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水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直肠
  • 2篇切除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脂联素
  • 1篇炎性
  • 1篇炎性介质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叶酸
  • 1篇叶酸水平
  • 1篇遗传性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益胃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针灸

机构

  • 8篇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

  • 8篇钱水
  • 1篇宋明强
  • 1篇杨艳
  • 1篇王树凤
  • 1篇于铭
  • 1篇张允明
  • 1篇张慧然
  • 1篇苏丽清
  • 1篇姜青梅
  • 1篇杨福俊
  • 1篇张翠娟
  • 1篇段春霞
  • 1篇王红军

传媒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实施冠脉内超声注射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TIMI血流分级情况、CTFC、术后左心室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TIMI血流为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CTFC、LVEDD、LVESD、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EF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冠脉内超声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相较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更加优越,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CTFC、左心室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且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安全性更高。
王红军王树凤钱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给药途径
重症酒精性肝炎一例
2015年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巩膜、皮肤黄染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发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无明显食欲不振,无皮肤瘙痒,无厌油、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全身乏力,无口鼻黏膜出血,小便颜色深黄色。患者既往有吸烟史20余年,每日约30支,有饮酒史15年,每日饮酒折合酒精量约150g。无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输血史,无用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姜青梅钱水周浩行都城
关键词:密切接触史皮肤黄染全身乏力家族遗传性食欲不振皮肤瘙痒
不同放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VMAT与IMRT两种放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放射性肠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威海市市立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VMAT组与IMRT组,分别采用WAT或IMRT方式进行放疗。观察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放射性肠炎时间和严重程度,对肠炎病人行粪便菌群检测,探讨两组差异。结果 IMR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和VMA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MAT组发生肠炎的时间明显晚于IMRT组(P<0.05)。VMAT组患者双歧杆菌定量结果明显高于IMRT组,粪肠球菌明显低于IMRT组(P均<0.05)。结论 VMAT与IMRT两种放疗方法在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上无差异,IMRT方法引起放射性肠炎时间更早。
钱水杨艳史建国杨福俊黄钰东鞠向柏蒋凤娥
关键词:IMRTVMAT放射性肠炎直肠癌
针灸辅助治疗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全胃切除术是目前外科治疗近端胃癌、胃体癌及弥漫性胃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其中尤以反流性食管炎为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常规药物治疗往往疗效欠佳,因而,笔者尝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钱水段春霞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反流性食管炎胃体癌八会穴健脾益胃
健康体检者结肠息肉检出率及叶酸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结直肠息肉尤其是结直肠腺瘤被认为是结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由经典的"腺瘤—癌前病变—癌变"途径发展而来的结肠癌约有80%[1],早期发现并及时镜下切除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关于结肠癌目前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而关于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因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结肠镜查体者,统计其结肠息肉的检出率,
钱水张翠娟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69例NAFLD患者,按1:2比例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46例),两组患者皆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有氧锻炼等措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酶学、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转氨酶均下降,治疗组转氨酶复常率高于对照组(60%对30%,P<0.05);体质量指数(BMI)在治疗组从26.0±3.0降至(24.4±2.2),对照组从(25.4±3.4)降至(23.8±3.3);腰围在观察期间两组均下降(幅度4cm);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浓度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NAFLD患者在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同时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明显改善肝酶学异常。
钱水
关键词:脂肪肝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患者中血清脂联素与炎性介质的相关性研究
苏丽清张允明于铭周于萍张慧然宋明强钱水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是: 脂联素、炎性因子在肥胖、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在未发生糖尿病前,血清脂联素浓度已有明显降低,表明脂联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预报因子,对低脂联素患者使用外源性脂联素或者...
关键词:
关键词:血清脂联素胰岛素糖调节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2019年
目的:比较快速尿素酶法(RU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13)C-呼气试验(^(13)C-UBT)、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等在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评价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检出率与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患者380例,分别采用以上4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以两种阳性诊断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Giemsa及HpSA的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9.2%、91.6%和89.5%、93%,显著高于RUT法与^(13)C-UBT。Giemsa及HpS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5%、87.0%,显著高于RUT法与^(13)C-UBT;Giemsa及HpSA阴性预测值为92.6%、97.3%,显著高于RUT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emsa及HpSA检测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高。
钱水蒋凤娥
关键词:残胃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