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红

作品数:55 被引量:899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资产
  • 6篇居民消费
  • 5篇退休
  • 5篇金融
  • 4篇照料
  • 4篇实证
  • 4篇城镇家庭
  • 3篇中老年
  • 3篇中老年人
  • 3篇人民
  • 3篇实证研究
  • 3篇算子
  • 3篇资产选择
  • 3篇消费结构
  • 3篇居民家庭
  • 3篇家庭
  • 3篇家庭消费
  • 3篇隔代
  • 3篇保险
  • 3篇城镇居民家庭

机构

  • 54篇西南财经大学
  • 6篇南开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新加坡管理大...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辅仁大学
  • 1篇湖南工商大学

作者

  • 54篇邹红
  • 19篇喻开志
  • 4篇李奥蕾
  • 3篇朱雨可
  • 2篇李俊峰
  • 2篇史代敏
  • 1篇赵吉林
  • 1篇谢邦昌
  • 1篇刘本定
  • 1篇罗彦杰
  • 1篇董春
  • 1篇刘子兰
  • 1篇许琪
  • 1篇卢继宏
  • 1篇任栋
  • 1篇赵达
  • 1篇刘亚平
  • 1篇王彦方
  • 1篇黄慧丽

传媒

  • 8篇消费经济
  • 5篇财经科学
  • 3篇经济研究
  • 3篇统计研究
  • 3篇经济学动态
  • 2篇财贸经济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经济学(季刊...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统计教育
  • 1篇中国西部
  • 1篇人口学刊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科学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经济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融消费和谐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了金融消费的时代,构建高效安全的金融消费体系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是实现金融消费、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释金融消费和金融投资的关系基础上全面界定了金融消费和谐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金融消费和谐的对策。
喻开志邹红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金融消费
收入结构视角下扩大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深入推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展服务消费日趋重要。本文利用2002-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家庭异质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总消费、服务消费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数值模拟了改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结构对服务消费倾向的效应,最后提出了扩大服务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邹红喻开志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与消费研究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市场化取向的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也是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断满足和提升的过程。经济持续增长使家庭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此相应,家庭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资产选择行为也发生了重...
邹红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资产资产结构
文献传递
论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透过抽样调查,反应消费者对目前及往后六个月的经济景气、就业情况与个人财务状况的感受和看法。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政府及社会各界了解经济景气变动提供比较科学和直观的时效指标,从而便于各类经济主体的有关经济决策。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成都市居民进行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
董春任栋邹红谢邦昌
关键词:消费者信心指数
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被引量:20
2012年
本文使用1982年至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城市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存在负向关系,但在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两者均对消费需求增长具有不对称的双向效应。因此,构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长效机制,需要以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重要支撑。
邹红卢继宏李奥蕾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被引量:23
2007年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政府更是采取了拉动消费需求的各种政策与制度安排,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根源在于:"十五"时期前长期忽视对消费需求的驱动作用;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缺乏科学引导;制度变迁中形成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等。而治理消费拉力受阻的根本途径,则是要"以不断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邹红喻开志
关键词:经济增长
退休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24
2015年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0—2009年的家户数据,利用退休制度对城镇男性户主退休决策的外生冲击,在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检验了我国是否存在退休消费骤降现象,并探讨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退休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耐用消费支出的9%、与工作相关支出的25.1%、文化娱乐支出的18.6%和在家食物支出的7.4%,消费骤降主要源于退休后与工作相关支出和文化娱乐支出的减少;企业职工、单身独居、教育水平较低和储蓄不足的老年家庭,退休后更易于降低非耐用消费支出;从非耐用消费支出中减去与工作相关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在家食物支出和医疗支出之后,家庭其他消费支出在退休前后是基本平滑的。
邹红喻开志
关键词:老龄化扩大消费需求
中国职业类别选择研究——基于多类别职业选择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职业类别选择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多类别职业选择模型,分析了职业类别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在职业类别选择时的具体边际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职业性别隔离依然存在,在管理类人员中男性具有明显的性别优势;劳动者具有中、高教育学历对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有明显优势;职业类别的选择不仅与个体特征相关,还与家庭政治资本条件有关,父辈或其它家庭成员的干部身份对子辈的职业选择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
喻开志李俊峰邹红
学前教育扩张对女性就业的促进效应分析——兼析学前教育政策的生育包容性被引量:9
2022年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缓解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则是降低女性生育机会成本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2010年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用CHNS 2006—2015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从政策包容性视角评估了该计划对3—5岁儿童母亲劳动供给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制度支持家庭生育的政策内涵。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城镇地区有3—5岁孩子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增加约25%,周平均工作时长增加约8个小时。异质性分析表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就业促进效应对有多孩的女性更加明显。在影响机制上,该政策显著减少了女性家务劳动的时间投入,增加了儿童对幼儿园照护的选择,却未明显降低对父母和祖辈的照护需求。这说明政策虽然促进了女性就业,但对家庭在儿童照护需求上的支持力度较弱。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增加放松了女性的时间约束;另一方面,面对入园时间很难与父母工作时间协调、儿童接送及课后看护等问题,家庭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目标是“儿童发展”,“支持女性就业”的目标被忽视;单一目标导向下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现出儿童照护功能的制度设计严重缺乏。未来,在多孩生育政策环境下,需要从公共政策对家庭生育的包容性视角,审视当前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家庭儿童照护需要,支持女性发展,构建友好型生育支持体系。
彭争呈邹红熊倩倩
关键词:女性就业
迁而不工:子女随迁与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被引量:13
2022年
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决策的理论机制,进而使用LPM-2SLS和IV-Tobit模型研究了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参与决策及其工作时间的因果效应以及替代性照料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子女随迁会使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周工作时间对数分别平均减少40%和2.485。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园等机构提供的外源性照料使得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显著增加;而隔代照料对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正效应则十分有限,该调节效应不显著主要源于隔代照料对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此不利影响加重了老年照料压力进而抵消了隔代照料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大部分正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完善替代性照料相关政策并释放制度红利可削弱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负效应,但对于隔代照料等家庭内部非正式照料而言,还需并行考虑健康及医疗干预政策。
喻开志王裕韬邹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