲特性、激光编解码精度、抗干扰能力等影响激光制导武器性能的技术参数。研究表明:在复杂战场环境条件下,提高激光照射能量、导引头解码精度、选择新的码型、适当的激光发散角可提高激光制导武器作战效能;作战中,合理选择激光照射时机,如采用激光延迟照射方案,可减少激光制导武器被对方干扰的概率。
何衡湘陈亦庆赵刚贾立新刘勤孙爱鲜
关键词:激光半主动制导抗干扰能力
纳秒紫外激光空气电离及等离子体导电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验证纳秒紫外激光大气等离子体通道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248nm远紫外激光与实验室空气的相互作用,测试了相应的电离击穿阈值;尝试建立了连续的激光等离子体电离通道,并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通道直流电传输实验,得到的数据显示,在180m J单脉冲能量作用下,连续闪光柱长度8mm,可导电区长度约20mm。结果表明,纳秒紫外激光建立连续激光等离子体导电通道是可行的。
陈德章高建波叶景峰路英宾王晟卿光弼王立君陈亦庆
关键词:激光物理激光等离子体
化学气体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告警技术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对大气中化学污染物实时检测,采用差分吸收技术,研制出了CO2激光差分吸收雷达原理样机,介绍了CO2激光差分吸收雷达技术,阐述了差分吸收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激光雷达系统各分系统及工作流程作了描述,对雷达系统的实物仿真及系统联调进行了模拟试验,完成系统的多项功能的实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器光源的光束特性(激光束输出模式及吸收峰和吸收谷支线的光束相互指向稳定性等)对雷达系统的作用距离及侦测误报率及漏报率的影响非常大。
童卫红江东周鼎富杨泽后陈涌孙鹏陈云亮陈亦庆
关键词:激光技术差分吸收TEACO2激光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