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全身
  • 3篇外循环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脏病
  • 2篇腰硬联合
  • 2篇腰硬联合麻
  • 2篇腰硬联合麻醉
  • 2篇移植术
  • 2篇体外循环冠状...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全身热疗

机构

  • 12篇徐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赵华斌
  • 9篇吕凯荣
  • 3篇张新花
  • 3篇王丽
  • 3篇苑玉环
  • 3篇韩洪涛
  • 2篇刘芳
  • 1篇王亚丽
  • 1篇李涛
  • 1篇刘静
  • 1篇黄继江
  • 1篇臧继荣

传媒

  • 6篇医学理论与实...
  • 4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的体会
2003年
近年来,我院对3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现将有关麻醉处理的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赵华斌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管导管血流动力学
Rastelli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麻醉管理
2012年
目的:采用Rastelli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的麻醉管理,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特点。方法:选用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方案,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实施Rastelli手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有效的心脏保护,保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稳定是成功进行麻醉管理的必要条件。
赵华斌韩洪涛王亚丽李涛黄继江
关键词:RASTELLI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麻醉管理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芬太尼和氯胺酮的临床观察
2000年
为观察芬太尼、氟胺酮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将80例择期行子宫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蛛网膜下腔分别加入10%葡萄糖溶液(C组)、芬太尼20μg(F组)、氯胺酮10mg(K组)或芬太尼20μg+氯胺酮10mg(F+K组)。在脊麻后及术中记录血压、心率、麻醉平面及牵拉反应情况;比较各组麻醉起效时间(Ti)及维持时间(Tm)。术终请外科医师和病人对麻醉情况进行评分。结果:K组Ti明显延长,但Tm与C组无明显变化;F组和F+K组的Tm明显延长,且F+K组牵拉反应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外科医师和病人对麻醉评分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伍用芬太尼或芬太尼和氯胺酮合剂可明显延长麻醉维持时间,而且后者能更好地防止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
吕凯荣赵华斌王莉
关键词: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芬太尼氯胺酮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双盲观察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研究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40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75%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试验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每组20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评分。安全性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并发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各时间段BP、HR、sPO2及麻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恢复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安全、可行的。
张新花吕凯荣王丽赵华斌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的体会
2003年
近年来,我院对3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现将有关麻醉处理的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赵华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冠心病
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高热对心脑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高热对心、脑的影响。方法采用国产ET-SPACE-Ⅱ型红外线体表照射系统。择期热疗患者16例,ASA分级Ⅱ~Ⅲ级,麻醉诱导后放置温度探头,分别在加温前、加温到41.8℃、维持41.8℃60min、复温至38℃及停机后24h等5个时间点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与升温前比较,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从加温40℃一直到复温3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氧摄取率(ERO2)在温度升高至40℃时明显下降,一直到复温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100蛋白β(S-100β)在升温40℃时明显上升,一直到复温38℃,差异显著(P<0.01);肌酸激酶同功酶(PKC-MB)和肌红蛋白(MyO)从41.8℃开始升高,一直到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升温前基本均无肌钙蛋白I(cTnI),从升温至41.8℃起开始出现cTnI,至复温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明显临床心肌损害症状。结论全身麻醉下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热疗对心脑组织无显著器质性损害。
吕凯荣赵华斌韩洪涛苑玉环刘芳
关键词:体外照射高热器官功能
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围全身热疗期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远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高热治疗(全身热疗)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方法40例ASAⅡ-Ⅲ级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择期行全身热疗患者,以热疗前cTnl≥0.3μg/L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于热疗前、麻醉诱导后、出热疗舱和热疗后6h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记录围全身热疗期心电改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h的cTnI均显著高于热疗前(P〈0.05或P〈0.01);阳性组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h时点的cTn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全身热疗后心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亦高于阴性组。结论全身热疗前cTnI升高对评价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危险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吕凯荣赵华斌韩洪涛苑玉环刘芳
关键词: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光疗法
24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2008年
张新花吕凯荣王丽赵华斌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颈部硬膜外阻滞加按摩、热敷牵引治疗颈椎病
2004年
目的优化中老年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单纯颈部硬膜外阻滞和颈部硬膜外阻滞加穴位按摩、热敷牵引综合治疗之间进行对比,结果颈部硬膜外阻滞加按摩、热敷牵引组比单纯颈部硬膜外阻滞组效果明显。而且复发率低。结论硬膜外阻滞加按摩、热敷牵引是治疗中老年颈椎病的良好方法。
刘静吕凯荣赵华斌
关键词:颈椎病硬膜外阻滞按摩热敷复发率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择期手术192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称Ⅰ组,104例,由于药物选择的不同又分为布比卡因组Ⅰa和左旋布比卡因组Ⅰb;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EA)称Ⅱ组,88例。观察麻醉平面达T10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麻醉用药总量,追加量,镇痛效果,是否辅助用药,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Ⅰ组阻滞平面达T10所用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最高阻滞平面两组无差异;所用麻醉药总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追加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全优,Ⅱ组镇痛效果优:79例,良:9例;辅助用药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收缩压下降〉35%的以Ⅱ组为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此研究中Ⅰa、Ⅰ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张新花吕凯荣王丽赵华斌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高龄髋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