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晋源

作品数:88 被引量:406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理学
  • 11篇电气工程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8篇燃烧
  • 37篇锅炉
  • 12篇切向燃烧
  • 10篇燃烧锅炉
  • 10篇煤粉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8篇旋风分离器
  • 8篇燃烧器
  • 7篇切向炉
  • 7篇切向燃烧锅炉
  • 6篇流场
  • 6篇炉膛
  • 5篇电厂
  • 5篇电站
  • 5篇两相流
  • 5篇炉内
  • 5篇发电
  • 5篇除尘
  • 4篇大型电站

机构

  • 7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东南大学
  • 6篇交通大学
  • 6篇东方锅炉(集...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华北电力学院
  • 3篇上海发电设备...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矿业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电力部
  • 1篇西安云鹏热力...

作者

  • 86篇许晋源
  • 25篇何伯述
  • 19篇刁永发
  • 11篇陈昌和
  • 10篇李彦鹏
  • 9篇沈恒根
  • 9篇张强
  • 7篇徐通模
  • 7篇顾璠
  • 5篇张文宏
  • 5篇丁士发
  • 4篇沈滨
  • 4篇阎维平
  • 4篇金巍巍
  • 4篇刘泰生
  • 3篇惠世恩
  • 3篇徐益谦
  • 3篇曹汉鼎
  • 2篇许世森
  • 2篇胡兴胜

传媒

  • 12篇动力工程
  • 11篇热能动力工程
  • 7篇中国电机工程...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热力发电
  • 2篇化工机械
  • 2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东方锅炉
  • 2篇第二届大型火...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汽车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学院...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电力
  • 1篇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4
  • 12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6篇1999
  • 11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锅炉着火稳定性及其有关技术发展被引量:7
1999年
燃烧设备的起码要求是要保持着火的稳定性,我国在火焰稳定技术上发展很快,尤其是各种煤粉燃烧器及其稳燃技术研究成果很多,文中综述了现行的稳燃理论和技术,介绍了目前所应用的燃烧器及适用情况。
何伯述张文宏许晋源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燃烧稳定性着火稳定性
渠氏传热技术的作用
2003年
本文从传热学的角度对渠氏传热技术(或称无机传热技术,supertube)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渠氏传热技术是可信的新技术.国家科技部已支持推广渠氏传热技术。文末展望了渠氏传热技术在各种工业的前景。
许晋源
关键词:无机传热技术热管
夹心风对炉内热负荷分布的影响
1995年
通过试验研究了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内的热负荷分布情况,比较了投入与不投入夹心风时炉内热负荷分布的变化。试验在一小型热态模拟试验台上进行,使用了一种自制的辐射式热流计。试验所用燃料为铜川贫煤。结果表明,投入夹心风后炉内热负荷沿炉膛高度方向的衰减速度加快。
郭宏生徐通模惠世恩许晋源
关键词:传热燃烧
大型电厂锅炉二次风反切方式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采用指数格式和虚拟时间步法对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 ,用空度方法处理流场中的屏式受热面 ,而假扩散则由解析方法消除 ,用SIMPLEC算法求解离散代数方程。研究了某 2 0 2 3t/h锅炉冷态模型中二次风采用集中反切和分散反切两种反切方式时炉内流场的特点 ,计算结果与首次基金项目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 95JB110 1)。采用六线涡量探针测量得到的炉内流场进行了对比 ,两者基本吻合。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炉 (切向炉 )而言 ,引起水平烟道入口存在流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角动量流率 (AMFR)在水平烟道入口尚有较大的残余。计算结果显示 ,由于两种反切方式下各自流场结构特点不同 ,因而AMFR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最大值不同 ,沿炉膛高度的衰减规律也不同 ,分散反切方式比集中反切方式更能有效地防止炉内气流贴壁 ,对降低水平烟道入口的流速偏差也是有效的。
何伯述丁士发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大型电厂锅炉二次风
煤矿开发建设中的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
1991年
本文综述了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在煤矿开发建设中的应用,并对我省陕西北部产煤区如何利用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制订长远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出了初步设想。一、前言能源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源问题的科学。能源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想分析能源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分析复杂现象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然后建立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由此建立综合性的运筹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寻找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优方案。
赵福宇俞保安许晋源
关键词:煤矿能源系统工程
轴对称进口回转通道对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针对单进口旋风分离器内气流轴不对称问题,将单进口旋风分离器入口方式改造为轴对称型回转通道形式(即采用双进口与单进口等长通道长度的新型切向进气方式),从旋风分离器的进风量、入口含尘量及阻力损失等方面,分析了轴对称型进口回转通道对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的影响。分级分离效率的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不仅优于单进口。
刁永发金巍巍沈恒根许晋源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轴对称
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数值计算中两相耦合迭代收敛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作者在采用分散颗粒群轨道模型对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进行的数值计算中,对气固两相间的能量及质量的耦合迭代原理及收敛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能促进和加速两相耦合收敛的迭代计算方法,成功地克服了在较高煤粉浓度燃烧计算中两相耦合迭代不收敛或发散的问题.
阎维平徐通模许晋源
关键词:煤粉燃烧迭代方法燃烧过程
神俯烟煤煤岩组分再燃烧还原NO_x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再燃烧是一种成熟的低NOx 燃烧技术 ,它是利用燃料分级 ,形成还原性气氛 ,迫使NOx 分解 .本文从煤岩学的观点 ,讨论了以神俯烟煤作为再燃燃料的再燃烧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神俯煤镜质组对还原NOx 有利 ,是活性组分 ;丝质组是惰性组分 .并讨论了工程应用 。
张强李彦鹏顾璠徐益谦许晋源
关键词:烟煤氮氧化物煤岩组分再燃烧氧化氮
角动量流率在大容量锅炉受热面超温爆管改造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华能德州电厂 3号炉自投运以来 ,其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发生多起受热面超温爆管事故 ,已影响了电厂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虽经多次技术改造 ,效果甚微。作者采用烟气侧和蒸汽侧相结合的方法 ,解决了此难题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改造方案已推广到华能德洲电厂的其它锅炉 ,均取得了成功。图 7表 1参
丁士发陈朝松刘平元胡兴胜陶丽曹汉鼎许晋源
关键词:锅炉超温爆管热偏差
大型电站锅炉多组小屏绕流的数学模型
2003年
引入“旋涡层”概念,炉深方向沿前屏分布着旋涡层,薄板翼导流,炉内右半部分的旋涡层削弱网格涡的速度环量。旋转上升气流绕流前屏,在其表面和尾部分别形成附着涡和分离涡;采用镜像法处理炉膛固壁对涡运动的影响。考虑炉内大残旋网格涡的切向速度;附着涡、分离涡及镜像涡的诱导速度,首次建立了多组小屏绕流的数学模型,并对HG-2008/18.2-YM2型锅炉等温模型进行理论计算。计算表明:后屏入口的速度右侧高左侧低,右侧镜像附着涡和分离涡诱导的速度,使后屏入口右侧速度升高。六线涡量探针所测涡量场表明:炉内螺旋上升气流绕流薄板翼,在前屏尾部,确实产生了分离涡;且后屏入口速度场,也表现为右侧高左侧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定性吻合,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分析小屏尾部分离涡对水平烟道左右侧速度偏差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刁永发何伯述金巍巍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大型电站锅炉数学模型屏式过热器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