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得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电气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电化学
  • 9篇OH
  • 8篇电化学性能
  • 5篇非晶
  • 5篇NI
  • 5篇掺杂
  • 4篇氢氧化镍
  • 4篇稀土
  • 4篇晶态
  • 4篇非晶态
  • 3篇正极
  • 3篇稀土掺杂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氧化镍
  • 2篇正极材料
  • 2篇氢氧化
  • 2篇微乳液
  • 2篇纳米
  • 2篇非晶态氢氧化...
  • 2篇非晶相

机构

  • 12篇桂林工学院

作者

  • 12篇刘长久
  • 12篇谷得龙
  • 6篇刘爱芳
  • 5篇宋莎
  • 3篇吴华斌
  • 3篇王慧景
  • 3篇孙丹
  • 3篇尚伟
  • 2篇李继春
  • 2篇易凌英
  • 1篇曹裕刚
  • 1篇袁贵发

传媒

  • 3篇桂林工学院学...
  • 3篇第十四次全国...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晶态纳米Ni(OH)<,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自1982年Boutonnet等人利用反胶束法成功制备金属纳米颗粒以来,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已经成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微乳液法,从非晶态的角度出发制备非晶态纳米Ni(OH)<,2>,并研究了...
谷得龙刘长久刘爱芳宋莎
关键词:微乳液法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文献传递
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_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Tween-80/n-C4H9OH/c-C6H12/NiSO4水溶液体系,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级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XRD、SAED、SEM、TEM、EDS、Raman、IR,粒度分析和比表面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结构形态表征,并对其充放电性能和交流阻抗谱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适量稀土元素Y的掺入使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的结构缺陷增多、无序性增强,平均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降低其溶液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和Warburg阻抗,从而提高其放电比容量。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以0.2C充放电,终止电压为1.0V,当掺杂Y的质量分数为4%时,放电比容量达到333.3mAh/g。
刘长久孙丹谷得龙吴华斌
关键词:微乳液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钕掺杂非晶态Ni(OH)_2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Nd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Raman,XRD,SEM和IR对其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交流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Nd的掺入使非晶态氢氧化镍结构缺陷增多,无序性增强,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提高。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在恒流80 mA.g-1下充电5 h,40 mA.g-1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40 V,开路电位为1.474 V,放电容量高达348.89 mAh.g-1,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谷得龙刘长久刘爱芳
关键词:ND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稀土
Cl^-和Al^(3+)复合掺杂α-Ni(OH)_2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化学反应共沉淀法制备出Cl-和Al3+阴阳离子复合掺杂的α-Ni(OH)2粉体材料。对其进行了微结构表征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材料具有较多的微结构缺陷,用作MH-Ni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阻抗较小、质子迁移能力强。电池在以80 mA/g恒电流充电5 h,40 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其放电比容量达344.3 mAh/g,且放电工作电压稳定,循环可逆性较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刘爱芳刘长久谷得龙宋莎
关键词:Α-NI(OH)2电化学性能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铝掺杂α-Ni(OH)<,2>的控制条件
氢氧化镍已经被广泛应用为充电碱性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情况下,电极循环中会涉及到β-(Ⅱ)/β-(Ⅲ)和α/γ相的转换。目前普遍认为α/γ相转换循环比β(Ⅱ)/β(Ⅲ)循环更有利于电池性能的提高,但是α-Ni(OH)<,2...
宋莎刘长久刘爱芳谷得龙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法铝掺杂氢氧化镍正极材料
文献传递
稀土掺杂非晶态Ni(OH)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全球信息业的迅速发展,便携式电器、电子设备的普及,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金属氢氧化镍电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广泛应用的Cd-Ni,Zn-Ni,Fe-Ni,其中以贮氢合金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刘长久谷得龙尚伟王慧景李继春易凌英
关键词:稀土元素非晶态电化学性能
Cu(Ⅱ)和Fe(Ⅲ)掺杂非晶相Ni(OH)_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Cu(Ⅱ)和Fe(Ⅲ)复合掺杂的非晶相氢氧化镍。利用XRD、SEM、EDS、Raman光谱测试分析样品的结构形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Ⅱ)和Fe(Ⅲ)较好的溶于Ni(OH)2的微结构内部,样品粉体材料微粒均匀,微结构无序性强、缺陷较多。在制备体系采用在55℃、pH=11,搅拌反应2 h的工艺条件下,复合掺杂比Fe为3%、Cu为5%(质量分数)所制备样品合成的电极,在80 mA/g恒电流充电5 h,40 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353.82 mAh/g,放电平台为1.268 V,电极材料结构稳定,循环可逆性良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孙丹刘长久吴华斌谷得龙
关键词:CU微结构电化学性能
电沉积Ni-Nd-P非晶态合金的工艺研究
本文采用电沉积法研究了非晶合金Ni-Nd-P复合电镀的工艺条件和镀层耐腐蚀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3 A/cm2,PH值为0.5-2.5,亚磷酸浓度为30 g/L.在优化施镀条件下可...
尚伟刘长久谷得龙曹裕刚
关键词:电沉积非晶相耐蚀性能
文献传递
掺杂Co(Ⅱ)非晶态Ni(OH)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Co非晶态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对其晶态、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材料合成条件对其充放电等性能的影响,讨论其相应的作用机理,并测定了合成掺杂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所制材料样品的氧化还原可逆循环性和稳定性好:样品电极在恒流100 mA/g下充电4 h,50 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40 V,放电比容量达317.75 mAh/g,电化学活性较高.
王慧景刘长久刘爱芳宋莎袁贵发谷得龙
关键词: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纳米非晶态Ni(OH)_2电极材料的稀土掺杂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提高镍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稀土Ce掺杂纳米级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Raman,XRD,SEM和TEM对其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交流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性能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掺入适量的Ce可以进一步增强纳米非晶态氢氧化镍的无序性并且使颗粒细化,进而使其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降低,电化学活性明显增强。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以0.2 C充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当掺杂Ce的质量分数为4%时,其放电比容量达到336.7 mAh/g,这明显高于晶态β-氢氧化镍电极材料289 mAh/g的理论容量,说明纳米非晶态氢氧化镍作为高活性电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刘长久谷得龙孙丹吴华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