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淑仪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载药
  • 2篇载药纳米微粒
  • 2篇微粒
  • 2篇胃癌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肝癌
  • 2篇阿霉素
  • 2篇表阿霉素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调控
  • 1篇增殖抑制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体外

机构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杨峰
  • 4篇王金林
  • 4篇袁淑仪
  • 3篇庞泓
  • 2篇陈卓林
  • 2篇龚时文
  • 2篇黄青
  • 2篇黄国祥
  • 1篇王志勇
  • 1篇李涛
  • 1篇曾朝辉
  • 1篇魏培
  • 1篇彭伟谦
  • 1篇叶立青
  • 1篇黎伟忠

传媒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热CO2气腹对胃癌腹腔种植转移的影响
王金林叶跟榕李涛王志勇曾朝辉魏培杨峰袁淑仪李柱威黄青叶立青黎伟忠庞泓陈卓林彭伟谦
该项目为2010年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重点项目(编号20101051500101)。普外、微创领域。胃癌腹腔种植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广泛应用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及其联合细胞减容术,启发了腹腔镜手术...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腹腔种植转移腹腔镜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观察E-ADM-Ab-NPs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特点,观察药物的靶向抗肿瘤效应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E-ADM-Ab-NPs保留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E-ADM-Ab-NPs组肿瘤组织中的E-ADM浓度为(31.85±4.78)mg/kg,显著高于E-ADM-NPs组(P<0.05);E-ADM-Ab-NPs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为60.69%和58.54%,较E-ADM-NPs组和E-ADM原药组均明显增强(P<0.05);且E-ADM-Ab-NPs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DM原药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42.68%,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升高88.06%(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免疫活性,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呈导向性分布,可提高E-ADM的疗效并有效降低E-ADM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靶向制剂。
杨峰黄国祥袁淑仪庞泓王金林龚时文
关键词:表阿霉素载药纳米微粒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给药
热CO_2处理树突状细胞源性外体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DC)源性外泌体(DEX)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处理DC2.4细胞后,提取DEX并通过透射电镜鉴定其形态。体外培养胃癌AGS细胞,用各组DEX干预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GS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GS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p-AKT和bcl-2的活性。结果成功提取DEX,热CO2气腹组AGS细胞的增殖率为54.73±2.04%,与单纯热处理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CO2气腹组AGS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热CO2气腹组p-AKT和bcl-2相对活性为41.28±2.31%和36.49±1.92%。结论热CO2处理DC后,DEX能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活化和bcl-2表达及活性的降低有关。
杨峰王金林袁淑仪陈卓林黄青李柱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胃癌增殖抑制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表阿霉素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的抗体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体外释药量,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E-ADM-Ab-NPs的平均粒径为(190±21)nm,抗体活性保存良好;体外释药试验表明,E-ADM-Ab-NPs具有缓释特性,10d累积释药量可达93.46%;E-ADM的体外杀伤效应在1~6d呈时间依赖性,而E-ADM-Ab-NPs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性,6d时两者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和免疫活性,可延长表阿霉素(E-ADM)对人肝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且并未影响E-ADM的生物学活性。
杨峰黄国祥袁淑仪庞泓王金林龚时文
关键词:表阿霉素载药纳米微粒缓释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