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清
  • 3篇衰竭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病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率
  • 2篇血压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机构

  • 6篇信宜市人民医...
  • 5篇怀化市第二人...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12篇邓先科
  • 2篇何喜民
  • 2篇罗玉清
  • 2篇黄泽亮
  • 2篇张绍深
  • 1篇马义平
  • 1篇聂如琼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的变化
2001年
关午邓先科廖东承刘异成田武生罗玉清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生长激素
国产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2004年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高,50~60岁以上成年人心衰患者达1%,80岁以上老年心衰发病率可达10%。常规治疗心衰方法是:强心、利尿、扩血管及ACEI,但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对某些心衰病例,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邓先科聂如琼
关键词:卡维地洛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Α1受体阻滞剂
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不同部位起搏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室流出道和右室心尖部不同部位起搏患者3年左右随访分析,了解患者的起搏参数、心脏功能改变等指标,进一步评价两种起搏方式临床疗效,为选择更合理的起搏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2月~20...
邓先科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
文献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P、SBP、DBP和MAP检查,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6mg/L作为肾损害的标准,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其中肾损害组84例,非肾损害组96例。将两组血压参数进行比较,并与血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损害组PP[(59±10)mmHg]及SBP[(168±28)mmHg]较非肾损害组[(41±8)mmHg,(151±10)mmHg]明显增高。(2)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尿β2-MG与PP、SBP、DBP、MAP呈正相关。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结论PP与SBP、DBP、MAP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而PP、SB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因素。
关午马义平廖东承黄泽亮田武生罗玉清邓先科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脉压
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 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血清甲状腺素 (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 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 、T4和TSH含量 ,另选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清T3 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 .0 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0 .0 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 ,低T3 血症尤为显著 ,P <0 .0 1。且多伴有低T4血症 ,P <0 .0 5。血清T4血症越低 ,病死率越高。结论 血清T3 、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关午黄泽亮刘湘群田武生邓先科廖东承
关键词:肺心病甲状腺素
比索洛尔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8-2008-08期间住院的AMI患者100例,相应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期前收缩,分别计算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TO值和TS值均异常,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O值和T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比索洛尔组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降低猝死风险。
邓先科何喜民
关键词:心率振荡动态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比索洛尔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1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分为深杓型(20例)、杓型(75例)、非杓型组(50例)和反杓型(5例),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动态血压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夜均收缩压与昼夜均舒张压均随着Gensini评分增加而上升(P<0.05)。深杓型、杓型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非杓型组(P<0.05),而非杓型、反杓型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深杓型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类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梁丕和至峰邓先科
关键词:昼夜节律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
不同介入治疗时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8例,根据发病至介入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时间分为A组(6小时内)30例、B组(6-12小时)26例、C组(7-10天内)28例,并以同期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为对照组,利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梗死后1周内及治疗后30天各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梗死后一周内TO值C组(0.74±0.58%)〉B组(0.52±0.38%)〉A组(0.41±0.39%),P〈0.01,C组与对照组(0.76±0.56%)比较无差别;TS值C组(6.26±2.64ms/RR)
邓先科何喜民梁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率震荡急诊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有心绞痛组与无心绞痛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溶栓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有心绞痛组的CK-MB峰值和c Tn I峰值、再通时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人数等均显著低于无心绞痛组(P<0.05);有心绞痛组的再通人数和再通率明显高于无心绞痛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症状可能是对缺血的适应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邓先科张绍深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预后
血清可溶性ST2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2)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232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具有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能力分为HFPEF组128例,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组104例,并以同期正常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变化及sST2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HFPEF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HFREF组患者(P<0.05),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随HFPEF患者心功能级别增加其sST2、NT-proBNP水平增加(P<0.05)。结论:HFPEF患者sST2、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HFREF患者但高于正常患者,sST2而且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具有评估作用,但敏感度不如NT-proBNP。
邓先科廖云霞梁丕张绍深张海峰
关键词:心力衰竭射血分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