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松颖

作品数:4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白血
  • 29篇白血病
  • 24篇细胞
  • 22篇急性
  • 9篇髓系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急性髓系
  • 9篇急性髓系白血...
  • 9篇骨髓
  • 8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预后
  • 5篇综合征
  • 5篇文献复习
  • 5篇老年
  • 5篇复发
  • 5篇复习
  • 4篇单核
  • 4篇单核细胞
  • 4篇单核细胞白血...

机构

  • 42篇河北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顺平县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职工医...
  • 1篇河北省安国市...
  • 1篇保定市第三医...
  • 1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43篇赵松颖
  • 27篇化罗明
  • 26篇薛华
  • 15篇郭慧梅
  • 15篇王静
  • 11篇范丽霞
  • 11篇柳嘉
  • 10篇郭明
  • 8篇庞艳彬
  • 6篇季静
  • 5篇罗建民
  • 4篇田明杰
  • 3篇梁璐
  • 2篇韩颖
  • 2篇李春燕
  • 2篇刘键
  • 1篇张俊旭
  • 1篇刘林辉
  • 1篇陈骅
  • 1篇贾友超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白血病.淋巴...
  • 5篇河北医药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饮食科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科技风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_5停药6年复发1例
2006年
赵松颖化罗明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复发长期存活者停药急性白血病缓解后
抑制miR-155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THP-1的增殖和凋亡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通过转染miR-155抑制物(inhibitor)下调THP-1细胞的miR-155表达,探讨抑制miR-155表达对THP-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X-treme GENE siRNA Transfection Reagent在THP-1细胞转染miR-155 inhibitor(THP-1I),同时设置未转染组(THP-1C)和转染对照组(THP-1IC);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miR-155转染效率及转染后SHIP1的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对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的SHIP1、AKT、p AKT蛋白水平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THP-1C和THP-1IC相比,THP-1I的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抑制miR-155可导致THP-1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抑制miR-155对THP-1细胞的SHIP1 mRN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导致SHI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提示miR-155对THP-1细胞的SHIP1可能存在翻译水平的调节;miR-155抑制尽管未导致总AKT(TAKT)的蛋白含量变化,但p AK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抑制miR-155表达可能通过增加SHIP1蛋白含量和抑制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THP-1细胞凋亡,提示抑制miR-155可能成为抗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薛华梁璐郭慧梅化罗明赵松颖石红娟张静玉宋莉
关键词:白血病MIR-155THP-1细胞
诱导缓解期早期疗效评估在中间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2012年
细胞遗传学中间核型组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约占AML患者的半数以上,为一组异质性的疾病,需要进一步寻找预后因素以指导个体化治治疗。我们在中间核型AML诱导缓解治疗期间进行早期疗效评估,检测不同时点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的预后价值,现报道如下。
赵松颖化罗明郭明季静张俊旭赵成杰李霄峰薛华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价值疗效评估核型残留白血病细胞细胞遗传学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期间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的预后价值
薛华赵松颖化罗明季静张俊旭赵成杰李宵峰郭明王静梁璐肖志坚
分析了诱导缓解治疗期间T1时点(诱导缓解治疗第5-7天)及T2时点(停化疗后约7-10天)的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并联合两时点的白血病细胞进一步预后分组。证实了诱导缓解期间...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首次诱导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无复发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索血小板(Plt)恢复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无复发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以标准诱导治疗方案为基础进行治疗的127例初治AML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28 d Plt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Plt未充分恢复组(100×10~9·L^(-1)0.05);Plt未充分恢复组中患者年龄≥60岁患者、需2个疗程治疗达到CR患者的比例高于Plt充分恢复组(P<0.05)。Log-rank检验提示不同年龄、染色体核型、首次诱导化疗是否CR、首次诱导化疗后Plt计数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诱导化疗后28 d的Plt计数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回归关系(P=0.005)。结论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28 d Plt计数明显恢复者复发风险相对较低,是影响初治AML患者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庞艳彬范丽霞赵松颖田明杰薛华化罗明罗建民杜欣
关键词:血小板急性髓样白血病复发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机及uPA和uPAR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或CD87)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uPA及uPAR(CD87)表达情况。治疗前的所有患者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表达水平和骨髓uPAR表达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644,治疗后r2=0.745;P<0.05)。结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uPA及uPAR(CD87)表达有变化,治疗前uPA及uPAR(CD87)表达高于治疗后,且两者具有协同关系,同时检测量指标对于监测病情有意义。
赵松颖柳嘉薛华化罗明郭明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UPAUPAR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食管癌1例
2006年
赵松颖化罗明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食管癌皮肤出血点DA方案诱导化疗ARA-C
VAD-AS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索复发难治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方法应用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及地塞米松(DEX)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化疗方案(VAD-ASP),治疗18例复发难治性ALL,观察疗效。结果12/18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CR率66.7%,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5例,总有效率72.2%。结论VAD-ASP方案作为复发难治ALL的再诱导化疗方案,经济有效。
郭明薛华李春燕赵松颖范丽霞王静季静
关键词: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致病机理探讨
柳嘉贾友超张珂赵海丰赵松颖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异常在ITP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而细胞免疫异常在ITP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实现的。系统研究了一些重要细...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细胞介素-37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37表达情况。治疗前的所有患者为治疗前组,经泼尼松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的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浆中IL-37表达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IL-37表达有变化,治疗前IL-37表达高于治疗后,提示IL-37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赵松颖柳嘉陈骅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