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悦

作品数:113 被引量:24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3篇皮肤
  • 19篇黑素
  • 19篇黑素瘤
  • 12篇恶性
  • 10篇蛋白
  • 9篇血管
  • 8篇恶性黑素瘤
  • 7篇肉瘤
  • 7篇肿瘤
  • 7篇黑色素
  • 7篇黑色素瘤
  • 6篇淋巴
  • 6篇基因
  • 6篇黑素瘤细胞
  • 5篇受体
  • 5篇皮肤纤维肉瘤
  • 5篇纤维肉瘤
  • 5篇并发
  • 4篇信号肽

机构

  • 100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深圳市沙井人...
  • 1篇黄冈市黄州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2篇钱悦
  • 78篇陈思远
  • 63篇黄长征
  • 56篇涂亚庭
  • 43篇朱里
  • 28篇冯爱平
  • 25篇吴艳
  • 16篇吴凤
  • 13篇王椿森
  • 12篇杨珍
  • 12篇连昕
  • 11篇夏颖
  • 11篇李家文
  • 9篇褚淑娟
  • 7篇张娜
  • 7篇蒋苹
  • 7篇甘人宝
  • 6篇张倩
  • 6篇李载平
  • 6篇丁红珍

传媒

  • 4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8篇中华皮肤科杂...
  • 14篇中国麻风皮肤...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河北中医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黑棘皮病并发Leser-Trélat征被引量:4
2008年
报告1例恶性黑棘皮病并发Leser-Trélat征。患者男,69岁。全身褶皱部位皮肤色素沉着、乳头瘤样增生,伴瘙痒半年。皮肤科检查:颜面部、双侧腹股沟、腋窝、肛周皮肤色素沉着,呈绒毛状或乳头瘤样增生;双眼睑缘和唇红区及颊黏膜乳头瘤样增生。双侧乳头和乳晕角化及色素沉着,颈部、上胸部、腹部及四肢可见米粒至黄豆大疣状角化性丘疹。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贲门-胃底低分化腺癌。诊断:恶性黑棘皮病并发Leser-Trélat征。
王元丰陈思远钱悦吴艳李家文涂亚庭王椿森黄长征
关键词:黑棘皮病恶性
Triton X-100在单菌落PCR技术中的优化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在利用单菌落PCR法直接筛选含有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发生同源重组的重组子时,通过0.1%TritonX-100处理模板对PCR技术进行优化。以大肠杆菌DH5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重组克隆为例,单菌落经Triton X-100处理后再进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的条带更清晰、杂带减少;克隆鉴定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且在15μL的PCR反应混合液体系中的扩增效果更明显。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可以推广适用于多种革兰氏阳性菌。
张晓莉冯莹颖张强罗勤蒋苹钱悦
关键词:TRITONX-100重组克隆
左上臂肿块——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2011年
患者男,53岁。因左上臂肿块10余年伴疼痛、溃疡5d,于2009年10月9日就诊于我科。发病前皮损局部无明显外伤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吴凤钱悦朱里涂亚庭黄长征陈思远
关键词:左上臂肿块外伤史发病前
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被引量:5
2006年
报告2例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例1.男,34岁。右侧大腿上方有一灰褐色肿块,直径4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的囊壁不完整,囊肿中央和周边均为成片的影细胞,囊肿中央的影细胞内可见许多小而圆的嗜伊红角化中心,提示向毛母质分化,未见嗜碱性细胞。例2.女,20岁。右上臂暗蓝色、质硬的皮下结节,直径1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与毛母质瘤同时存在于真皮内,相互独立,毛母质瘤内可见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2例患者均未出现加德纳综合征。
黄长征陈思远陶娟杨井钱悦李家文王椿森
关键词:毛母质瘤囊肿表皮
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被引量:8
2007年
报告1例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男,78岁。枕部黄豆大结节1年余,增大3个月,不痛不痒,在当地医院第一次活检未明确诊断,活检术后2个月复发。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半年后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不明。
黄长征田进杨凌云李延刘业强钱悦李家文王椿森
关键词:汗腺瘤透明细胞恶性
过敏性紫癜168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收集2010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68例,对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张娜钱悦徐学超冯爱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住院治疗发病特点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抑小鼠恶性黑素瘤的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携带黑素瘤分化抗原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对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pERL3-MART-1载体,通过电转化建立携带MART-1基因的△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重组李斯特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各减毒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首次免疫后第7天于小鼠腹部皮下接种B16F10细胞,第14天、21天重复免疫小鼠,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及小鼠生存状态.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阳性率.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减毒株△inlB LM和△actA/△inlB LM的LD50比LM-EGDe标准株毒力分别下降100倍和10 000倍.体内抑瘤试验显示,与PBS组比较,△inlB LM-MART-1组抑瘤率为46.95%,△actA/△inlB LM-MART-1抑瘤率为8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 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递增,以PBS组表达量为1,后两组为8.988±0.207和11.315±0.44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三组小鼠脾细胞中CD4+D25+T 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52±0.20)%、(1.14±0.13)%和(O.44±0.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LM毒性明显低于LM标准株,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黑素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蒋苹钱悦冯爱平陈思远褚淑娟张丽吴艳张娜罗勤
关键词:MART-1
伴纤维肉瘤转化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被引量:2
2012年
报告1例伴纤维肉瘤转化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男,32岁。右侧腰背部结节3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部见一直径4~5 cm类圆形结节,触之较硬,无压痛,表面可见扩张的血管及手术瘢痕。组织病理见真皮及皮下有增生梭形细胞形成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内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特征性席纹状排列,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束状或鱼骨状排列,束状或鱼骨状排列区内梭形细胞可见异形核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示:真皮及皮下的梭形细胞CD34(+)、波形蛋白(vimentin)(+)、Ki-67(+>20%)、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和Ⅷa(-)。诊断为:伴纤维肉瘤转化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陈思远夏颖杨珍吴艳朱里钱悦涂亚庭黄长征
关键词: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疣状血管瘤3例被引量:1
2012年
报告3例疣状血管瘤。患者年龄7~22岁,发病年龄均<14岁。临床表现均为一侧下肢的单个暗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其上可见黑色丘疹或疣状增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浅中部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薄壁血管,管腔内含红细胞。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疣状血管瘤。
夏颖杨珍钱悦朱里涂亚庭黄长征陈思远
关键词:血管瘤疣状
皮肤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6
2012年
患者女,18岁。双小腿皮肤红斑、结节伴疼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内后侧弥漫性浸润性暗红斑,红斑范围内可触及深在大小不等皮下结节,质稍硬,伴显著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及皮下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浸润,多处血管壁坏死及血管闭塞,部分血管内可见成团的淋巴细胞,其中可见较多核大浓染异形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淋巴细胞CD3(+++)、CD38(+++)、CD2(+)、CD56(+++)、粒酶B(+++)、穿孔素(+++)、CD30(+),Ki67(+++,100%),CD20、CD5、CD7、CD4、CD8、TdT、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上皮膜抗原、泛细胞角蛋白均为阴性,CD34示血管(+),原位杂交显示血管内淋巴细胞EB病毒编码RNAl/2(+)。诊断:皮肤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
陈思远郑丽端吴艳夏颖钱悦朱里王翠彦孙兰涂亚庭黄长征
关键词:病例报告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