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山林

作品数:88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文学
  • 24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戏曲
  • 12篇诗歌
  • 12篇文学
  • 9篇文人
  • 8篇戏剧
  • 7篇艺术
  • 7篇戏曲研究
  • 6篇代文
  • 5篇音乐
  • 5篇日记
  • 5篇汤显祖
  • 5篇曲论
  • 4篇审美
  • 4篇桃花
  • 4篇桃源情结
  • 4篇情结
  • 4篇古代文人
  • 3篇杜丽娘
  • 3篇中国戏曲
  • 3篇中国戏曲研究

机构

  • 8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4篇赵山林
  • 2篇赵婷婷
  • 1篇朱崇志
  • 1篇魏明扬

传媒

  • 7篇文艺理论研究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戏剧艺术
  • 4篇戏曲艺术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艺术百家
  • 4篇戏曲研究
  • 3篇文学遗产
  • 3篇中华戏曲
  • 3篇文化遗产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古籍研究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文化艺术研究
  • 2篇环球人文地理
  • 2篇第一届与第二...
  • 1篇文献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交流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论春台班艺术师承及对昆曲传承的贡献——以堂子为线索的考察
2018年
徽班进京之后,众多堂子除侑酒佐欢以求盈利的消极一面之外,也承担了传授演剧技艺包括传承昆曲的职责,世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本文梳理与春台班关系密切的几条线索,包括檀天禄国香堂,陈纫香春福堂,及其衍生的景福堂,郑连贵净香堂。此外论及谢玉庭的熙春堂,陈凤林的藕香堂,江姓师傅的玉珠堂,陆文兰的松桂堂,陈四儿的近信堂,陆金凤的桐云堂。还论及弟子兼隶三庆、春台的胡喜禄西安义堂,弟子兼隶四喜、春台的钱阿四瑞春堂,力求理清其中的艺术师承关系,并通过春台班昆曲人材的层出不穷,昆曲剧目的蔚为大观,阐明春台班在特定时代对于昆曲传承所作的杰出贡献。
赵山林
关键词:师承昆曲传承
《牡丹亭》的评点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对《牡丹亭》诸家评点逐一加以评述和分析,对诸家之间的分歧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赵山林
关键词:《牡丹亭》评点
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
2010年
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桃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简称“武陵桃源”),另一个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刘晨阮肇》中的桃源(简称“天台桃源”)。
赵山林
关键词:古代文人文学家
杨恩寿对戏曲研究的贡献
1998年
晚清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杨恩寿不但对戏曲的价值和地位给予高度评价,而且在戏曲创作中主张“神情之合,排场之佳”,达到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完美统一。他还对地方戏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赵山林
关键词:戏曲观地方戏神情排场
近代咏剧诗歌简论被引量:1
2006年
赵山林
关键词:诗歌戏剧批评作品文本论诗绝句表演活动文艺评论
上海竹枝词与戏曲被引量:3
2006年
近代以来,上海戏曲诸腔竞奏,繁盛一时,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有关报刊书籍里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竹枝词所作的反映也是多方面的,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仔细梳理,深入研究。
赵山林
关键词:竹枝词戏曲
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被引量:4
2005年
咏剧诗歌是中国戏曲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清代乾隆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文化修养较高的知名人士和戏曲专家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戏曲评论、戏曲研究和记录戏曲活动,提升了它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而且为戏曲史。
赵山林
关键词:清代中期戏曲批评
中国古典喜剧理论初探被引量:1
1996年
中国古代喜剧的成熟是在宋金之际,但其源头却可以上溯到先秦的俳优。与此相应,中国古典喜剧理论的萌芽也可以上溯到前人对俳优艺术活动的探讨与总结。以后随着喜剧艺术的发展,喜剧理论也日趋丰富,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喜剧理论源远流长的传统。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滑稽”与“谐隐” “滑稽”这个词,最早见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云:“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滑稽列传》则云淳于髡“滑稽多辩。”至于“滑稽”的含义,主要有三说。一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邹诞说)。二云“滑,音骨。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崔浩说)。三云“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以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如云滑稽也”(姚察说)。以上三解有所出入。
赵山林
关键词:喜剧创作讽刺喜剧《歌代啸》司马迁《史记》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赵山林
关键词:歌者音乐
简论“无题诗”
2002年
赵山林
关键词:无题诗思妇中国古典诗歌《吴越春秋》涂山氏大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