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群力

作品数:41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弓形虫
  • 10篇真核
  • 10篇抗原
  • 9篇P30
  • 8篇真核表达
  • 8篇免疫
  • 8篇基因
  • 8篇核表达
  • 8篇复合基因
  • 6篇疫苗
  • 6篇细胞
  • 6篇刚地弓形虫
  • 4篇质粒
  • 4篇人体寄生虫
  • 4篇人体寄生虫学
  • 4篇寄生虫学
  • 4篇教学
  • 4篇SAG1
  • 3篇真核表达载体
  • 3篇实验教学

机构

  • 41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军区机...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山东省军区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41篇赵群力
  • 33篇周怀瑜
  • 29篇丛华
  • 28篇古钦民
  • 27篇李瑛
  • 26篇何深一
  • 8篇张加勤
  • 7篇杨婷婷
  • 4篇赵广会
  • 3篇雷畅
  • 3篇卞继峰
  • 3篇王伟
  • 2篇闵娟
  • 2篇陈琳
  • 2篇张华楠
  • 2篇黄勇
  • 2篇江渊
  • 2篇于瑾
  • 2篇孙怡
  • 2篇蒋华

传媒

  • 8篇山东大学学报...
  • 7篇中国寄生虫病...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多价DNA疫苗免疫途径与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弓形虫多价DNA疫苗经不同免疫途径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弓形虫多价抗原与霍乱毒素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AG1-2-CTA2/B;碱裂解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经肌注、滴鼻途径免疫小鼠,每2周免疫1次,共3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4周断尾取血测定IgG抗体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取免疫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经肌注免疫的小鼠IgG抗体生成明显(P<0.05),经滴鼻免疫的小鼠细胞免疫水平明显增强(P<0.01)。同时经2种途径免疫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且免疫鼠生存率大大提高(P<0.05)。结论多种免疫途径结合可有效增强弓形虫多价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丛华古钦民周怀瑜李瑛何深一赵群力王静雯
关键词:弓形虫DNA疫苗免疫途径
弓形虫P30与佐剂CTA_2/B复合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构建含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与免疫佐剂CTA2/B复合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真核表达重组P30CTX蛋白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30CTX复合基因,产物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经氨苄抗性筛选及测序,建立克隆载体pMD18T P30CTX;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双酶切后,回收1313bp的P30CTX基因,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筛选、测序后建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 P30CTX。重组质粒分别以PCR、酶切及测序鉴定。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P30CTX复合基因,预测编码蛋白结构。结果重组质粒经PCR可得1313bp的特异条带,EcoRⅠ、XbaⅠ双酶切获得1313bp和3085bp的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证实为pGAP P30CTX基因,序列分析同源性为99.82%,P30CTX蛋白结构折叠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与免疫佐剂CTA2/B复合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预测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P30CTX的抗原性不会产生影响。
周怀瑜何深一丛华古钦民李瑛赵群力杨婷婷张加勤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P30酵母表达载体
阻断共刺激分子B7-1和B7-2对感染蠕虫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在蠕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用 BAL B/ c小鼠皮下注射感染巴西日圆线虫第 3期幼虫 ,在感染当天、感染后第 3d及第 7d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 B7- 1和 /或 B7- 2单抗 ,以阻断共刺激信号。于感染当天 ,感染后第 7d和第 14 d,计数小鼠外周血液的嗜酸性粒细胞 ,于感染后第 14 d计数小肠绒毛嗜酸性粒细胞 ;EL ISA采用 Watanabe N方法测定 Ig E抗体。 结果 联合应用两种抗体抑制了外周血液及小肠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抑制了 Ig E抗体的产生。然而 ,单用抗 B7- 1或抗 B7- 2一种单克隆抗体 ,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 Ig E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在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免疫中 ,T细胞的激活需要 B7- 1和 B7- 2共刺激分子的参与 ;而 B7- 1或 B7-
黄勇古钦民侯桂华李瑛丛华周怀瑜赵群力禹卉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小鼠免疫应答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单价及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构建弓形虫单价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及复合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 ROP2 ,并比较两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 0和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2 (ROP2 )的基因片段 ,经T A克隆 ,将p3 0单价基因及 p3 0 ROP2复合基因片段分别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 p3 0及pcDNA3 1 p3 0 ROP2。分别免疫BALB/c小鼠 ,设磷酸缓冲盐溶液 (PBS)组、pcDNA3 1空质粒组为对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  结果 获得 pcDNA3 1 p3 0、pcDNA3 1 p3 0 ROP2重组表达质粒 ,用 pcDNA3 1 p3 0 ROP2免疫的小鼠 ,其IgG抗体吸光度 (A490 =2 0 5 1± 0 3 3 7)高于用 pcDNA3 1 p3 0的吸光度 (A490 =1 892± 0 3 69) (P <0 0 5 )。攻击感染弓形虫后小鼠生存时间 ,用 pcDNA3 1 p3 0 ROP2免疫的小鼠 ,较用 pcDNA3 1 p3 0的明显延长 (P <0 0 1)。  结论 弓形虫不同生活阶段的抗原复合基因疫苗较单价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杨婷婷何深一蒋华古钦民丛华周怀瑜张加勤李瑛赵群力
