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转

作品数:33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综合征
  • 7篇涎腺
  • 6篇细胞
  • 6篇涎腺组织
  • 5篇肿瘤
  • 5篇SJOEGR...
  • 4篇凋亡
  • 4篇凋亡相关
  • 4篇雄激素
  • 4篇下颌
  • 4篇激素
  • 4篇雌激素
  • 3篇蛋白
  • 3篇凋亡相关基因
  • 3篇雄激素受体
  • 3篇腮腺
  • 3篇腮腺肿瘤
  • 3篇受体
  • 3篇缺损
  • 3篇种植体

机构

  • 32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匹兹堡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张家口学院

作者

  • 33篇赵云转
  • 20篇张英怀
  • 19篇贾志宇
  • 11篇杨威
  • 8篇屈鹏飞
  • 7篇蒋崇槟
  • 7篇陈彪
  • 6篇张睿
  • 6篇范戌辉
  • 4篇张平
  • 4篇赵华平
  • 3篇王维丽
  • 3篇牛梦勇
  • 3篇唐全勇
  • 3篇李英敏
  • 2篇高麒
  • 2篇岳磊
  • 2篇王璞
  • 2篇沈舒宁
  • 2篇牛强

传媒

  • 9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激素与Sjgren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01年
近年来,性激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Sj(?)gren综合征(SS)位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第二位,具有显著的女性易感特征,性激素与SS的关系不容忽视,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赵云转王建民张英怀
关键词:SJOEGREN综合征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
Fas、FasL在Sjgren综合征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Sj gren综合征 (Sj gren’ssyndrome,SS)涎腺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情况 ,探讨SS涎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2 3例SS涎腺组织和 1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SS腺泡上皮细胞中 ,Fas、FasL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两组导管上皮细胞中 ,Fas、FasL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SS涎腺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升高。SS涎腺上皮细胞在Fas/FasL介导下过度凋亡 。
贾志宇张英怀张平蒋崇槟李英敏赵云转
关键词:涎腺组织SJOEGREN综合征腺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腺泡腺体
芳香化酶在Sjgren综合征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Sjgren综合征(Sjgren’ssyndrome,SS)涎腺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分布,探讨芳香化酶在SS性激素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并为临床上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SS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SS涎腺组织和1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SS组与正常组芳香化酶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9.57%(16/23)和32.25%(5/1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SS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存在芳香化酶的表达,芳香化酶在SS涎腺组织中表达升高。在SS涎腺组织中,过高表达的芳香化酶可能使局部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过程加剧,从而造成ER表达的升高和AR表达的下降。
贾志宇张英怀杨威张平蒋崇槟李英敏赵云转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氢氟酸酸蚀形成的两种不同微/纳米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纯钛样品经12.5 g/L氢氟酸(HF)酸蚀处理不同时间后形成的两种不同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纯钛钛片平均分为3组:A组抛光处理;B组12.5 g/L HF酸蚀1 min;C组12.5 g/L HF酸蚀15 min。X射线能谱仪分析(EDS)其表面化学成分;亲水性试验测量样品表面的接触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数评价BMMSCs在样品表面的早期黏附;SEM观察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及黏附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测定ALP活性。结果:酸蚀后的两组样品都可形成微/纳米级表面形貌且载入氟元素;酸蚀后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小于抛光组,且C组小于B组;酸蚀后的纯钛样品表面能够促进BMMSCs的黏附、增殖和ALP活性,且C组优于B组。结论:HF酸蚀使纯钛表面构建了不同结构的微/纳米形貌,载入了氟元素,可促进BMMSCs在纯钛表面的生物活性。
申明明李艳荣齐亚平付亁秦东泽梁建飞赵云转
关键词:酸蚀表面处理生物活性
舒尼替尼阻断STAT3通路抑制头颈鳞癌细胞PCI-13增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体外研究舒尼替尼对头颈鳞癌细胞系PCI-1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观察STAT1、STAT3在凋亡过程中的变化,探讨STAT3通路在舒尼替尼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尼替尼处理24、48、72 h后,应用MTT比色实验,倒置显微镜、Wright-Giems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观察PCI-13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2、4μmol/L的舒尼替尼处理2、8、16和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STAT1和3的表达,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结果舒尼替尼可明显抑制PCI-13细胞的增殖,其最高抑制率可达92%,各浓度用药组不同处理时间之间生长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同时舒尼替尼可诱导PCI-13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P<0.05)。舒尼替尼不影响p-STAT1的表达(P>0.05),但是可以显著抑制p-STAT3的表达,这种抑制存在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舒尼替尼不但能够抑制PCI-1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而且能够抑制PCI-13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减少其激活。提示舒尼替尼诱导PCI-13细胞凋亡可能由STAT/JAK途径介导。
