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诸葛洪祥

作品数:150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6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吸虫
  • 30篇血吸虫
  • 21篇日本血吸虫
  • 16篇细胞
  • 15篇消毒
  • 15篇病毒
  • 12篇针筒
  • 12篇消毒装置
  • 9篇针头
  • 9篇试管
  • 9篇消毒盒
  • 9篇免疫
  • 9篇化验单
  • 8篇止血
  • 8篇止血带
  • 8篇浸泡
  • 7篇尾蚴
  • 6篇医护
  • 6篇医护人员
  • 6篇染色

机构

  • 139篇苏州大学
  • 11篇苏州医学院
  • 6篇江苏省血吸虫...
  • 5篇苏州市第五人...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南阳医学高等...
  • 2篇卫生部
  • 2篇淮南工业学院
  • 2篇日本爱媛大学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长崎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作者

  • 150篇诸葛洪祥
  • 58篇朱远见
  • 30篇周霞
  • 21篇黄继磊
  • 16篇龚唯
  • 14篇陈明中
  • 12篇梁幼生
  • 11篇仰梦佳
  • 10篇许菊
  • 10篇许静
  • 10篇孟阳春
  • 10篇骆伟
  • 10篇杨英楠
  • 8篇张梦寒
  • 8篇吕大兵
  • 7篇毛月芹
  • 7篇许琼明
  • 7篇葛清鹏
  • 7篇黄利红
  • 7篇黄学文

