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景浩

作品数:246 被引量:5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2篇手术
  • 95篇心脏
  • 87篇动脉
  • 72篇外科
  • 66篇先天性
  • 57篇先天性心脏
  • 56篇先天性心脏病
  • 55篇心脏病
  • 55篇先天
  • 42篇肺动脉
  • 40篇外科手术
  • 40篇小儿
  • 37篇缺损
  • 32篇心室
  • 31篇室间隔
  • 30篇术后
  • 27篇心脏外科
  • 27篇心脏外科手
  • 27篇心脏外科手术
  • 27篇外科治疗

机构

  • 16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6篇上海第二医科...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45篇郑景浩
  • 121篇徐志伟
  • 108篇刘锦纷
  • 88篇苏肇伉
  • 81篇张海波
  • 79篇丁文祥
  • 59篇祝忠群
  • 28篇严勤
  • 21篇孙琦
  • 13篇刘玉洁
  • 12篇徐卓明
  • 12篇殷猛
  • 12篇王伟
  • 11篇史珍英
  • 10篇王顺民
  • 10篇杜欣为
  • 10篇孙彦隽
  • 9篇张善通
  • 6篇付炜
  • 6篇张玉奇

传媒

  • 61篇中华胸心血管...
  • 3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5篇中华小儿外科...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华临床医师...
  • 8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5篇第七届全国小...
  • 4篇国际儿科学杂...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云南医药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20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11篇2005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先心术后肺静脉再狭窄二次干预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总结及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二次干预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77个月,平均(15.1±13.2)个月;体质量3.7~17.3kg,平均(7.9±3.3)kg;术前肺静脉流速1.89~3.07m/s,平均(2.28±0.40)m/s。首次手术疾病种类包括4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14例,心下型20例,心内型2例及混合型7例)、8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及2例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手术方法分布:原位心包无缝线技术(sutureless)吻合34例(带蒂心包21例,左心耳下翻13例),牛心包扩大10例,钝性扩大5例,球囊扩张3例及支架置入1例。结果所有患儿术后早期肺静脉流速(1.12±0.23)m/s,较术前明显降低。住院死亡4例(7.5%)。49例出院后随访3~98个月,中远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肺静脉吻合口及内径均生长,生长速度(0.022±0.014)cm/月(P<0.05),血液流速(1.25±0.28)m/s;4例术后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流梗阻(流速>1.6m/s),目前无需再次手术,仍在随访中。结论先天性肺静脉畸形术后肺静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应在梗阻发生早期进行二次干预治疗,sutureless缝合、牛心包扩大及钝性扩大等再干预方法治疗术后肺静脉均有明显生长,肺静脉球囊扩张术后早期效果良好,但再狭窄率较高,中远期仍需严密随访。
罗凯郑景浩祝忠群孙琦何晓敏徐志伟刘锦纷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11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中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特点, 探讨CAG在KD合并CAL患儿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CAG检查的KD合并CAL患儿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及CAG检查时间及结果, 分析CAL病变的分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共117例KD合并CAL患儿被纳入分析, 患儿KD发病年龄为2个月至12.8岁, 造影年龄为8个月至18.1岁。共234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 其中, 右冠状动脉(RCA)96支(41.1%),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78支(33.3%), 左冠状动脉主干44支(18.8%), 左回旋支16支(6.8%)。单侧冠状动脉受累43例患儿, 占36.8%, 以LAD受累最显著;双侧冠状动脉受累74例, 占63.2%, 以LAD与RCA同时受累占比最多。从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来看, RCA与LAD大型冠状动脉瘤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最高;管腔内病变在小型、中型、大型冠状动脉瘤、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别检出10例(13.6%)、20例(24.3%)、55例(45.8%)、37例(67.3%), 病变越严重的部位, 发生管腔内病变的概率也越高。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共55例, 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例均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KD合并CAL患儿的CAL复杂且程度不一, 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虽然可提示部分患儿存在严重的CAL, 但对于CAL类型(尤其是狭窄)、程度及范围和冠状动脉外病变检出存在明显局限, CAG对了解KD合并CAL患儿的血管病变情况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张锰崔青朱荻绮沈捷傅立军李奋高伟刘廷亮郭颖郑景浩钟玉敏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MAPCA手术理念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有部分病例合并主肺动脉侧支(MAPCA)PA/VSD/MAPCA的手术理念。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92例PA/VSD患儿(婴)情况。患儿(婴)年龄生后1天~5.2岁,平均(1.3±0.6)岁。接受姑息和根治手术,其中行一期根治术26例,分期姑息手术66例。姑息手术分两个阶段,分别为体肺分流、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的管道连接、合并肺动脉狭窄的扩大成形以及MAPCA的结扎、填塞或单源化,最终17例已完成了二期和三期的根治手术。结果第一阶段手术死亡3例。第二阶段9例患儿达到了根治手术条件而完成了二期根治手术,死亡1例。第三阶段8例患儿完成了根治术,3例行姑息性根治术,死亡1例。结论PA/VSD/MAPCA的治疗方法可以早期建立主肺动脉的连接或右心室肺动脉的连接,来促使自身肺动脉的发育,单源化手术应在尽早进行,同时多余的MAPCA不断地得到阻断和结扎。采用分期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郑景浩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闭锁伴大型主肺动脉侧支的单源化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单源化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合并大型主肺动脉侧支(MAP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27例PA—VSD.MAPCAs的患儿行手术纠治,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13.4个月;平均体质量7.5kg;伴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均无其他心内外畸形。结果一期根治术(侧支单源化加心内缺损修补)5例,姑息性单源化加右心室流出道一肺动脉重建术(RV—PAreconstruction)20例;姑息性单源化加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mB-T)1例,单源化加中央分流术1例。单源化手术中MAPCA与肺动脉或肺动脉分支行端侧吻合11例、侧侧吻合20例。