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亮尹

作品数:28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5篇蛋白
  • 5篇抗体
  • 4篇血清
  • 4篇血压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自发性高血压
  • 4篇网膜
  • 4篇免疫
  • 4篇高血压
  • 3篇血浆
  • 3篇荧光
  • 3篇老年
  • 3篇风湿

机构

  • 15篇广东药学院附...
  • 10篇广州铁路中心...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作者

  • 28篇钟亮尹
  • 4篇严励
  • 4篇周昭远
  • 4篇周斌兵
  • 4篇马承红
  • 4篇林晓峰
  • 4篇叶健华
  • 4篇曾智华
  • 4篇朱桂平
  • 3篇周万兴
  • 3篇李瑞莹
  • 3篇李瑞莹
  • 2篇张卫
  • 2篇林文雄
  • 2篇卢汉威
  • 2篇靳晨亭
  • 2篇曾智桓
  • 2篇丁彩屏
  • 2篇刘群峰
  • 2篇曾智华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铁道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UM)剔除术后患者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升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U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8)。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UM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UM剔除术。统计学比较2组UM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剔除的UM个数、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妊娠结局、UM残留及复发情况。2组患者年龄、UM直径、个数及单发与多发性UM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所有同意接受研究的UM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UM患者术中出血量、剔除的UM个数均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剔除的UM重量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36,P=0.029;t=4.913,P=0.041;t=9.259,P=0.017;t=5.715,P=0.035;t=8.149,P=0.023)。2观察组U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9/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16/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45)。32组UM患者术后UM残留率、复发率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2,P=0.345;χ~2=1.335,P=0.248;χ~2=0.637,P=0.425)。结论开腹与腹腔镜下UM剔除术后,UM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相近,但腹腔镜下UM剔除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开腹UM剔除术,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李艺平颜友良王秀中钟亮尹钟洁
关键词:平滑肌瘤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妇女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利用以环瓜氨酸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技术及乳胶凝集试验分别检测105例RA病人、4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Anti CCP抗体和RF的分布。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Anti 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96.0%,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6%、56.0%。Anti CCP抗体与RF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25),Anti CCP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Anti 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Anti CCP抗体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更好的诊断出可疑的早期RA病人。
曾智华钟亮尹李瑞莹丁彩屏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ACCP抗体乳胶凝集试验风湿性疾病血清学指标
弓形虫CDPK5基因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筛选弓形虫(Tg)CDPK5基因序列的免疫多肽,将合成多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抗血清,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确定Tg CDPK5序列免疫多肽,再用合成的多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抗。收集多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多抗滴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免疫活性,免疫荧光实验分析Tg CDPK5的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Tg CDPK5序列N端一段长17bp的多肽序列作为免疫多肽;用合成的多肽免疫兔子,成功获得多抗血清。ELISA测定多抗血清效价为1∶640 000;Western blot证明该多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Tg CDPK5(75.4×103)条带;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该多抗能特异性识别弓形虫内源Tg CDPK5蛋白。结论研究根据Tg CDPK5序列信息的分析,获得Tg CDPK5序列免疫多肽,并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
钟亮尹刘思敏曾智华徐晓松卢汉威周文超黄演婷卢景辉陈思聪
关键词:弓形虫免疫荧光
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负荷运动对它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选取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尚未出现高血压时血浆尾加压素Ⅱ (UⅡ )的变化及负荷运动对它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了解UⅡ在遗传性高血压发病中的地位。方法  5~ 6周龄SHR、Wistar-Kyoto大鼠 (WKY)各 2 8只随机分为静态组、运动组 ,静态组行有创血压、血浆UⅡ测定 ,运动组行游泳负荷运动后做上述指标测定 ,分别比较静态组WKY、SHR 6min内的平均血压、峰血压、达峰时间、血浆UⅡ的均数和运动组WKY、SHR的上述指标的均数。结果 静态组WKY、SHR 6min内的平均血压、峰血压、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运动组WKY、SHR平均血压、峰血压、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静态组WKY、SHR的血浆U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运动组WKY、SHR的U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WKY的血浆UⅡ ,运动组较静态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SHR的血浆UⅡ ,运动组较静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UⅡ参与了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 。
朱桂平钟亮尹周万兴靳晨亭曾智桓张卫刘群峰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抗CCP及抗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 CCP抗体 )、抗RA3 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RF)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 3抗体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 (RF)。共检测 10 5例RA患者、4 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 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Anti CCP抗体、抗RA3 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Anti CCP抗体、抗RA3 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 4 2 .9%、2 8.6%、4 7.6% ,特异性分别为 96%、92 %、5 6.0 %。RF与Anti CCP抗体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 ,与Anti RA3 3抗体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5 )。Anti CCP抗体和Anti RA3 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 :Anti CCP抗体和抗RA3 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与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nti CCP抗体和抗RA3 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
钟亮尹李瑞莹曾智华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通过总结近4年咳嗽≥1周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以初步了解本区域近期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SERODIA-MYCOⅡ试剂,对3415例咳嗽≥1周的患者进行MP-IgM检测。结果:阳性412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93岁,其中小儿208例,阳性率29.01%,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人204例,阳性率7.53%,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71.743,P=0.000)。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4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季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年内四季阳性率比较仅2008年有差异(P<0.01)。结论:MP感染的年龄分布向小龄及高龄双向扩展,小儿阳性率较成人高,无性别差异,并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3岁小儿为高发年龄段;而成人则随年龄增长阳性率渐降,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44岁为相对高发年龄段。本区域MP感染季节性不明显,近四年未见明显高峰期。
方爱姿钟亮尹曾淑珍张凡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抗体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并发症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201例:Hb Alc 6.5%~7.0%;B组176例:Hb Alc 7.01%~8.5%;C组166例:Hb Alc>8.5%。另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为D组。比较四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糖尿病患者(A组、B组、C组)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以及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D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随着Hb Alc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Hb Al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应密切关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早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余佩芝李瑞莹钟亮尹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
眼底荧光造影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DR,n=65)和不伴视网膜病(non-DR,n=41)的研究显示,DR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8·9±15·9μg/min)明显高于non-DR组(6·0±1·8μg/min)(P<0·05)。DR病变越严重,则UAER越高。随着DR和UAER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VEGF可以预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叶健华严励马承红周斌兵钟亮尹周昭远林晓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分析DNA倍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NHL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分析DNA倍体。结果:观察组患者DNA异倍体检出率、DAN指数(DI)值和SP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Ⅰ、NHL-Ⅱ患者SPF、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L-Ⅲ和NHL-Ⅳ患者的SPF、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中高恶性组患者SPF和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恶性组患者SPF和DI值与低度恶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通过DI和SPF水平,能够反映肿瘤增殖情况和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指导预后。
钟亮尹曾智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DNA倍体非霍奇金淋巴瘤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对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证实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血清TGF-β1的测定,结果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再按Ⅰ、Ⅱ、Ⅲ期病变将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DR1、DR2、DR3三个亚组,再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血清TGF-β1水平DM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DR组分别高于DM和C组,差异显著。DR1分别比DR2、DR3低,差异均显著。DR2、DR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TGF-β1是升高的,并能部分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其血清中TGF-β1的测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干预的时间。
叶健华林晓峰马承红周斌兵林文雄钟亮尹周昭远严励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荧光造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