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震宁

作品数:118 被引量:27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4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理学
  • 26篇电子电信
  • 14篇机械工程
  • 14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6篇散热
  • 26篇LED
  • 23篇光学
  • 16篇发光
  • 14篇烟囱效应
  • 13篇照明
  • 13篇出光
  • 12篇散热器
  • 11篇二极管
  • 11篇发光二极管
  • 10篇曲面
  • 10篇自由曲面
  • 10篇白光
  • 10篇白光LED
  • 8篇功率
  • 8篇光谱
  • 8篇光效
  • 8篇光学设计
  • 7篇灯箱
  • 6篇导光

机构

  • 114篇华侨大学
  • 9篇天津大学
  • 4篇泉州市世芯智...
  • 4篇福建泉州世光...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厦门海莱照明...

作者

  • 118篇郭震宁
  • 38篇林介本
  • 15篇曾茂进
  • 15篇唐帆
  • 13篇陈俄振
  • 12篇胡治伟
  • 11篇曾海
  • 11篇李建鹏
  • 10篇张佳宁
  • 9篇刘康
  • 9篇郭亨群
  • 9篇黄智炜
  • 8篇李世忱
  • 6篇杨菲菲
  • 6篇李建功
  • 6篇董菁菁
  • 6篇黄明波
  • 5篇张文珍
  • 5篇王加贤
  • 5篇陈丽白

