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儒

作品数:24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甘蓝
  • 5篇原生质
  • 5篇原生质体
  • 5篇质体
  • 5篇芥菜
  • 4篇植株
  • 4篇植株再生
  • 3篇性状
  • 3篇原生质体培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不亲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染色
  • 2篇试管
  • 2篇蔬菜
  • 2篇染色
  • 2篇自交不亲和系
  • 2篇自交不亲和性
  • 2篇离体培养
  • 2篇不亲和性

机构

  • 2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篇陈世儒
  • 11篇宋明
  • 9篇李成琼
  • 9篇王晓佳
  • 7篇雷建军
  • 6篇郭余龙
  • 1篇孙培田
  • 1篇方智远

传媒

  • 11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园艺学报
  • 2篇Acta B...
  • 2篇中国蔬菜
  • 1篇长江蔬菜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8篇1991
  • 7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CMS系的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被引量:13
1991年
对雄性不育结球甘蓝“CMS 黑叶大平头BC_5”的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植株再生等的研究表明,以2%纤维素酶(OnozukaR-10)+0.5%离析酶(R-10)的酶液游离CMS 的试管苗叶、下胚轴及原生质体产量高,去壁效果好。适合于CMS 叶原生质体及下胚轴原生质体纯化的漂浮液蔗糖浓度分别为16%和17%。原生质体的清洗和收集均以500r/min 的离心效果为佳。在修改后的MS 培养基(MS_1+NAA0.2mg/l+BA2mg/l)上获得了较快的细胞壁再生和分裂启动、最高的分裂频率和植板率。叶原生质体第一次分裂在培养3~4天后,下胚轴原生质体在48小时左右发生分裂。培养20~30天即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颗粒,40天左右即可达1mm 大小。MB_2培养基(MB+甘氨酸2mg/l+NAA0.2mg/l+BA2mg/l)对微愈伤组织增殖的效果最佳.在MS_2(MS+NAA0.2mg/l+BA3mg/l)和MS_4(MS+NAA0.4mg/l+BA3mg/l)培养基上,芽分化效果最好。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 培养基上诱导生根,2周后即可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王晓佳宋明陈世儒李成琼郭余龙
关键词:甘蓝原生质体再生株
对甘蓝品质分析与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对甘蓝品质分析与评价的若干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食用品质感官鉴定结果量化处理的记分方法和标准,以及鉴评时应掌握的几个原则。采用卡方检验、平均数差数显著性测验和相关系数分析,对容量法和公式法测定叶球紧实度的通用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高扁圆和扁圆形叶球的紧实度时,可以公式法代替容量法。应用选择指数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对不同材料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了材料之间在优质程度上的差异。
宋明王晓佳陈世儒
关键词:甘蓝
甘蓝自交系配合力分析被引量:7
1990年
对9个甘蓝自交系所配的36个F_1代的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力的估算。结果表明,自交系小楠木叶、早秋、北黑大、北黑小,小灰叶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同一杂交组合各性状问及同一性状各杂交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均较大。经配合力总效应分析,选出了北黑大×小灰叶、早秋×上黑、小楠木叶×上黑和上黑×Early flat Dutch 4个产量较好的组合。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均为:外叶数—单球重—紧实度—中心柱长。
李成琼雷建军陈世儒宋明
关键词:甘蓝自交系配合力
改革蔬菜育种学课程的作法和体会被引量:1
1989年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自1987年以来,对蔬菜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蔬菜育种学进行了系列改革的试点。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对于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陈世儒王晓佳童南奎曲竹蓉
关键词:基础理论教学教学实习各论考试方法
“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Ⅲ.甘蓝专题育成的新品种(新组合)简介
1991年
本文介绍了1986—1990年甘蓝专题4个单位育成的适于春季或秋季种植的8个甘蓝新品种(一代杂种)或新组合,这些新品种或新组合的抗性、品质、产量均优于原有品种,已通过农业部主持的专家组验收。
陈世儒方智远孙培田
关键词:甘蓝选育
芋头试管芽的保存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绿秆芋茎尖可在MS+0.2mg/l NAA+4mg/l BA+2mg/lABA+20g/l 甘露醇的培养基上,于15℃、100lx 光照的条件下保存350天,单芽存活率达90%以上,且具良好的生长状态与恢复分化的能力。以芽的叶柄为外植体,在MS+0.2mg/l NAA+4mg/l BA 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繁殖系数可达5.5以上。
宋明王晓佳陈世儒
关键词:芋头
甘蓝二变种原生质体的核失活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对皱叶甘蓝和结球甘蓝叶原生质体的核失活技术及相应的染色和活力测定技术研究表明,以双醋酸荧光素或伊文思蓝染色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明显.以^(60)Co 为辐射源(剂量率15G_y/min),叶原生质体的核失活适宜辐射剂量(LD_(50)),皱叶甘蓝为172G_y;结球甘蓝为160G_y.
王晓佳宋明陈世儒
关键词:甘蓝变种钴60原生质体
马铃薯试管芽保存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万农4号”马铃薯茎尖在25°±1℃、光强2000lx,连续光照下培养,适宜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NAA0.2mg/L+BA4m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0.4mg/L,试管芽在MS+NAA0.2mg/L+BA4mg/L+ABA4mg/L培养基上和5℃黑暗条件下保存300天,存活率仍高达93%,而且芽呈绿色,生长健壮。
宋明王晓佳陈世儒
关键词:马铃薯
皱叶甘蓝的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被引量:14
1993年
皱叶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subauda)“SA61”(SV)的叶及下胚轴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MS_1(修改的MS)培养基上细胞壁再生和分裂启动较快。叶原生质体在 DPD_1(修改的 DPD)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分裂率和植板率;下胚轴原生质体在MS_1上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叶原生质体培养3—4天后见到一次分裂;下胚轴原生质体在48小时左右即可发生一次分裂。原生质体培养 20—30天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颗粒,40天左右即可达1mm大小。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增殖微愈伤组织,MB_2、MB_3表现了优良的效果。在MS_2培养基上的芽分化效果最为理想。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2周后得到再生植株。
王晓佳陈世儒宋明
关键词: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甘蓝主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5
1990年
对10个甘蓝品种和杂交组合的叶球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遗传通径分析表明:纵径对叶球产量的影响最大,横径对产量的影响次之。外叶数对叶球产量的直接作用不大,它主要通过纵径和横径间接地影响叶球产量。
李成琼陈世儒雷建军
关键词:甘蓝通径分析性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