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菊 作品数:64 被引量:23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四维超声STIC技术与二维超声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四维超声STIC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对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探讨STIC技术能否提供更多诊断信息,评价STIC技术对于早孕期胎儿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4月因高危因... 郑菊 谢红宁 雷婷 杜柳 彭软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室间隔缺损(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胎儿不同类型室缺及合并其他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 1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产前胎儿系统超声诊断的214例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损的部位分为膜周部(包括流入道型及流出道型)、肌部和混合型室缺(缺损>5 mm累及肌部和膜部);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心外异常,分为单纯室缺组、心内异常组(除外室缺的其他心脏畸形及大血管变异)、心外异常组(各系统脏器的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及心内外异常组.对各组胎儿行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若产前未行染色体检查者,追踪至出生后检查其临床表型,表型正常者归为染色体核型正常,并随访其结果.结果 (1)室缺分类:膜周部室缺134例(62.6%,134/214),其中流入道型室缺91例(42.5%,91/214);流出道型室缺43例(20.1%,43/214).肌部室缺35例(16.4%,35/214).混合型室缺45例(21.0%,45/214).(2)分组:214例室缺胎儿中,单纯室缺组46例(21.5%);心内异常组34例(15.9%);心外异常组87例(40.6%);心内外异常组47例(22.0%).各组胎儿室缺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染色体核型分析:共126例胎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临床表型确认,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105例,临床表型确认21例.126例胎儿中46例(36.5%)染色体核型异常.(4)各类型室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结果:55例流入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8例(50.9%),27例流出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9例(33.3%),25例肌部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例(8.0%),19例混合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7例(7/19),各类型室缺合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单纯室 杜柳 谢红宁 李丽娟 朱云晓 林美芳 郑菊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染色体畸变 奇静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在产前诊断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奇静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AzV/DAo)在产前超声诊断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测量445例正常胎儿及25例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胎儿的DAo、AzV内径,并计算AzV/DAo值。比较两组胎儿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胎儿AzV内径及AzV/DAo值明显大于正常胎儿(P〈0.001)。异常组胎儿中,96%(24/25)AzV内径及100%(25/25)AzV/DAo值分布于95%正常参考范围之外。结论异常AzV/DAo值可作为产前超声筛查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的重要依据。 吴利红 谢红宁 杜柳 郑菊 林美芳关键词:产前 胎儿 奇静脉 降主动脉 静脉畸形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 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 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 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 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 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 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林美芳 郑菊 雷婷 杜柳 谢红宁关键词:产前诊断 圆锥动脉干畸形 拷贝数变异 胎儿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RSA),又称异位右侧锁骨下动脉,是常见的主动脉弓先天性异常之一,既可以为正常的血管变异,也可以是复杂型心脏畸形或遗传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正常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平,是头臂干的分支之一,也是主动脉弓的第1条分支。而ARSA起源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在分出左侧锁骨下动脉之后作为主动脉弓的第4条分支绕过气管后方向右侧肩部走行。 杜柳 谢红宁 郑菊 李岚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右侧 迷走 主动脉弓 胎儿 先天性异常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心脏畸形拷贝数变异分布的差异(英文)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拷贝数变异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方法】MCDA双胎合并先心病病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采用Affymetrix Cyto Scan高分辨微阵列平台。【结果】从2010年至2016年,11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不一致,4例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一致。11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不一致病例中,72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如下:5例双胎核型不一致,1例双胎均是47,XYY,1例双胎均是21三体,65例双胎染色体核型均正常。36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不一致且染色体核型、22q11.2微缺失检测均正常病例中,拷贝数变异不一致比率是5.6%。所有先心病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的检出率分别是2.2%和2.2%。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一致病例中,1例未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余3例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均正常。【结论】合子后的拷贝数变异可解释5%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不一致的发生原因。 彭软 谢红宁 林美芳 郑菊关键词:拷贝数变异 先天性心脏病 双胎输血综合征宫内治疗后供血胎和受血胎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经不同治疗方式,包括羊水减量术(SA)、双极脐带电凝减胎术(BCC)和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LCPV)后,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双胎输血综合征93例,追踪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分析比较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结果】不同治疗方式组中严重的TTTS(TTTSⅢ期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羊水减量术组50.0%(27/54),脐带电凝减胎术组93.9%(31/33),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组83.3%(5/6),P〈0.001,因此,3种治疗方式妊娠结局比较时仅纳入TTTSⅢ期及以上病例。SA组、BCC组和LCPV组双胎总体存活率分别是53.7%、24.2%和60.0%,P=0.002。SA组、BCC组和LCPV组分娩孕周中位数分别是31+3(20+3~38+2)、28+5(20+2~38+6)和27+6(23+3~37+4)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SA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是29.6%而BCC组和LCPV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是32.3%和60.0%,P=0.410。LCPV组28周前分娩的比例较SA组和BCC组高(分别是60.0%、18.5%和48.4%;P=0.033)。TTTS双胎中受血胎存活率是44.1%(41/93)而供血胎存活率是46.2%(43/93),P=0.768;受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2.4%(1/41)而供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11.6%(5/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可提高TTTS的总体存活率;TTTS受血胎和供血胎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彭软 李珠玉 谢红宁 郑菊 周祎 朱云晓关键词:双胎输血综合征 预后 胎儿先天性膈疝及其相关异常的产前诊断 目的:分析胎儿先天性膈疝与其它合并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膈疝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膈疝病例,根据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将病例分为单纯型膈疝组和复合型膈疝(... 郑菊 谢红宁 李丽娟 林美芳 朱云晓文献传递 自控镇痛对剖宫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泵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妇 2 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硬膜外麻醉留置自控镇痛泵 )及对照组 (肌注盐酸哌替啶 ) ,研究自控镇痛对术后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 2 4 h内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镇痛效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0 .0 1 )。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能促进乳汁分泌 ,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冯雪萍 吴小容 郑菊 翁芬关键词:自控镇痛 泌乳功能 镇痛效果 应用三维超声建立正常胎儿心功能指标z-score数据模型 目的建立正常胎儿心功能指标随孕周变化的z-score数据模型,定量评估胎儿心功能。方法应用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联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法(VOCAL)测量和计算胎儿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右心室舒张末... 林美芳 谢红宁 郑菊 朱云晓 李丽娟关键词:胎儿心功能 Z-SCORE 三维超声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