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大喜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多态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调节
  • 1篇眼液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上皮
  • 1篇兔角膜
  • 1篇内障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相关
  • 1篇年龄相关性
  • 1篇年龄相关性白...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刘平
  • 3篇薛大喜
  • 2篇葛红岩
  • 2篇齐东华
  • 2篇罗鑫
  • 1篇张毅
  • 1篇田霈
  • 1篇杜玲玲
  • 1篇岳超英
  • 1篇肖楠
  • 1篇王朝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例415例为白内障组,其中121例为皮质性白内障,109例为核性白内障,59例为后囊下白内障,126例为混合性白内障。年龄、性别匹配的38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SOD1-251A/G基因多态分型,以χ2检验比较SOD1多态基因型在白内障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结果白内障组SOD1-251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OR=1.642,95%CI为1.129~2.389),可能是白内障发展的危险因素;SOD1-251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OR=0.613,95%CI为0.461~0.817),可能是对照组的一个保护因素;两组中SOD1-251A/A中的G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1.479,95%CI为1.208~1.810)。相对于对照组,皮质性和混合性白内障病例中SOD1-251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0.031,OR=1.805,95%CI为1.076~3.026;P=0.002,OR=2.229,95%CI为1.364~3.645)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0.026,OR=0.608,95%CI为0.396~0.933;P=0.001,OR=0.474,95%CI为0.305~0.734)存在显著不同。结论 SOD1-251G/G基因型可能是导致白内障的一个危险因素。
薛大喜张毅杜玲玲岳超英刘平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氧化应激抗氧化酶白内障
MicroRNA-126(miR-126)对血管调节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脉管系统的结构,维护及重塑的精确调节对于血管的正常发育,组织损伤的应答和肿瘤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非编码的RNAs,又叫做microRNAs调节内皮细胞对血管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在体内,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的完整性方面miR-126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信号调节因子。miR-126通过负性调控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发生反应,这些血管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因此,miR-126表达的靶向作用也许对于血管过多或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些发现也证实了单一miRNA能够调节血管的完整性及血管生成,为调整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就当前miR-126对血管的调节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齐东华葛红岩罗鑫薛大喜王朝刘平
关键词:MIR-126新生血管靶基因分子机制
重组人BIGH3蛋白滴眼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角膜上皮损伤可导致角膜溃疡和基质混浊,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以往采用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刺激症状,而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较弱,因此寻求能有效调控角膜上皮细胞生长,从而有效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药物至关重要。目的探讨重组人BIGH3蛋白滴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50只清洁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其中2只兔制作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后即刻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眼前节照相后处死;48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衍生物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质量分数0.25%重组人BIGH3蛋白滴眼液组及O.5%重组人BIGH3蛋白滴眼液组,每组12只。在直径7mm环钻内滴人体积分数20%乙醇,置于角膜中央区60s,然后用角膜刮匙刮去角膜上皮,制作角膜上皮缺损模型。术后各组兔眼分别点用相应药物,每天4次,分别于术后12、24、36、48、72h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于12、24、36、48h采用抽签法各处死2只实验兔,72h时各处死4只实验兔,制备角膜组织标本并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兔眼在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各组兔眼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愈合面积。结果各组兔眼用药后均未发现任何眼部刺激症状。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造模后即刻全层角膜上皮缺损,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及对照组兔角膜上皮缺损区皆逐渐变小,可见周边角膜上皮向中央缺损区移行,细胞层数逐渐增加,细胞排列极向逐渐趋于规则。重组人EGF衍生物组、生理盐水组、0.25%及0.5%重组人BIGH3蛋白滴眼液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5.00、13.81、18.05、18.86mm。/d。与生理盐水组比�
罗鑫葛红岩薛大喜肖楠齐东华田霈刘平
关键词:滴眼液角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