传媒

  • 15篇华侨大学学报...
  • 7篇照明工程学报
  • 5篇激光与光电子...
  • 5篇光学学报
  • 5篇光子学报
  • 5篇现代显示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电源技术
  • 3篇发光学报
  • 2篇微型机与应用
  • 2篇通信电源技术
  • 2篇中国光学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照明电器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功能材料
  • 1篇量子光学学报
  • 1篇应用光学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9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17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4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更换电源装置的LED球泡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更换电源装置的LED球泡灯,包括电源装置、散热装置、发光装置和连接装置,其中,电源装置可拆卸式安装于散热装置下方,发光装置安装于散热装置上方,电源装置和发光装置之间由连接装置连接导通。藉此,通过将电源...
郭震宁曾茂进
文献传递
无散热器LED异形灯设计与实验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降低发光二极管(LED)灯具的重量和生产成本,根据烟囱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无散热器的LED异形灯。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其插件Flow Simulation进行热仿真。并以烟囱高度为30mm,烟囱通道直径为20mm的参数为基础模型,研究不同烟囱高度和烟囱通道直径对LED异形灯最高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烟囱高度和烟囱通道直径都为45 mm,基板重量为35.86g的LED异形灯,当输入功率为6,8,10 W时,其最高温度都低于芯片的安全结温85℃,可满足LED安全工作的要求。对8W的LED异形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ED异形灯的最高温度为73℃,与仿真结果仅相差2.06℃,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所设计的无散热器LED异形灯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LED散热要求,而且重量轻、成本低、制造简单。
唐帆郭震宁林介本张佳宁李建鹏
关键词:光学器件散热烟囱效应最高温度
基于烟囱效应的LED太阳花与梳状散热器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LED的散热性能,基于烟囱效应原理,对比了LED梳状散热器和太阳花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通过Solidworks建立实体模型,通过其插件Flow Simulation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热仿真。在保持散热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烟囱高度对配备梳状散热器和太阳花散热器的LED芯片最高温度的影响。并对烟囱高度为40 mm的太阳花散热器进行了实验验证,经实验测量,此时LED芯片的最高温度为81℃,与模拟结果只相差1.28℃,证实了模拟的正确性。仿真表明:在烟囱效应下,LED太阳花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要强于梳状散热器,并且当烟囱高度大于45 mm时,二者的温度差随着烟囱高度的增加不断扩大。
唐帆郭震宁
关键词:散热散热器烟囱效应最高温度仿真LED芯片
实现近场均匀照明的双自由曲面大角度透镜设计被引量:10
2015年
针对LED单自由曲面透镜近场大角度照明均匀性不足和出光效率低等问题,基于边缘光线理论和网格划分法,设计了内曲面为椭圆型,外曲面为自由曲面的LED双自由曲面大角度透镜.透镜内曲面对LED入射光线进行发散,外曲面对出射光线方向进行控制,实现大角度均匀照明,并减少全反射损失,提高出光效率.采用扩展光源文件对透镜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并利用反馈优化法对外曲面进行优化,提高近场的照度均匀性.研究表明:在相同近场距离条件下,出光角度为143°、151.8°时,单自由曲面透镜照度均匀性为0.55和0.40,出光效率为92.0%和80%,而所设计的双自由曲面透镜照度均匀性为0.84和0.85,出光效率为98.8%和95.0%,照明效果明显改善.
颜稳萍郭震宁林介本甘汝婷林木川
关键词:LED均匀照明出光效率
汽车LED前照灯光生物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分别对车用卤素前照灯(Philips,H7)与LED前照灯(德国KEM公司的LED Headlight 2S)的光生物安全性(包括视网膜蓝光危害、视网膜热危害、眼睛近紫外危害)进行了测试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和测试原理是GB 20145—2006《灯与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所作出的有关规定。实验采用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和OST-300光辐射安全测试系统,分别测得卤素前照灯与LED前照灯的光谱特性,分析光谱的组成特点以及分别测试卤素灯与LED灯所产生的蓝光危害值、光谱辐射亮度值、光谱辐射照度值。再分别计算出其视网膜热危害值、眼睛的近紫外危害值及他们的曝辐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所产生的视网膜热危害及近紫外危害均可忽略不计,LED的蓝光危害值达到1 783 W·m^(-2)·sr^(-1),远远高于卤素车灯,LED的显色指数为72.9,显色性差,远低于卤素车灯。根据测试的结果与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LED前照灯面临的显色指数低、蓝光危害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LED车灯的改进措施。
黄婷郭震宁林介本张佳宁张佳宁
关键词:汽车前照灯白光LED健康照明
采用遗传算法的LED太阳光谱仿真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简单遗传算法,通过求解超定方程组的非负最小二乘解,优化单色发光二极管(LED)匹配光源组合,实现用白光LED取代部分单色LED模拟太阳光谱,并讨论白光LED可以取代几种不同峰值波长的LED.仿真结果表明:在300-1 100nm范围内,随着白光LED取代单色LED种类的增加,所用LED总数减少,光谱匹配度均下降;当取代3种不同峰值波长LED时,该算法拟合的相关指数为0.903 5,可减少15.6%的LED个数,模拟光谱与目标光谱基本吻合.该方法的光谱失配度小,可精确分辨标准太阳光谱AM1.5的两个吸收谷.
郭震宁廖炫甘汝婷林木川颜稳萍潘诗发胡义阳俞星冕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遗传算法最小二乘解
纳米结构中激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回顾了近年来耦合量子阱中激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实验成果,提供了耦合量子阱中间接激子凝聚的实验证据和高度简并冷激子系统形成的实验条件以及形成机理。介绍了量子点中激子在量子信息中的最新发展,在纳米结构中的准粒子激子已经成为极有应用前景的发展目标。
闫占彪郭震宁
关键词:激子耦合量子阱相图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自组织量子点
一种大功率白光LED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白光LED,其包括支架、晶片和外围封装胶体,支架上设置有正方形的反光杯,反光杯的内底面设置有比晶片略大的正方形凹槽,正方形凹槽外沿其槽口周沿围设有顶部与反光杯的顶部相齐平的方形硅胶环;晶片放置于...
郭震宁林介本黄智炜
文献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溶胶-凝胶法用于制备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因组分、制备途径和结构等可优化设计,故产物性能优异。本文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光学、电子、磁学、生物、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吴大刚郭震宁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纳米复合材料
背光源导光板散射网点形状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LED的光强分布推导出侧光式背光源导光板平面上某点的照度公式,并得出导光板中散射网点的排布公式。主要通过对导光板散射网点形状的研究,找出最适合导光板的网点形状。以半球形网点形状为基础,根据在两个方向上耦合进导光板的光线经半球形网点反射后恰好输出的条件,得出顶角在90°~132.2°的圆锥体网点为最佳的形状。最后在达到一定的输出光通量均匀性的情况下,经过光学软件TracePro模拟仿真,比较不同顶角值圆锥体网点导光板的总输出光通量。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
陈俄振郭震宁智佳军李建功胡治伟曾海
关键词:光学设计背光源LED导光板网点形状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