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艳萍

作品数:27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5篇细胞
  • 15篇急性
  • 7篇染色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髓系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染色体
  • 5篇急性髓系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免疫
  • 4篇骨髓
  • 3篇阳性
  • 3篇疗效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作者

  • 27篇薛艳萍
  • 13篇卞寿庚
  • 11篇秘营昌
  • 11篇钱林生
  • 9篇王建祥
  • 7篇肖志坚
  • 6篇刘世和
  • 5篇崔雯
  • 4篇竺晓凡
  • 4篇赵耀中
  • 4篇郝玉书
  • 3篇孙万臣
  • 3篇刘旭平
  • 3篇刘鸿
  • 3篇李大鹏
  • 3篇邵宗鸿
  • 3篇陈辉树
  • 3篇施均
  • 3篇季林祥
  • 3篇白洁

传媒

  • 16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白血病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00年
目的 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根据EGIL标准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果 ①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构成比为 3.4% ,其中B系、髓系抗原共同表达的占 6 8.4% ,T系、髓系共同表达的占 2 1.1% ,T系、B系、髓系均表达的占 10 .5 %。②其CD34 阳性率为 43.8%。③正常核型占 41.7% ,异常核型占5 8 3% (核型异常涉及 9,2 1,8,2 2 ,11,12等染色体 )。④ 19例患者治疗完全缓解 6例 (31.6 % ) ,部分缓解 1例 ,总有效率为 36 .8% ;无病生存期 (DFS)均 <6个月。疗效与CD34 表达呈负相关 ,与染色体核型有关。结论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以B系和髓系共同表达最常见 ,治疗效果差 ,生存期短。
秘营昌卞寿庚孟庆祥孟庆祥薛艳萍于明华陈桂彬李大鹏陈玉梅
关键词: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染色体
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分析影响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ALL)患者生存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 综合分析 31例Ph+ aALL相关临床参数 ,观察生存期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h+ aALL占所有统计aALL的 15 .3%。临床上表现为年龄偏高 ,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数高 ,血小板计数较低。免疫分型诊断以Common型为主 (82 .6 % ,2 3例中有 19例 ) ,39.1% (2 3例中有 7例 )协同表达髓系抗原 ,CD34+ 患者占 5 6 .5 % (2 3例中有 13例 )。缓解率 6 5 .4 % ,中位缓解期 4个月 ,中位生存期 8个月。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占Ph阳性总数的 4 2 % ,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包括 - 7,+Ph ,del(9) (p11 12 ) ,add/t(16 ) (p13)等。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单纯Ph+ 组 (P =0 .0 12 )和变异Ph易位组 (P =0 .0 0 1)。免疫分型研究显示CD34+ 患者组缓解期及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 (缓解期分别为 0和 9个月 ,P =0 .0 2 4 ;生存期分别为 6个月和 12个月 ,P =0 .0 34) ,但髓系抗原协同表达与否不影响生存期。结论 Ph+ aALL是一组预后不良的患者群 ,Ph合并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否和临床异质性无显著相关 ,CD34表达在Ph+ aALL中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
刘世和秘营昌刘旭平薛艳萍王慧君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费城染色体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的特点分析
2006年
目的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方法用9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75例CLL患者骨髓片进行染色分析。结果CLL的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苏丹黑染色(SBB)为阴性;中性非特异性酯酶(NSE)和α-丁酸酯酶(NBE)染色为弱阳性,糖原(PAS)染色均为阳性,阳性物呈细颗粒、中粗颗粒、粗颗粒散在分布;特异性酯酶(CE)染色4%可见阳性,阳性率均低于6%;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呈弱阳性,13.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可见阳性,以(+)为主。结论CLLCE染色大部分阴性,个别病例可见阳性(6%),但阳性率明显低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46.9%);AcP染色呈弱阳性,低于LG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HCL;TRAP染色少部分病例虽可见阳性(13.3%),但阳性率及强度明显低于毛细胞白血病(HCL),NHL和幼淋细胞白血病(PLL)。
崔雯许议丹孙万臣王慧君陈辉树薛艳萍肖志坚邱录贵王建祥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
四组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2年
薛艳萍卞寿庚赵耀中秘营昌孟庆祥王玫邹德慧周春林
关键词: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病程特点,评价 PV 治疗及其与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白血病转化等的相关性;探讨影响 PV 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287例 PV 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参数及治疗情况。根据其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继发造血及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死亡情况,探讨影响 PV 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8~360)个月。115例(4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08次,其中59例(51.34%)发生2次以上或2个部位以上栓塞。栓塞事件多发生于 PV 诊断时或诊断前2年内。高龄、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及疗效不理想是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具备2项以上不良指标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190例骨髓活检患者中36例(18.9%)PV 患者发生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发生于发病后80(8~190)个月内,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脾大,烷化剂及羟基脲应用是并发骨髓纤维化的危险因素。2例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1例发生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例发生淋巴瘤。13例死亡,其中9例(69.2%)死于血栓栓塞,2例(15.4%)死于白血病,消化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 PV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骨髓纤维化发生时间较早。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血栓栓塞及进展为白血病。
白洁薛艳萍叶蕾姚剑峰周春林钱林生杨仁池李海燕张红云邵宗鸿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真性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急性
10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1
2000年
竺晓凡钱林生姜尔烈薛艳萍韩明哲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全反式维甲酸APL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崔雯许议丹孙万臣李梅薛艳萍肖志坚张凤奎王建祥
关键词: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免疫机制淋巴细胞
甲异靛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1998年
甲异靛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观察竺晓凡钱林生刘鸿于明华薛艳萍甲异靛(Meisoindico)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新型药物。从1983年2月起全国24个医疗单位用甲异靛治疗134例慢粒患者,有效率高于靛玉红[1]。全国Ⅲ期临床试验协作...
竺晓凡钱林生刘鸿于明华薛艳萍
关键词: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甲异靛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王迎杨仁池薛艳萍刘永泽井丽萍季林祥
关键词:血液凝固因子维生素K物质相关性障碍
HA为基础的三药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及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对12年来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化疗的2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以及总生存(OS)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探讨不同染色体核型分组对治疗缓解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原发AML 243例,计算CR率、DFS期、OS期及3年和5年DFS率、OS率.对其中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184例患者根据SWOG或MRC核型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核型组之间CR率、DFS期(率)及OS期(率).采用SPSS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243例原发、初治AML患者CR率达77.4%,188例CR患者中位DFS期为28.5(1.0~153.0)个月,3年DFS率为45.4%,5年DFS率为40.2%.243例患者中位OS期为18.4(0.5~154.0)个月,3年OS率为36.9%,5年OS率为31.4%.按SWOG标准将184例患者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良好、中等、差、未知四组,四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7.8%、87.4个月、89.1个月,中等核型组81.9%、17.6个月、22.3个月,差核型组61.5%、9.0个月、11.5个月,未知核型组79.3%、29.0个月、19.9个月.以上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RC标准将184例患者分为良好、中、差三组,三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6.1%、79.9个月、72.2个月,中等核型组79.5%、17.6个月、19.7个月,差核型组43.8%、16.5个月、12.0个月.中等核型组与差核型组的D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AML,CR率较二药方案高,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染色体核型同样是本组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SWOG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更适合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分析,而且可将未知组与预后中等组合并分析.三组不同核型患者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好核型组的预后明显比其他两组好,中等核型组�
秘营昌薛艳萍俞文娟刘世和赵耀中孟庆祥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核型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