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作品数:143 被引量:1,977 H指数:25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2阶湍流闭合边界层模式及其在暴雨模拟中的应用 基于Mellor/Yamada的湍流2阶闭合方案,本研究工作编写了2阶湍流闭合方法的边界层模式(文中称之为MY-4),并与中尺度模式MM5耦合,对1998年6月8日-9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 孙健 周秀骥 赵平关键词:暴雨过程 中尺度模式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4 2009年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对亚洲季风和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激发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大尺度遥相关,影响着北美和欧洲以及南印度洋的大气环流和气候.青藏高原气候不是被动的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它也可以通过北太平洋大气环流调制着太平洋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春、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哈德莱(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ITCZ),调制着热带ENSO发展,因此研究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ENSO发展的方法是必要的.这体现了北半球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本质.由于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方面,因而加强研究青藏高原在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周秀骥 赵平 陈军明 陈隆勋 李维亮关键词:亚洲季风 末次盛冰期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005年 文章利用Zhao等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汪品先和CLIMAP两种重建海洋表面温度(SST)资料差异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LGM情景下西太平洋海域SST资料的不同对模拟的亚洲夏季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季,与CLGM方案相比,在WLGM方案中,当热带西太平洋SST较暖时,印度地区的大气热量出现显著增加,大气热量的这种变化,使得南非高压、南印度洋经向Hadley环流加强,伴随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也导致了印度季风区纬向季风环流的加强,从而造成了印度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与较暖的热带西太平洋相对应,澳大利亚高压和120°E附近越赤道气流减弱,东亚季风区20°N以南经向季风环流加强、20°N以北经向季风环流减弱,指示着一个强的南海夏季风和较弱东亚副热带大陆夏季风。 隋伟辉 赵平关键词:末次盛冰期 东亚季风 印度季风 大气环流 降水 2650年东亚-北印度洋热力差异与东亚夏季风变化 2011年 利用观测资料研究发现,东亚-北印度洋对流层热力差异指数(East Asian-North Indian Ocean index,IEANI)与东亚夏季风及相应的中国东部季风降水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当IEANI偏高(低)时,东亚中纬度夏季风偏强(弱),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少),江南地区降水偏少(多).为了研究东亚夏季风的长期变化特征,我们利用北京和澳大利亚塔斯曼尼亚地区的重建气温回归了BC665~AD1985年的IEANI.研究发现,在过去2000多年里,重建的IEANI总体上能够指示世纪尺度上的东亚夏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降水异常.重建的IEANI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与现代气候所表现出来的关系非常相似,表明这种相关特征也出现在过去2000多年来的世纪尺度上.对于IEANI在更长时间尺度(数百至千年)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尚需利用更多类型的代用资料进一步验证. 刘舸 赵平 周秀骥关键词:热力差异 降水 中国1940年代“偏暖”的资料问题 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多套中国近百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通过还原和对比分析早期发表的百年气温序列,探讨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偏暖”记录的资料问题。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台站迁移造成观测序列非均一性问题,导致了早期气温记录相对偏高。因而,基于原始资料构建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在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暖峰,而基于均一化资料构建的序列则无此暖峰,由此估算的中国百年气候增暖趋势(1.41℃/100 a)大于早期的大部分估算结果。 朱亚妮 赵平 曹丽娟 余予 唐国利关键词:暖期 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003年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提供的同化资料, 分析了1998年春、夏季发生在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形成机制, 其中重点分析了1998年6月8~10日珠江三角洲暴雨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过程, 并用MM5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在低空急流形成过程中, 动能向上输送, 造成南海低空急流从对流层低层向高层发展. 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在华南西部的天气尺度低压向东移动和西太平洋的一个高压扰动向西移动过程中,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南海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气压梯度力加强, 由于气压梯度力作功提供了低空急流形成所需要的动能, 导致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形成. 由于南海季风加强往往以低空急流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南海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也可以解释南海季风加强. 赵平 孙健 周秀骥关键词:春季 夏季 低空急流 数值模拟 南海季风 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序列多尺度变化分析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 年以来上年8 月至当年7 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 个世纪大致可分为四次主要的干、湿期:16 世纪偏湿,... 田沁花 周秀骥 勾晓华 赵平 范泽鑫关键词:树轮宽度 降水重建 经验模态分解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冬季热状况对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1年 用经过改进的CCM 1动力气候模式研究了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源汇异常对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影响,发现:(1)当青藏高原1~3月份大气冷源加强时,在对流层低层出现围绕青藏高原的异常反气旋,随后的月份在中国大陆沿海出现异常的北风,西太平洋出现异常气旋.随后,西太平洋赤道出现异常西风并向东扩展到东太平洋;(2)当青藏高原1~3月份大气冷源异常减弱时,首先在低层出现一个围绕青藏高原的异常气旋,随后在西太平洋出现异常反气旋,并向西南移动,引起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异常东风,并向东传播.此外青藏高原冬季和初春冷源强弱还可以引起赤道印度洋的纬向风的异常变化,因而冬季青藏高原大气冷热源异常可以作为亚洲冬季风和ENSO之间的桥梁. 陈隆勋 李薇 赵平关键词:青藏高原 赤道太平洋 纬向风异常 大气热源 1990年代中国东部NCEP再分析高空资料的问题探讨 2013年 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关于NCEP再分析资料与其他资料的对比和可靠性评估等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最近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相对于中国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中国东部对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在1992—2000年系统性偏低,即该资料高估了1990年代对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年代际下降程度。与此相联系,NCEP再分析资料中中国东部对流层和地面气候变化出现了不匹配。NCEP正好在1992年改变了观测数据偏差订正表,这可能是造成上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NCEP资料的这一偏差可能影响到对高空气候变化趋势和年代际突变的正确判断,因此使用该资料研究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时,需特别谨慎。 刘舸 赵平 吴仁广 陈军明关键词:探空观测 NCEP/NCAR 年代际 位势高度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气候异常--观测、模拟及预测 夏季,亚洲和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扰动温度之间存在着'跷跷板'现象,当亚洲大陆中纬度对流层偏冷时,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偏暖,反之亦然;平流层中也存在这种'跷跷板'现象,只是其位相与对流层的相反。这种遥相关变率被称为亚洲-... 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