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红宇

作品数:52 被引量:27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肝炎
  • 20篇病毒
  • 18篇乙型
  • 17篇乙型肝炎
  • 13篇细胞
  • 13篇基因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噬菌体
  • 9篇菌体
  • 8篇噬菌体表面展...
  • 8篇噬菌体表面展...
  • 8篇树突
  • 8篇树突状
  • 8篇树突状细胞
  • 8篇体表
  • 8篇腺病
  • 8篇腺病毒
  • 8篇酶蛋白
  • 8篇功能区

机构

  • 4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0篇浙江大学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52篇贾红宇
  • 22篇陈智
  • 16篇周林福
  • 13篇朱海红
  • 10篇杨益大
  • 9篇黄茵
  • 5篇许晓燕
  • 5篇盛吉芳
  • 5篇郑临
  • 4篇蔡玲斐
  • 3篇陈峰
  • 3篇吴炜
  • 3篇马葵芬
  • 3篇卢安卫
  • 3篇徐世国
  • 3篇蒋建文
  • 2篇骆东辉
  • 2篇周承
  • 2篇刘继洪
  • 2篇李兰娟

传媒

  • 5篇中国感染控制...
  • 5篇中华临床感染...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2005年浙...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蛋白YMDD功能区的抑制肽及应用
一种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蛋白YMDD功能区的抑制肽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用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蛋白YMDD功能区的短肽作为靶位,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与所述靶位特异性结合的肽,本发明筛选的三种抑制...
朱海红周林福贾红宇陈智
文献传递
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BALB/c小鼠抗HBV免疫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体内外免疫刺激活性和诱导小鼠抗HBV免疫的特点。方法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HBsAg重组腺病毒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的刺激活性;或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小鼠后,LDH法测定脾细胞CTL活性,放免法检测血清抗- HBs;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自体MLR中及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果DC/Ad-S、DC/HBsAg和各对照组DC之间的表型和M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均刺激TH和Tc分泌IFN-γ。DC/Ad-S免疫后2周能诱导比DNA疫苗更强产生IFN-γ的TH(P<0.05),以及比DC/HBsAg和DNA疫苗更强分泌IFN-γ的Tc(均P<0.01)和特异性CTL(P<0.05,P<0.01)。但DC/Ad-S和DC/HBsAg诱导的CTL反应及Tc分泌IFN-γ在免疫后4周均明显减弱,且诱导抗-HBs作用弱于DNA疫苗。结论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及DNA疫苗能诱导更强的TH1/Tc1(Ⅰ型)细胞免疫和特异性CTL反应,是诱导抗HBV细胞免疫的有效刺激细胞。
黄茵陈智贾红宇吴伟蔡玲斐周承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树突状细胞腺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基于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构功能分析的霍乱弧菌基因分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描述和分类自然发生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的多态性,及时提供潜在有用的霍乱诊断、疫苗研制和流行病学信息。方法:采用生物信息频谱分析平台,同时包括Clustal W,MEGA和PyMOL分析法,对245个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及基因分型特性的研究。结果:所分析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103个氨基酸区域有共同的信息频谱特征,其主峰特征为F(0.3333,19),显示了霍乱菌株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共同作用模式。霍乱毒素B亚单位蛋白的T68I氨基酸残基关键变异明显增加了F(0.3333)的特征峰高,可能对"人类"作用的模式有较大影响。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了19个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序列多态。基于以上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19个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参考株(569B)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为1a(CTBgenotype 1a)。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参考株(N16961)和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的参考株(4260B)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都为2a(CTB genotype 2a)。结论:以上内容可对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的多态性提供更好的理解;提供了对霍乱毒素B亚单位分子变异监测的一个技术和方案;可为今后预防和处置霍乱弧菌的感染和流行,进一步扩展了鉴别潜在的免疫、治疗和诊断的分子靶标的可能性。
王志刚朱水荣张俊彦阮卫程洁贾红宇包其郁张政
关键词:霍乱弧菌霍乱毒素基因型
sIL-2R、TNF-a、IL-10、IL-18等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发病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1、研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2、研究干扰素(IFN)治疗对机体免疫功...
贾红宇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SIL-2RTNF-AIL-10IL-18
文献传递
糖尿病对COVID-19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从而确定糖尿病是否是COVID-19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省2020年1月17日—2月7日确诊为COVID-19的856例住院病例,其中64例合并糖尿病,对合并糖尿病及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收集的64例糖尿病患者年龄(58.1±11.2)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1),起病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89.1%)、咳嗽(71.9%)、咳痰(39.1%)及乏力(25.0%),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P=0.047)。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与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P<0.05),重症病例的比例也更高,且更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0.01)。在调整了吸烟和性别因素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到达复合终点(包括因病情进展进入ICU、休克、机械通气及死亡)风险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危险比(HR)为3.50,95%置信区间(CI)为1.51~8.1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年龄大,重症病例比例高且更容易导致严重不良结局,应该将糖尿病视为COVID-19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叶婵媛张珊妍章晓莉顾珏清金辞量贾红宇杨益大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尿病流行病学