心内、外科杂交手术2例。体外循环76—179min,平均(134.7±43.8)min,主动脉阻断0~64min,平均(40.0±16.9)min。2例根治术患儿行室间隔补片开窗(开窗4mm)/扩大房间隔缺损;4例患儿采取正中切121加侧切口途径入胸。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肺部感染4例,膈肌麻痹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脓毒血症1例,伤口感染1例。1例患儿因胸引量较多(每小时〉15ml/kg)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后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2例[压差〉40mmHg(1mmHg=0.133kPa)],肺动脉及分支残余梗阻2例。2例患儿住院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部严重感染死亡。出院患儿门诊随访3个月-6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早期单源化手术是处理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合并MAPCA的重要方法,可避免MAPCA渐进性狭窄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且可促进中央及末梢肺血管的发育。MAPCA数量的增加和术前较低的Nakata指数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个体化选择分期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
施国丞陈会文祝忠群张海波郑景浩刘锦纷徐志伟苏肇伉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及十年随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个体化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我院48例[男29例、女19例,月龄39.2(3~91)个月]行解剖纠治的ccTGA患者分为2组:双心室解剖纠治组(39例)和1.5心室解剖纠治组(9例),对住院死亡、生存曲线、术后并发症、再干预及心脏功能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心室解剖纠治组早期死亡3例,早期再干预2例,而1.5心室解剖纠治组无死亡,早期再干预1例,与双心室解剖纠治相比,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和ICU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随访0.5~10.4年,失访4例,双心室解剖纠治组死亡2例,再干预2例,1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84.0%和84.0%。而1.5心室解剖纠治组无死亡,亦无再干预患者。全组其余患者中期随访生活质量均较为满意,心功能分级仅2例为Ⅲ级,其余均为Ⅰ~Ⅱ级。结论依据ccTGA不同的解剖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解剖纠治策略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中期生活质量良好。如果患者合适,1.5心室解剖纠治因其更低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何晓敏郑景浩罗凯孙琦祝忠群徐志伟刘锦纷
关键词:双调转术
原发性心脏肿瘤遗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起源于心脏的原发性肿瘤,较为罕见,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以良性居多。恶性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预后往往较差。而良性原发性心脏肿瘤也可能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后果,但若能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近年来,对于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部分已实现临床转化。本文分别从DNA、RNA和蛋白改变角度,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在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并简要展望未来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崔玥郑景浩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房间隔缺损患者GATA4基因新突变的识别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识别房间隔缺损患者新的分子遗传缺陷.方法 收集18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在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中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21和第87位的密码子分别由GGC和CCG变为GTC和TCG,导致第21和87位的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和脯氨酸变为缬氨酸和丝氨酸,即G21V和P87S突变.而健康者GATA4基因中未识别出这2个突变.多物种GATA4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此外,还识别出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即c.99 G>T多态,但是AS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比GT,x2=0.7556,P=0.3847;G比T,x2=0.7235,P=0.3950).结论 识别出新的GATA4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有助于房间隔缺损的早期防治.
刘兴元杨奕清马军林小平郑景浩白凯陈义汉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突变转录因子
8例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一期根治术被引量:4
2002年
郑景浩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外科手术儿童
一种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脱细胞基质膜片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是沿新鲜血管纵轴剪开血管,剔除外膜及刮除内皮层,切成长方形血管块,沿血管块所在平面切成长方形薄片,脱细胞后冻干。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付炜薛继鑫何晓敏殷猛郑景浩王伟徐志伟
文献传递
超声评估儿童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围手术期右心收缩功能变化及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的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围手术期右心总体及节段收缩功能进行超声评估,并探讨几种超声测量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二维超声(2DE)及M型超声(M-Echo)对40例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的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术前、术后2~3d进行右心收缩功能评估,并比较手术前、后RT3DE所测右心舒张末容积(3D-RVEDV)、收缩末容积(3D-RVESV)及射血分数(3D-RVEF)、右心室心尖四腔切面面积变化率(RV-4FAC)、右心室两腔切面面积变化率(RV-2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舒张末期右心室游离壁心肌厚度(RVWT)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3d3D-RVEDV、3D-RVEF、RV-2FAC及TAPSE均显著降低(P<0.001),而3D-RVESV、RV-4FAC无明显变化,术后RVWT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前RV-2FAC与RV-4FAC测值无显著差异,术后RV-2FAC较RV-4FAC降低。结论 3D-RVEF、RV-2FAC及TAPSE是反映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围手术期右心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右心室总体、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长轴方向运动功能均受累,其中右心室流出道收缩功能异常对右心总体收缩功能影响较大。
孙思娟陈国珍吴兰平郑景浩张玉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