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过哲

作品数:37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成像
  • 11篇磁共振
  • 10篇关节
  • 9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影像
  • 6篇髋关节
  • 6篇骨密度
  • 5篇肿瘤
  • 4篇脂肪
  • 4篇密度测量
  • 4篇骨密度测量
  • 4篇股骨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撞击综合征
  • 3篇髋臼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骨肿瘤
  • 2篇低剂量

机构

  • 37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吉化总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华健康管...
  • 1篇大邑县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 1篇常州市武进中...

作者

  • 37篇过哲
  • 33篇程晓光
  • 12篇张晶
  • 9篇梁伟
  • 7篇王予生
  • 6篇张薇
  • 6篇赵海竹
  • 6篇徐黎
  • 5篇于爱红
  • 4篇苏永彬
  • 3篇程克斌
  • 3篇李凯
  • 3篇赵英威
  • 3篇马毅民
  • 3篇王玲
  • 2篇刘庆华
  • 2篇田伟
  • 2篇李端端
  • 2篇张磊
  • 2篇娄路馨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健康管理...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2010第三...
  • 1篇第四届中国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3例RA患者作为RA组,9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检查并比较其结果。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有无手关节受累、关节受累数量是否〉3个及抗核抗体(ANA)检查结果将RA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构成比,并分析甲襞微循环与ILD、手关节受累、关节受累数量、ANA阳性、类风湿因子(RF)、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RA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甲襞微循环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交叉血管、扭曲血管袢、丛样血管、孤立增大血管袢、均匀增大血管袢、管袢变窄、管袢数量增多、乳头下静脉丛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ILD组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比例和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高于无ILD组(P〈0.05)。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ILD呈正相关(Phi=0.231,P=0.036)。RA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与RF呈正相关(r=0.411,P〈0.001)。结论RA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呈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甲襞微循环异常可能是RA关节外表现特别是ILD的预测因素。
刘辰婧宋慧臧强满斯亮颜淑敏李宏超过哲
关键词:甲襞微循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
脊柱定量CT重建参数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优化CT扫描协议,使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值更精确,辐射剂量更低。材料与方法采用欧洲脊柱体模(ESP)与QCT校准体模一起进行不同毫安秒的CT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350mA,层厚1×16mm,床高73cm,扫描范围10cm,视野(FOV)40c,重建矩阵:512×512,重建间距0.8mm。记录CT扫描机上的辐射剂量乘积(DLP)。用标准算法(FC03)和骨算法(FC30)分两组重建欧洲脊柱体模影像,并进行BMD测量。结果 FC03组平均BMD值与毫安秒正相关(r=0.401,P<0.05);FC30组平均BMD值与毫安秒无相关性(r=0.216,P>0.05)。两组平均毫安秒与DLP呈正相关(r=0.999,P<0.01)。FC03组与FC30组平均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9,P<0.01)。FC03组与欧洲脊柱体模标准平均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0,P<0.01);FC30组与欧洲脊柱体模标准平均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6)。结论 QCT扫描重建参数对BMD值有影响。骨算法重建影像除去了影响BMD测量的因素,使测量准确率更高。在制订扫描协议时应充分考虑重建算法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并使扫描参数保持恒定。
王予生过哲赵海竹王策张磊赵英威于爱红程晓光
关键词:骨密度
MR弥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T1WI、T2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张薇梁伟过哲张玉程晓光
关键词:MR弥散加权成像化学位移成像骨质疏松转移瘤椎体压缩骨折
三维延迟增强MRI对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退变软骨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应用3D延迟增强MR成像(dGEMRIC)检测软骨内成分改变,探讨dGEMRIC评估成年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X线摄片证实的2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成年患者(35个髋关节)进行疼痛问卷调查、3D-dGEMRIC及常规MR序列扫描。在x线片上测量外侧中心一边缘角,结合X线片和MRI对35个髋关节进行骨性关节炎(OA)的TSnnis分级(1-3级)。将Tonnis1级的髋关节归为早期OA组,将无临床疼痛症状且TSnnis0级的髋关节归为形态正常组。用1.5TMR扫描仪完成髋关节3D-dGEMRIC数据采集,行放射状(或日射状)重组,选取髋关节6个位置,分别为前部、前上部、上前部、上部、上后部与后上部,测量软骨的dGEMRIC指数。组间同一位置dGEMRIC指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与Mann-Whitney检验,形态正常组与早期OA组各自不同位置间dGEMRIC指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6个位置的dGEMRIC指数中位数TSnnis0级为579ms,1级为500ms,2级(包括3级1例)为439ms。Tsnnis2级组低于TSnnis1级组(Z=-1.990,P=0.047),Tonnis1级组低于TSnnis0级组(Z=-2.149,P=0.032)。前部、前上部、上前部、上部软骨的dGEMRIC指数在早期OA组低于形态正常组(Z=-2.333--2.041,P值均小于0.05)。形态正常组关节上前部的dGEMRIC指数低于上部区域(Z=一2.201,P=0.028),早期OA组上前部的dGEMRIC指数低于除前上部外的其他区域(Z=-3.041--2.277,P〈0.05)。结论dGEMRIC指数有助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退行性变的早期诊断与分期。3D放射状重组技术提示髋关节前部至上部区域的软骨为OA的早期及主要累及部位,其中上前部可能是OA的最早累及部位。
