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淑玉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花岗岩
  • 5篇藏南
  • 4篇淡色花岗岩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物理模拟
  • 3篇定年
  • 3篇断层
  • 3篇油气
  • 3篇同位素
  • 3篇拆离
  • 2篇地质结构
  • 2篇油气勘探
  • 2篇云母
  • 2篇造山带
  • 2篇锆石
  • 2篇褶皱
  • 2篇喜马拉雅造山...
  • 2篇勘探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0篇闫淑玉
  • 14篇张进江
  • 11篇王晓先
  • 6篇张波
  • 6篇刘江
  • 4篇雷永良
  • 4篇陈竹新
  • 4篇李本亮
  • 3篇王佳敏
  • 3篇郑亚东
  • 2篇郭磊
  • 2篇张朝军
  • 2篇王盟
  • 2篇王丽宁
  • 1篇宋岩
  • 1篇杨庚
  • 1篇漆家福
  • 1篇谷志东
  • 1篇卢丹
  • 1篇孟树

传媒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中西部构造地质结构和盐流动聚集过程
位于天山南缘的库车盆地西部发育了强烈的冲断褶皱构造、盐相关构造及同构造沉积。基于精细的构造解析工作,重点解剖了库车盆地西部地区在快速挤压条件下的复杂变形结构,分析其挤压构造模型、盐流动机制和盐下深层冲断构造结构。同时分析...
陈竹新雷永良李本亮张朝军闫淑玉王丽宁
文献传递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被引量:15
2012年
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体制转换,理清各期构造转换的时代和地球动力学成因对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藏南吉隆地区大喜马拉雅发育一复杂变形的淡色花岗岩脉,其现今形态呈轴面北倾的不对称褶皱分布于围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构造恢复显示其记录了两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变形作用——早期上盘向北的伸展和后期向南的逆冲缩短,暗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南北向伸展向南北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淡色花岗岩侵位于21.03~18.7Ma,结合构造分析,吉隆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转换发生于18.7Ma之后.吉隆及其他地区藏南拆离系(STDS)和南北向裂谷(NSTR)的测年数据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在19~13Ma处于构造体制转换时期,其构造体制由南北向伸展转换为南北向挤压;该构造体制转换可能受印度-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控制,汇聚速率较快时,发生南北向挤压,表现为逆冲、褶皱和NSTR的发育;汇聚速率较慢时,发生南北向伸展,表现为STDS的伸展滑脱.
王晓先张进江刘江闫淑玉王佳敏
关键词:锆石LA-ICP-MS定年藏南拆离系构造体制转换
新疆巴楚地区共轭膝折带的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以塔里木地区巴楚隆起地层及构造为原型,设计了3层结构模型:底部为黄油层,作为滑脱层;中间为黏土层,模拟该地区膝折发育的地层;上部为细砂层,模拟上部松散沉积。研究了挤压速率、黄油层厚度、砂层厚度等因素对共轭膝折带形成的影响,对共轭膝折带的形成和演化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膝折带的有利条件是较厚的基底滑脱单元、上覆压力,中等挤压速率;在基底滑脱单元较厚的条件下,首先在能干单元的边部发育逆冲断裂体系,随后在能干单元的中央位置发育膝折型褶皱;膝折构造产生之后,随着挤压变形的持续进行,将产生调节断裂;在持续的挤压应变环境中,膝折型褶皱的演变基本经历了宽缓褶皱→紧闭褶皱→突起构造变形或断层调节变形。
闫淑玉张进江张波孟树王晓先
关键词:巴楚地区物理模拟
塔西南新生代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及物理模拟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汇聚作用的影响,西昆仑造山带在新生代重新活化,并向塔里木盆地强烈挤压冲断,形成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对其进行构造变形及沉积响应的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演化及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综合...
