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桂花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孕妇
  • 2篇孕妇外周血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基因
  • 2篇甲基化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小板参数变...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流产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煤炭中心...

作者

  • 6篇闫桂花
  • 3篇邬晋芳
  • 2篇乞艳华
  • 2篇周琦
  • 2篇蔡东阁
  • 2篇赵晓桂
  • 1篇姜珏
  • 1篇苏文秀
  • 1篇李牧
  • 1篇周妮
  • 1篇滕菲
  • 1篇余珊珊
  • 1篇赵刚
  • 1篇王倩

传媒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孕妇外周血中ERG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定量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ERG基因作为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特异性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未妊娠妇女5例、正常妊娠孕妇65例、产后3天妇女20例的外周血样本,以及早期妊娠行人流的绒毛组织样本10例。应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PCR(MSRE-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ERG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1)健康未妊娠妇女、顺产后3天妇女外周血浆及孕妇血细胞中均未检出甲基化的ERG基因;(2)绒毛组织样本中甲基化的ERG基因检出率100%;(3)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浆中甲基化ERG基因检出率为76.9%,中期、晚期妊娠ERG基因的含量分别是早期妊娠的3.18倍和5.46倍。结论:甲基化的ERG基因是可靠的胎儿特异性标记;正常妊娠孕妇的外周血浆中甲基化的ERG基因的检出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加。
乞艳华邬晋芳闫桂花麻妙燕余珊珊姜珏周琦
关键词:甲基化孕妇外周血
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病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血小板参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5-11的153例初治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139例活检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妇科患者为对照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在EC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EC患者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中Ⅲ期及Ⅳ期患者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均较Ⅰ期及Ⅱ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浸润深度〈1/2组高(P〈0.05)。CA125增高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CA125水平正常组高,(P〈0.05)。EC患者术后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比术前低(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增多及功能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协助子宫内膜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蔡东阁赵刚赵晓桂闫桂花王倩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小板参数淋巴结转移
DSCR4基因在母胎间的甲基化差异及其临床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SCR4基因的母胎甲基化差异,分析u-DSCR4基因的含量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76例(包括健康未妊娠组10例,正常早、中、晚妊娠组各12例,唐筛高危组20例,正常产后10例),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扩增DSCR4基因,定性检测在各组中的扩增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各组中的u-DSCR4基因的含量变化。结果未妊娠组均未检出u-DSCR4基因;正常妊娠组u-DSCR4基因检出率为72.2%。中期妊娠、晚期妊娠组其含量分别是早期妊娠的1.75倍、2.50倍。孕有不同性别胎儿的母体血浆中u-DSCR4基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唐氏血清学筛查高危组u-DSCR4基因检出率为75%,其含量是正常中期妊娠组的2.95倍。超声筛查异常组u-DSCR4基因检出率为75%,其含量与正常早期妊娠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DSCR4基因是具有母胎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可靠胎儿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升高、与胎儿性别无关,在唐氏血清学高危组有增高趋势。
麻妙艳乞艳华周琦邬晋芳周妮闫桂花
关键词:甲基化唐氏综合征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DF-15、p-mTOR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GDF-15和p-mT O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并分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内在信号通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DF-15和p-mT OR蛋白在65例子宫内膜癌和6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DF-15和p-mT O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DF-15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94%,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0.3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DF-15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57.50%(P<0.01)。GDF-15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71%,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9.4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p-mT OR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4.71%,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3.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mT OR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70.0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mT OR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92.86%,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67.5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DF-15、p-mT OR的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DF-15和mT OR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22,P<0.01)。结论:p-mT O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受升高的GDF-15蛋白水平的调控,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蔡东阁苏文秀赵晓桂闫桂花李牧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生长分化因子15
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含量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不同孕周及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含量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周血样本90例(包括健康未孕10例,正常妊娠40例,子痫前期40例),应用甲基特异性PCR的原理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相对定量法检测u-maspin基因的含量。结果 (1)10例健康未孕样本未检出u-maspin基因;(2)40例正常妊娠样本有34例检出u-maspin基因,各孕期u-maspin基因检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spin基因的含量中孕是早孕的4.43倍,晚孕是早孕的5.13倍;(3)40例子痫前期样本均检出u-maspin基因,u-maspin基因的含量子痫前期轻度是正常晚孕的2.39倍,子痫前期重度是正常晚孕的5.78倍。结论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的含量随着妊娠进展而增加,能够反映子痫前期患病的严重程度。
邬晋芳滕菲闫桂花
关键词: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
加服米非司酮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加服米非司酮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0例孕8w~12w接受药物流产并均于服药后当日内排出孕囊的早孕妇女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加服米非司酮50mg及肌注催产素20u,观察流产后期阴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大于月经量的只有5%,流血天数均在30d内,15d内干净者占96.25%,清宫3例,占1.87%;对照组出血量大于月经量的占18.75%,15d内干净者占66.25%,清宫28例,占17.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加服米非司酮能明显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降低清宫率。
闫桂花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子宫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