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亚平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蛋白
  • 12篇临床病理
  • 12篇病理
  • 9篇肠癌
  • 8篇蛋白质
  • 8篇蛋白质组
  • 8篇蛋白质组学
  • 8篇宫颈
  • 8篇白质
  • 7篇癌组织
  • 6篇临床病理研究
  • 6篇免疫
  • 6篇宫颈癌
  • 6篇病理研究
  • 5篇预后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意义
  • 5篇敏感性
  • 5篇放疗
  • 5篇放疗敏感性

机构

  • 27篇湖南省肿瘤医...
  • 17篇中南大学
  • 3篇怀化医专附属...
  • 2篇怀化市中医院
  • 2篇怀化市三医院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作者

  • 28篇邓亚平
  • 21篇曾亮
  • 14篇刘志红
  • 9篇朱红
  • 6篇陈森林
  • 6篇裴海平
  • 4篇杨美兰
  • 4篇高妮娜
  • 4篇胡国斌
  • 4篇袁君
  • 3篇李宜雄
  • 3篇李晶
  • 2篇康安定
  • 2篇谭平萍
  • 2篇汤明
  • 2篇方帆
  • 1篇欧阳取长
  • 1篇肖华伍
  • 1篇陈建军
  • 1篇吴胜其

传媒

  • 16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华夏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针穿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FNAC)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HC)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细针穿刺获得5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组织,涂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可疑的恶性肿瘤病变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单独FNAC分型确诊病例为35.7%,FNACIHC分型确诊病例为90.5%。FNAC-IHC对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类型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独FNAC的确诊率。FNAC-IHC在颈部肿瘤性病变分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FNAC,而二者的特异性没有差别。结论:FNAC-IHC在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FNAC。
高妮娜邓亚平李晶方帆刘志红曾亮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细针穿刺细胞学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μ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康安定邓亚平邓亚平谭平萍高妮娜
关键词:微转移灶结直肠癌预后淋巴结转移
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大肠癌临床分期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筛选与大肠癌临床分期相关蛋白,为大肠癌分子分期和预后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组织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选择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验证筛选结果。结果建立了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大肠癌组织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70.14±41.01、980.21±32.42、1010.23±43.10、1240.57±34.20;以Ⅰ期大肠癌为参照,Ⅱ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有52.42±12.01,Ⅲ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42.54±11.20,Ⅳ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72.00±15.25。通过进行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查询,鉴定了显著差异表达的19个蛋白点,其中Ⅱ期、Ⅲ期、Ⅳ期均上调的有3种蛋白,而仅在Ⅳ期中上调的蛋白有1种。Annexin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筛选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作为大肠癌分子分期和预后的标志物。
汤明曾亮邓亚平陈森林裴海平李宜雄
关键词:大肠癌蛋白质组学标志物
MMP2和MMP9在粘膜内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成员MMP2和MMP9在粘膜内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病例为病理诊断为粘膜内胃癌的档案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2和MMP9在粘膜内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特别是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IMGC病例肿块直径要显著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IMGC。有淋巴结转移IMGC中低分化腺癌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IMGC中淋巴管侵犯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和粘膜内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和43.93%,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9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和粘膜内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和23%和48.48%,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在有淋巴管侵犯病例中的表达率(83.3%)显著高于无淋巴管侵犯的病例(3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MMP2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可能作为预测粘膜内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标志物,但需要结合组织分化、肿块大小和淋巴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点综合判断。MMP2可能与粘膜内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王海波何朝霞张欣欣邓亚平刘志红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
MMP2、uPA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MMP2、uPA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腺样囊性癌病例,根据随访资料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2、uPA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2、uPA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34/80)、56.25%(45/80);MMP2、uPA表达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uPA表达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uPA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复发有关。
杨美兰朱红曾亮邓亚平刘志红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Integrinβ1、EGFR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β1整合素(Integrin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C,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5%(33/80)、73.75%(59/80);②Integrinβ1和EGFR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P<0.05);③Integrinβ1和EGFR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grinβ1、EGFR表达与ACC的侵袭有关。
杨美兰曾亮邓亚平刘志红陈森林
MACC1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MAccl(metastasis.associatedincolon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l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l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l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l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l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l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康安定方帆方帆高妮娜邓亚平
关键词:MACC1预后结肠癌
结肠癌与癌旁正常肠组织的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
2006年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已有一些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结肠癌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发现结肠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为目的,初步筛选结肠癌与癌旁正常肠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
曾亮朱红裴海平邓亚平李宜雄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技术结肠癌肠组织癌旁差异表达蛋白基因组学
趋化因子MIP-2和MC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病例的病理资料和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待测蛋白的表达。结果:MIP-2在癌旁肠组织组和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P-1在癌旁肠组织组和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块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浸润肠壁深度无关。MCP-1表达与肿块直径、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部位、分化程度无关。结论:MIP-2和MC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主要与侵袭和转移相关。
肖晚姣邓亚平曾亮
关键词:结直肠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S100A9和NMP238在放疗敏感性不同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S100A9和NMP238在放疗敏感性不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治疗前宫颈癌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癌,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在进行放疗后,根据WHO实体瘤放疗疗效判断标准,从中选择5例对放疗敏感的病例(高敏感组)和5例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低敏感组),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宫颈鳞癌放疗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差异表达蛋白经鉴定得到高敏感组中高表达的S100A9蛋白以及低表达的NMP238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100A9在高敏感组中的表达强于低敏感组,NMP238在低敏感组中的表达强于高敏感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100A9在高敏感组中的阳性为表达率88.3%(53/60),高于低敏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28.6%(10/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01);NMP238在低敏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30/35),高于高敏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5%(21/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P<0.0001);S100A9在高敏感组中表达强度高于低敏感组,NMP238在低敏感组中表达强度高于高敏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100A9和NMP238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有关。
曾亮朱红邓亚平裴海平袁君
关键词:放疗敏感性蛋白质组学免疫印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