闫淑玉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物理模拟油气勘探
藏南错那淡色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0
2016年
藏南错那淡色花岗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部。对其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结晶年龄为17.7±0.3Ma,代表中新世的地壳深熔作用。淡色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的Si O2(74.46%~75.57%)、Al2O3(14.07%~14.64%)和K2O(4.19%~4.85%)含量,高的K2O/Na2O值(1.09~1.31)和A/CNK值(1.15~1.25),富集Rb、Th和U,亏损Ba、Nb、Sr、Zr等元素,显示高的Rb/Sr值(17.75~29.50)和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8~0.26),属于壳源成因的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的Isr值(0.78982~0.79276)和低的εNd(t)值(-19.5^-18.2),可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GHC)中的变泥质岩对比,暗示其来自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样品的Isr值较高,而Sr浓度较低,且随着Ba浓度的增加,Rb/Sr值逐渐降低,表明淡色花岗岩是无水条件下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可能与藏南拆离系(STDS)伸展拆离导致的构造减压有关。错那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反映了地壳伸展减薄背景下,构造减压导致的中下地壳中含水矿物脱水熔融,并沿STDS上升侵位的动力学过程。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藏南
太行山东缘断裂南支断层性质及断层泥K-Ar同位素定年被引量:10
2012年
太行山东缘断裂是华北盆地西边界的控制性断裂,对研究华北盆地中-新生代油气藏、地震分布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太行山东缘断裂南支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的详细研究以及对断层泥的X射线衍射分析、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太行山东缘断裂为枢纽性质正断层,山一系列北北东走向正断层组成,呈左阶阶梯状展布,断层活动时间为113.42±2.31 Ma。断裂在新生代再次活动,形成多幕式的断陷盆地。
闫淑玉张进江王晓先卢丹王丽斌
关键词:断层泥K-AR年龄
藏南冲巴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冲巴淡色花岗岩位于大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的东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高的SiO2(73.87%~74.95%)、Al2O3(14.20%~14.74%)和K2O(4.44%~4.89%),高的K2O/Na2O比值(1.19~1.42)和A/CNK比值(1.18~1.22),富集Rb、Th和U,亏损Ba、Nb、Sr和Zr,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27~0.37),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冲巴淡色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2.6~8.6),低的CaO/Na2O比值(0.18~0.20),指示源区可能为泥质岩区,(87 Sr/86 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63 199~0.778 799和-16.7^-16.3,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GHC)中变泥质岩一致,表明其来自GHC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淡色花岗岩具有高的(87Sr/86Sr)i而低的Sr含量,且随着Ba含量增加,Rb/Sr比值降低。这些特征表明,冲巴淡色花岗岩是无水条件下变泥质岩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可能与STDS伸展拆离导致的构造减压密切相关。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郭磊
关键词:藏南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藏南康马拆离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时代被引量:10
2015年
藏南康马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的经典代表,穹窿内发育上、下两条拆离断层并将穹窿分为三个构造层,其中上拆离断层分隔了上构造层未变质/轻微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和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而下拆离断层,即康马拆离断层,分隔了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下构造层的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受康马拆离断层的影响,其上下两盘靠近拆离断层面处的岩石遭受强烈的韧性变形改造,形成了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花岗质糜棱岩,宏观构造解析以及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康马拆离断层经历了上盘向北的伸展拆离。本次研究采用40Ar/39Ar定年方法,选择拆离断层带内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中同变形新生白云母进行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23±0.15 Ma,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认为其代表了向北伸展拆离的变形时间,即康马拆离断层的活动时代,该时代与康马穹窿南部的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时代一致,从年代学上暗示二者可能为同一条拆离断层,是在不同区域的出露,但该结论仍然需要更多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来证实。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
关键词:藏南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23
2014年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解剖龙门山冲断带北段的构造几何学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龙门山北段地区经历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挤压的叠加改造作用:晚三叠世时期挤压逆冲作用形成主体冲断褶皱构造,强烈的褶皱和冲断变形在龙门山北段前缘均有发育;后期遭受以基底卷入的大型褶曲为特征的晚新生代构造改造。在两期构造变形作用下,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形成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依次发育逆冲推覆体、准原地冲断、原地隐伏冲断等构造单元,并在南北走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剖面组合。在多个构造单元中,浅层推覆体之下,晚期形成的原地或准原地断块和褶皱构造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王丽宁陈竹新李本亮雷永良闫淑玉
关键词: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盆地腹地隆起带内高角度变形带构造样式新解
2012年
在总结岩石变形理论和砂箱模拟实验研究进展基础上,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对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区的高角度变形带的构造属性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解释,认为形成隆起的部分高角度构造为大型膝褶带。巴楚隆起内的膝褶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反射、低信噪比,且地震信息模糊带具有一定的宽度,这是由于膝褶带内地层发生陡倾斜所致。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一定宽度的低反射带、近于平行的低反射带边界、低反射带与地层呈高角度及其钝角角分线对着挤压方向的几何学特征均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带内部存在膝褶带构造。
张波张仲培张进江闫淑玉王晓先郑亚东
关键词:最大有效力矩准则褶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