贾志宇赵云转屈鹏飞张英怀Lim ChweemingRobert L Ferris
关键词:舒尼替尼头颈癌增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莱菔硫烷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STAT1,STAT3)的影响,探讨STAT/JAK途径在SFN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0、20、40μmol/L的SFN处理3、6、12、24 h。为检测IL-6诱导的STAT3激活情况,用20、40μmol/L的SFN处理24 h,再用50 ng/ml的IL-6处理15min。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分别获取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STAT(p-STAT)1和3的表达。结果:SFN对pSTAT1表达无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p-STAT3的表达,还可以抑制IL-6诱导的p-STAT3的升高,这种抑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FN能够抑制PCI-13细胞中的STAT3的磷酸化水平,减少其构成性激活和IL-6诱导的激活,提示SFN诱导PCI-13细胞凋亡可能由STAT/JAK途径介导。
贾志宇赵云转王维丽张英怀Chweeming LimRobert L Ferris
关键词:莱菔硫烷头颈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流式细胞术
两种微/纳米化处理对钛种植体表面理化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纯钛经氢氟酸酸蚀+阳极氧化及氢氟酸酸蚀+磁控溅射处理后纯钛表面涂层的理化性能。方法:30个纯钛钛片平均分成两组,A组进行氢氟酸酸蚀+阳极氧化处理,B组进行氢氟酸酸蚀+磁控溅射处理。处理后的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学显微镜(AFM)观察其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物相(XRD)观察表面化学成分,通过环氧树脂对接拉伸实验检测涂层的结合强度。结果:SEM显示两种表面处理后都可形成微/纳米级表面形貌,其中A组表面形貌为纳米管;B组表面形貌为纳米柱。AFM显示两种表面处理后形成的微/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相近。EDS显示两种处理的表面都载入氟元素,其中B组以钛酸锶为靶材进行溅射后,表面载入锶元素。XRD显示两种表面主要晶相均为α钛。环氧树脂对接拉伸实验显示B组结合强度高于A组(P<0.01)。结论:两种处理方法在纯钛表面构建了不同结构的微/纳米涂层,其中氢氟酸酸蚀+磁控溅射表面载入锶元素,但都未形成新的晶相。磁控溅射组涂层的结合强度优于阳极氧化组。
牛强高麒王丽华沈舒宁申明明赵云转
关键词:纯钛磁控溅射阳极氧化
儿童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
目的探讨16岁以下儿童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13年间住院治疗的26例儿童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26例儿童唾液腺上皮性肿瘤中良性肿瘤19例(73.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7例(26.9%),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多见。肿瘤最常发生在腮腺,共14例,其次是腭部小唾液腺,6例。26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3年以上的随访,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一例复发。结论儿童唾液腺上皮性肿瘤以腮腺最为多发,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比例较成人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密玮李金恒张睿赵云转张英怀贾志宇
关键词: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儿童
术前CT血管造影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口腔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术前超声造影(CEUS)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研究组行术前CTA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比较2组术前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探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性,记录2组制备皮瓣手术情况及腹壁浅动脉管径检查情况,比较2组围术期血液应激反应指标、咀嚼肌肌电活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38例、研究组39例行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术前CEUS三维重建探查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30%、100%,研究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43%、100%。2组制备皮瓣时间、皮瓣大小、腹壁浅动脉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高于术中实际测量值(P<0.05),研究组术前、术中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3d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3个月静息时、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口均一期愈合,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探查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方面,术前CEUS三维重建技术、CTA三维重建技术与术中解剖结构探查一致率均较高,2种术前检查用于手术可取得相近效果。
孙晨曦赵云转
关键词:口腔肿瘤腹壁浅动脉CT血管造影
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中解除邻牙阻力的策略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解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解除邻牙阻力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双侧下颌近中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0例(19~42岁),一侧为传统拔牙阻,另一侧为切割预设计组。在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斜切法、全牙冠垂直切割法、纵行切割法、横切联合纵向切割法拔除近中阻生智齿。同一患者两次拔牙间隔2周。术后7 d复诊或随访。结果:切割预设计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手术时间大于60 min、张口度小于二横指的患者数少(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的例数多(P<0.05)。结论:根据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邻牙阻力不同,采用上述不同的切割拔牙法,可顺利完成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拔除。
屈鹏飞杨威贾志宇赵云转陈彪张睿范戌辉岳磊张文娟张英怀
关键词:下颌近中阻生智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