苏永彬程晓光徐黎张晶梁伟过哲蒋学祥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X线
胸部低剂量CT筛查联合定量CT骨密度测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8年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脊柱骨折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骨密度降低是骨量减少的具体表现,检查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刘桐希李香凝曾庆王君王武程晓光过哲
关键词:健康体检CT筛查低剂量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胸部
骨巨细胞瘤的动态增强MRI与^1H-MR波谱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动态增强MRI及MR氢质子波谱的特点及其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D fast SPGR序列对21例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并采用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对其中12例进行单体素MR氢质子波谱扫描,分别经过工作站处理,得到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MR氢质子波谱谱线。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对骨巨细胞瘤的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MR氢质子波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1例骨巨细胞瘤的TIC曲线中,19例为Ⅰ型曲线,2例为Ⅱ型曲线;12例MR氢质子波谱的谱线中,9例具有诊断价值,其中有2例出现明显的胆碱峰。结论骨巨细胞瘤的TIC曲线表现为速升下降型,^1H-MRS谱线缺乏胆碱峰或胆碱峰矮小。
过哲张晶梁伟李晓松张薇刘薇程晓光
关键词:骨肿瘤磁共振成像胆碱
女性致密性骨炎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研究
2022年
背景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目的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_(3)〔25-(OH)VD_(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_(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_(s)=-0.284、-0.374、-0.360,P<0.05),25-(OH)VD_(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_(s)=0.275,P<0.05)。结论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刘辰婧宋慧李宏超过哲满斯亮
关键词:骨炎致密性骨炎骨转换
基于提升放射科阅片精确性的定位传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提升放射科阅片精确性的定位传导装置,包括:辅助显影结构;放置传动结构,包括滑轨座、装配滑块、驱动电机和丝杆体;装配滑块滑动于滑轨座,驱动电机的转子与丝杆体之间相传动固接装配,且丝杆体与装配滑块之间...
马毅民王玲过哲程晓光
正常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CT测量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分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应用CT图像,测量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正常值范围,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的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52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双侧股骨近端均进行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459例;因为一侧股骨近端病变而仅测量健侧股骨颈α角者193例,其中仅进行左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93例,仅进行右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100例.共重组出1111组沿股骨颈长轴的股骨近端斜矢状图像,选取经过股骨颈中间层面的图像,利用AutoCAD2006软件测量股骨颈α角,同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进行分型,并对测量的结果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111个股骨颈α角的平均值为38.2°±5.3°,正常值范围为28°~49°;其中左侧股骨近端552个,股骨颈α角为38.0°±5.3°;右侧股骨近端559个,股骨颈α角为38.4°±5.3°;双侧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男性股骨近端654个,股骨颈α角为39.2°±5.8°,女性股骨近端457个,股骨颈α角为36.8°±4.1°,股骨颈α角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0,P<0.01).各年龄段之间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5,P>0.05).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前方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3种类型,凹陷型(Ⅰ型)股骨头颈交界处明显凹陷,有168个,占15.1%,平均α角为31.2°±2.0°;光滑型(Ⅱ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呈光滑的弧线与股骨头皮质相延续,有726个,占65.4%,平均α角为37.4°±2.4°;平坦型(Ⅲ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平坦呈直线状,有217个,占19.5%,平均α角为46.4°±3.8°;3组股骨颈α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6.107,P<0.01),3组股骨颈α角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凹陷型、光滑型及平坦型可以�
程晓光过哲张晶王予生赵海竹王盟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人体测量术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表现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9例FAI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均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患髋MR检查,其中1例还接受了患髋关节MR关节造影检查,探讨其影像特征性改变.结果 9例患者X线表现均出现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突起或髋臼过度覆盖.MR检查显示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髋臼盂唇损伤,均出现在前上盂唇,ⅠA期损伤2例,ⅠB期损伤3例,ⅡA期损伤2例,ⅡB期损伤2例;1例患髋关节MR造影检查显示髋臼前上盂唇内线样裂隙,可见对比剂进入裂隙.2例的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内出现硬化囊变区,手术证实相应部位出现直径2 cm大小的软骨剥脱.结论 MRI可以显示FAI患者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损伤,有助于早期诊断FAI.
过哲张晶洪楠程晓光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