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瑗
-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作为人造物的“文体”——评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
- 2014年
- 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提出文体作为人造物的核心命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从这个界定出发,著者对21世纪长篇小说进行了整体性的观照与系统性的阐述,发现"向内转"等文体演变规律,给人以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 邓瑗
- 关键词:长篇小说文体人造物
- “悬置名著”之后——关于新世纪名著研究的两个统计
- 2015年
- 1999年,郭英德提出了"悬置名著"1的主张,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反思,他认为,现有的小说史将过多的笔墨集中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论述,"悬置名著"应成为化解研究困局的当务之急。之后,陈大康、苗怀明、齐裕焜等多位学者均对此做出回应2,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古代小说研究情况与未来走向的讨论,"悬置名著"也因而成为小说研究史上的一个特定命题。
- 邓瑗
- 关键词:悬置古代小说小说史人大复印资料三国故事研究史
- 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2015年
- 五四时期的作家常以“人性”为评价文学的标准。在面对一部作品或展开关于文学的理论论述时,是否合乎人性是他们考量文学的重要方式,其文学理论也确立了一套以人性为中心、涵括“灵肉一致”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两个向度的体系。这样的批评话语影响极为深远,
- 邓瑗
- 关键词:革命文学人性话语文学理论
-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趋势的一种考察被引量:1
- 2015年
- 一、“遮蔽”与“重构”
从80年代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到新世纪初的“被压抑的现代性”,现代文学的研究潜隐着一条“遮蔽”与“重构”的论述线索。对现有文学史秩序的不满,以及对恢复文学史本来面目的渴望,长久以来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我们的文学史叙述常常是一种遮蔽式的叙述”④,这成为众多研究者开启其论述的起点。这样的研究在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发展壮大,以“遮蔽”为名探讨现代文学边缘领域的论文数量庞大,它们指向了原有文学史叙述遗落、忽视的部分,在填补空白或反抗“遮蔽”的努力中,实现了对学科概念与范畴的质询。
- 邓瑗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学史叙述本来面目论文数量
- 论上世纪20年代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在"五四"至20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从文化内涵上看,《新青年》作家主张的"从动物进化"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逐渐取消自我与个体的前提,走向对"国民"、"民众"等抽象群体的认同,"人性"退缩至人类共同属性的领域,"人的文学"也在其接受、阐释过程中发生了内涵上的变异。从哲学本质上看,人性话语的变异根源于以国民性为参照的逻辑起点,是晚清以来思想家们救亡情怀的又一体现;而20年代末革命文学家围绕"人性"、"阶级性"展开的论争,揭起了历史化与动态化的思维方式,在它的参照下,新人文主义人性话语显出理念化、静态化的一面。从价值判断上看,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人性话语承认了人的生物属性,对爱情与性的描写作为人性解放的标志受到了作家们的褒扬;新人文主义以理性的力量对自然本能加以约束,遏制了新文学的浪漫化趋势;同时,革命文学家以"阶级性"置换了"人性",后者作为一个内涵被掏空的概念,逐渐失去了解释效力。
- 邓瑗
- 关键词:批评话语
- 20世纪初情感书写的现代转型被引量:1
- 2015年
- 20世纪初的情感书写经由清末民初的写情小说和五四新文学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写情小说家的"情"论在多重面向之下承载着共同的维度,对古代性情论的承续一面为其提供了言说的资源,一面也限定了他们的叙述无法越出传统的范畴,最终只能走向自我否定。新文学作家对"爱情"、"恋爱"的意义建构悬置了性情论的传统,通过对进化论、浪漫主义等的借鉴重新为情感的合法性辩护,从而衍生出情感书写的社会批判模式。情感书写转型的动力既来自新文学,它的生成机制和对白话文的运用瓦解了写情小说家的话语资源,使后者不得不跟风而上;同时,写情小说家的转变也存在主动迎合的成分,情感自身的发展要求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为悲剧的产生寻求责任承担者。
- 邓瑗
- 关键词:情感书写清末民初
- 情感设想与叙述实践的悖谬——兼论民初小说中情感体验的三重境界被引量:2
- 2013年
- 民初小说家由爱情人发展为爱国家的情感设想,在叙述中未能得到实现。从文本呈现的情感体验来看,情感主体越出了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陷于无法把控的境地;强烈的情感总是将他们引向悲情的处境,并导致了对情感的恐惧;在幻灭与漂泊中,情感最终被演绎为人性的原质,如同塞壬的歌声,是人类极度渴望却又不得不抵抗的诱惑。而正是情感设想和叙述实践的悖谬,提升了情感在民初小说中的独立价值,达成了启蒙的效果。
- 邓瑗
- 关键词:民初小说启蒙
- 身份文化与人性善恶——论翁新华长篇小说《蚂蚁巷》
- 2014年
- 翁新华新作——长篇小说《蚂蚁巷》——讲述了三位出身于蚂蚁巷的难兄难弟在经历了社会的濡染、人情的变迁之后不同的人生际遇,一方面描写官场的勾心斗角,在一场场细致、缜密的权力暗算与谋略较量中,揭露以官场为中心、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身份文化对人的侵蚀和空心化的处理;一方面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社会的边缘上挣扎、被忽视甚至背负着污名的人们,他们的朴实与善良点亮了茫茫夜色中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深处善与恶的纠缠。
- 邓瑗
- 关键词:长篇小说人性善恶蚂蚁人生际遇社会空心化
- 第三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岳阳成功举办
- 2014年
- 2013年11月23日,由谭五昌、陈旭光、柳忠秧、李遇春、谢有顺五位国内新锐批评家与学者发起的第三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湖南岳阳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
- 邓瑗
- 关键词:批评家戏剧研究
- 论20世纪初(1900-1917)中国小说的情感书写
-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一个情感充沛的文学时代。在梁启超举起“小说界革命”的旗帜,提倡政治小说、历史小说、社会小说的同时,一种书写情感的倾向也在逐渐兴起。从符霖、吴趼人,到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写情小说的创作由点的观照发展...
- 邓瑗
- 关键词:晚清小说民初小说情感书写吴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