传媒

  • 14篇中国人兽共患...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9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江苏医药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25篇2014
  • 2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该生物安全柜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可向内打开的隔离门,该消毒装置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负压抽风柜、设于负压抽风柜中的高压消毒筒、收容在高压消毒筒中的传递筒,传递筒...
诸葛洪祥朱远见诸葛纯一张梦寒许飞黄学文程绣李明
文献传递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的表达及产物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研究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 [CA(1~ 8) -MA(1~ 12 ) ]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抗菌肽的人工基因克隆到具有自切割功能的表达载体 pTYB12上 ,并在大肠杆菌 (E .coli)BL2 1(DE3 )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用几丁质树脂进行了亲和吸附 ,自切割后洗脱得到抗菌肽 ,进行透析以去除盐类物质 ,最后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 [CA(1~ 8) -MA(1~ 12 ) ]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具有抗菌活性 。
周霞诸葛洪祥江培羽
关键词:重组基因大肠杆菌分泌表达活性测定
BTW5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的杀灭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BTW5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8 d后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感染5周后用同法收集雌、雄成虫,分别体外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BTW5连续培养3 d,观察虫体死亡及活力降低情况,并设空白对照组。对虫体进行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结果在含不同浓度BTW5的DMEM培养液中,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的死亡率与活力降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盐酸卡红染色直观显示BTW5对雌雄虫的体表和肠管有损伤作用,另外对雌虫的卵巢也有损伤。结论BTW5具有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作用。
刘晨晨张静高思佳周霞龚唯杨世林许琼明诸葛洪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杀灭效果体外培养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BALB/c小鼠早期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与正常感染小鼠早期免疫活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比较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小鼠与正常感染小鼠早期脾组织和/或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T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差异及脾细胞和外周血中CD3+CD25+/CD3+T细胞比例,分析T细胞免疫活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在感染后7d,脾细胞中的CD3+CD25+/CD3+T细胞比例致弱尾蚴免疫组为(19.52±3.65)%,明显低于正常感染组的(22.12±3.24)%;而在第14、21天,致弱尾蚴免疫组这一比例分别为(28.73±3.94)%和(26.43±0.40)%,均高于正常感染组的(13.68±3.64)%和(14.42±2.24)%。在攻击感染后7、14、21d,致弱尾蚴免疫组与正常感染组小鼠在肺组织中的CD11c+DC表达率分别为(1.05±0.16)%和(0.96±0.15)%、(1.34±0.15)%和(1.09±0.17)%、(1.49±0.14)%和(0.97±0.16)%,脾组织中CD11c+DC表达率分别为(2.05±0.26)%和(1.95±0.18)%、(2.24±0.25)%和(2.17±0.25)%、(2.18±0.26)%和(2.06±0.18)%。在攻击感染后7、14、21d,致弱尾蚴免疫组与正常感染组小鼠在肺组织中CD25+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24±0.13)%和(1.17±0.16)%、(1.48±0.11)%和(1.25±0.13)%、(1.55±0.14)%和(0.97±0.12)%,脾组织中CD25+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25±0.22)%和(2.93±0.20)%、(4.57±0.23)%和(3.69±0.24)%、(4.28±0.24)%和(3.86±0.26)%,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小鼠较正常感染小鼠在攻击感染后第7、14、21天能在肺组织募集更多的CD11c+DC并激活更多的CD25+T细胞。结论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在攻击感染后14、21d,小鼠体内T细胞激活程度和肺部DC活化程度均高于正常感染组,提示致弱尾蚴在肺部可募集更多抗原递呈细胞并使之活化。
周霞邱玉华龚唯刘晨晨张静骆伟诸葛洪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致弱尾蚴树突状细胞T细胞免疫应答小鼠
5种方法提取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5种方法提取弓形虫速殖子基因组DNA,比较其效果。方法分别以试剂盒法、直接裂解法、煮沸法、酚-氯仿法和盐析法提取10倍系列稀释的弓形虫速殖子DNA,通过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比较其效果。结果酚-氯仿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煮沸法、盐析法、直接裂解法和试剂盒法依次降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出由直接裂解法、酚-氯仿法、盐析法提取1×106个速殖子的基因组DNA;试剂盒法、直接裂解法、煮沸法、酚-氯仿法、盐析法提取的DNA经PCR扩增可检测最少速殖子的数量依次为1×104,无目的条带,1×102,1×101,1×103个。结论酚-氯仿提取的DNA纯度高,用于PCR扩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相对繁琐;煮沸法操作简单,与除酚-氯仿法外其他3种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它3种方法提取的DNA纯度不高,用于PCR扩增的效果不如前面2种。
沈海英王廷安周永华李冬娜申云侠诸葛洪祥
关键词:弓形虫速殖子DNA提取PCR电泳
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近年来,在WHO倡导的血吸虫病二元化防治策略的指导下,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日渐深入,研究者力求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其遗传、进化、生物地理分布、生殖、免疫、代谢、诊断机制,探求其如何成为血吸虫的适宜中间宿主。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为监测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便捷服务,但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为血防工作带来不确定影响,其长期效应仍在观测之中。在灭螺方面,高效低毒的化学灭螺药在继续筛选中,生物灭螺和无害化钉螺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该文主要对血吸虫中间宿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红梅诸葛洪祥
关键词:血吸虫病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该生物安全柜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可向内打开的隔离门,该消毒装置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负压抽风柜、设于负压抽风柜中的高压消毒筒、收容在高压消毒筒中的传递筒,传...
诸葛洪祥朱远见诸葛纯一张梦寒许飞黄学文程绣李明
文献传递
深切怀念李允鹤和孟阳春两位教授
2014年
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李允鹤教授和孟阳春教授因病于2013年7月28日与世长辞.均享年87岁。李允鹤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医学蠕虫学家,医学教育家,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任血吸虫病诊断研究窜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诸葛洪祥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医学蠕虫学医学教育家寄生虫学
一种浸泡消毒装置
<B>本实用新型公开了</B> <B>一种浸泡消毒装置,该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该消毒箱包括具有内腔的箱体、可转动地打开或闭合地设置在上述箱体上的箱盖,箱盖上悬挂有能够收容在箱体的内腔中的第一消毒盒,第一消毒盒的底部开设有...
朱远见孙敏孙艳苏进秀陈婕诸葛洪祥黄继磊王素蓉仰梦佳
文献传递
钉螺血淋巴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获取钉螺血淋巴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形态结构,研究其免疫等相关功能。方法参照外周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的悬浮收集法,获取钉螺血淋巴细胞,经Giemsa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血淋巴细胞经结晶紫染色后分别计数悬浮法、传统压片法及针刺法获取的血淋巴细胞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取冻融的血淋巴细胞上清进行免疫沉淀、抑菌、吞噬杀菌实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血淋巴细胞蛋白组份相对分子质量(Mr)。结果钉螺血淋巴细胞分为圆形有丝状伪足、嗜酸性圆形无丝状伪足、嗜碱性圆形无丝状伪足和梭形细胞4种形态,平均直径依次约为10.93、6.13、6.08及11.06μm,各约占细胞总数的50%、30%、5%及15%。每只钉螺悬浮法、传统压片法及针刺法获取的血淋巴细胞均数分别为1.50、0.66及0.03万/ml。悬浮法与传统压片法、与针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47,P<0.01)。进一步Dunnett-t检验,悬浮法与压片法、与针刺法的血淋巴细胞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7,t2=24.50,两组P<0.01)。血淋巴上清与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反应出现絮状沉淀.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出现明显的抑菌圈,血淋巴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和杀菌率分别为86%和46%。血淋巴细胞蛋白组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r112 300、107 100、97 200、73 500、60000及12 000。结论悬浮法可获得大量钉螺血淋巴细胞,其具有沉淀SEA、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生长。以及吞噬杀灭白色念珠菌等免疫功能。
张红梅诸葛洪祥王玉芳龚唯陆祥彬黄利红
关键词:钉螺血淋巴细胞抑菌SDS-PAGE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