关键词:PCDNA3弓形虫基因疫苗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P30-ROP2体外扩增、克隆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构建弓形虫RH株 pcDNA3.1 P30 ROP2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及 DNA疫苗的研制作准备。 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 P30基因片段和棒状体蛋白(ROP2)的基因片段,重组入 pUC18克隆载体,然后将 pUC18 P30 ROP2中的 P30 ROP2 外源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等反应,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再经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筛选、酶切及PCR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的 P30、ROP2 片段,克隆成功 pUC18 P30 ROP2 重组质粒;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 pcDNA3. 1 P30 ROP2重组表达质粒。 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 pUC18 P30 ROP2重组克隆质粒,亚克隆成功 pcDNA3.1 P30 ROP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下一步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蒋华何深一周怀瑜丛华古钦民李瑛赵群力
关键词:弓形虫P30克隆
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表达融合蛋白及研制核酸疫苗做准备。 方法 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鼠,收集腹水,酚/氯仿法抽提弓形虫基因组 DNA;用 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表面抗原 P30、P22 的基因片段,分别重组入 pMD18 T载体中。将 pMD18 T载体中的P30、P22基因片段分别酶切,定向克隆入 pUC18克隆载体中, pUC18 P30 P22 中的 P30 P22 片段经酶切、纯化后,亚克隆入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用酶切、PCR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 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P30及P22片段;大小均与预测值相符;克隆 pUC18 P30 P22 重组质粒的酶切片段分别与 P30、P22基因大小一致;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 pcDNA3.1 P30 P22重组质粒,所测P30、P22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弓形虫 pUC18 P30 P22重组质粒和 pcDNA3.1 P30 P22 重组质粒,为研制弓形虫 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郭岚古钦民李瑛周怀瑜赵群力丛华何深一
关键词:弓形虫属P30基因
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构建并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14-3-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14-3-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以弓形虫RH株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14-3-3,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根据14-3-3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预测,该蛋白分子为酸性可溶性蛋白,主要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存在,有5个氨基酸保守序列区。RT-PCR的扩增产物约为800 bp,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14-3-3插入片段经测序,片段长度为801 bp,与GenBank中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B012775.1)同源性为99%。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转染pcDNA3.0/14-3-3的细胞中,有14-3-3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 000,且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14-3-3,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孙敏何深一赵广会丛华周怀瑜赵群力孟敏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
弓形虫抗原与霍乱毒素A2/B亚基复合基因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SAG2 与霍乱毒素A2 /B亚基复合基因真核质粒经肌肉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SAG1基因、SAG2 基因及CTXA2 /B基因定向连接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经酶切及测序,获得pcDNA3.1 SAG1 SAG2 及pcDNA3.1 SAG1 SAG2 CTXA2 /B的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每只鼠经后腿肌肉注射质粒10 0 μg ,每2周免疫1次,共3次,以PcDNA3.1空质粒注射组及PBS组为对照,分别于每次免疫前断尾取血和免疫后4周取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ELISA法测定IgG抗体。结果 免疫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明显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增强。免疫鼠抗攻击感染的时间延长。结论 含有霍乱毒素的复合基因免疫小鼠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有提高。
丛华古钦民江渊周怀瑜何深一杨婷婷李瑛赵群力
关键词:弓形虫DNA免疫
小鼠口服弓形虫DNA混合疫苗的免疫保护反应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携带弓形虫表面抗原复合基因重组沙门氏菌经口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SAG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BRD509(BRD509/pSAG1/SAG2),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以携带空载体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BRD509及生理盐水(NS)组为对照,分别于每次免疫前和免疫后断尾取血,并于末次免疫后第4周取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IgG抗体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与末次免疫后4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ml(105)弓形虫RH株速殖子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免疫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滴度为1∶100;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增强,其中NK细胞杀伤活性为85%±7%,T细胞增殖指数为2.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鼠攻击感染后平均存活时间比对照组长5d。结论弓形虫口服DNA混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丛华古钦民周怀瑜郭岚杨婷婷何深一李瑛赵群力
关键词:弓形虫
弓形虫重组质粒pBudCE4.1-AMA1-ROP18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构建pBudCE4.1-AMA1-ROP18 DNA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克隆及鉴定。方法采用PCR法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构建pBudCE4.1-AMA1-ROP18重组质粒,转染至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进行表达并用SDS-PAGE和β-actin进行鉴定。结果经测序、双酶切和PCR鉴定,重组质粒pBudCE4.1-AMA1-ROP18构建正确;经RT-PCR和SDS-PAGE鉴定,AMA1、ROP18基因均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正确转录与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BudCE4.1-AMA1-ROP18重组质粒,并可在HFF细胞中稳定表达。
石娜何深一陈琳周怀瑜丛华白杨赵广会赵群力
关键词:弓形虫属质粒细胞转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