172例手足口病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和脑炎等并发症.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1].今年3月份以来,手足口病在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发生局部流行.
袁雯霞余春艳王晓燕贾红宇袁天明盛吉芳黄建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脊髓膜炎传染病管理皮肤黏膜无菌性疱疹
鸭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结合模拟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4年
目的 构建与鸭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 (DHBVP)特异性结合的模拟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为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染原代培养鸭肝细胞研究模拟肽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出来的能特异性结合DHBVP的模拟肽基因为模板 ,扩增模拟肽基因片段 ,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 模拟肽基因 (pEGFP N1 M)。 结果 经鉴定 ,目的基因片段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载体 pEGFP N1中 ,序列正确 ,对码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EGFP N1 M。
周春仙周林福骆东辉朱坚贾红宇
关键词:模拟肽克隆
抗病毒/免疫调节新方案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普通干扰素(IFN)α-2b、阿德福韦酯(ADV)、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HBeAg阳性初治CHB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四组,单用IFNα-2b治疗组(A组,60例),IFNα-2b+ADV治疗组(B组,60例),IFNα-2b+ADV+GM-CSF治疗组(C组,60例),IFNα-2b+ADV+GM-CSF+乙型肝炎疫苗治疗组(D组,60例),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四组在HBsAg血清学应答、HBeAg血清学应答、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组织学应答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相关疗效。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BsAg血清学应答方面,治疗至48周,D组的HBsAg转阴率明显高于A、B组(χ2=8.634和8.634,P值均〈0.01),D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A、B组(χ2=7.149和7.149,P值均〈0.01),C、D组HBsAg较基线下降率高于A组(t=4.194和4.508,P值均〈0.01);随访观察至24周,HBsAg转阴率结果与治疗至48周相同,D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A、B组(χ2=8.634和8.634,P值均〈0.01),C、D组的HBsAg较基线水平的下降率高于A组(t=4.546和4.969,P值均〈0.01)。在HBeAg血清学应答方面,治疗至48周,D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χ2=8.792,P〈0.01),C、D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组(χ2=7.064和10.159,P值均〈0.01);随访观察至24周,C、D组的HBeAg转阴率均高于A组(χ2=10.159和13.713,P值均〈0.01),D组的HBeAg转阴率高于B组(χ2=8.155,P〈0.01),C、D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组(χ2=10.506和12.857,P值均〈0.01)。在病毒学应答方面,治疗至48周,B、C、D组的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A组(χ2=12.452、17.062和20.670,P值均〈0.01);随访观察至24
胡梦琳贾红宇章晓莉杨益大
关键词:肝炎乙型免疫调节乙型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危及患者生命。CHB患者易并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或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这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肾脏安全性。根据目前相关指南推荐,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者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优先选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或丙酚替诺福韦,但这几种抗HBV药物各有利弊,如何在CHB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中进行抗病毒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同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以便早期识别肾功能损害。本文就CHB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抗HBV治疗引起肾脏损害的风险,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肾功能监测等作一综述。
顾珏清贾红宇章晓莉叶婵媛杨益大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抗病毒治疗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率的新方法和新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反复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或肝衰竭。目前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虽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由于不能破坏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仍面临HBsAg清除率低、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难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或临床治愈)。新型药物及生物制剂的兴起为CHB实现功能性治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CHB功能性治愈的新方法及方案作一阐述。
章晓莉贾红宇蔡欢杨益大
关键词:慢性肝炎病毒乙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