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雨阳

作品数:7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油松
  • 2篇油松林
  • 2篇植被
  • 2篇松林
  • 2篇天然油松林
  • 2篇谱分析
  • 2篇秦岭山地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群丛
  • 2篇群落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1篇多样性
  • 1篇演替
  • 1篇油松种群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被演替
  • 1篇陕北黄土丘陵...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7篇蔺雨阳
  • 6篇王得祥
  • 4篇杨涛
  • 3篇雷瑞德
  • 3篇雍小华
  • 2篇周金星
  • 2篇王强
  • 1篇钱红格
  • 1篇魏国良
  • 1篇朱德兰
  • 1篇汪有科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秦岭山地油松群落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秦岭山地的特殊地理状况,使得它具有浓缩的环境梯度和高度异质化的生境、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的特点。秦岭山地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的特殊植被过渡带的典型区域,山地植物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也就极具研究价值...
蔺雨阳
关键词:谱分析环境异质性
文献传递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根据对秦岭油松群落的系统调查,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进行数量划分;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研究分类结果,研究各群丛的结构特征,进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39个样地中共发现有维管束植物375种,隶属于89科189属,其中被子植物85科;裸子植物1科;蕨类植物3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4个层次.(2)数量分类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应用DCA分析结果同TWINSPAN分类结果吻合得较好,很好地佐证了数量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各群丛在空间上的生态距离能够说明不同群丛演变需要的生态条件和亲缘距离".生态距离的远近也可以表征互相演变趋势强弱.(3)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分布的海拔幅度大,从低海拔湿润环境到高海拔甚至山脊的干燥环境,物种容量大,很好地保存了稀有物种.
王得祥蔺雨阳雷瑞德杨涛王强雍小华
关键词:TWINSPAN群丛DCA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方法】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8年生梨枣人工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分布呈典型的负指数型,根质量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吸收根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60 cm水平距离内,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3.5%和75%,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在0~30 cm水平距离,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56.77%和50.26%;在垂直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分布均呈幂函数型,吸收根系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9.1%和78.88%,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分布在0~2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61.62%和59.47%。【结论】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bX+cZ的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梨枣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梨枣根系空间分布状况的估计提供了参考。
魏国良汪有科王得祥蔺雨阳杨涛
关键词:梨枣根系密度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杨涛王得祥周金星王强蔺雨阳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种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耗水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连续5a定点观测流域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利用水量供耗平衡原理,分析了该区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阶段储水量、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耗水量最少,为487.8mm,玉米次之,为519.65mm;苹果最大,为540.7mm;从不同类型土壤储水量分析表明:在阴坡生长的天然次生林处于充分供水状态,年耗水量稳定在500mm左右;而玉米和苹果树全生育期内大部分月份都处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耗水量年变差较大,其年最大耗水量之差分别达240mm和140.7mm,当作物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生长时耗水量较小;年耗水量与当年降雨量关系不显著,而与降雨时间分布较为密切。
朱德兰杨涛王得祥蔺雨阳钱红格周金星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耗水规律土壤储水量
秦岭西段天然油松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和植被过渡带,油松群落是顶级群落之一,研究油松种群表现出来的特有结构和生命周期,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在该区域油松能够成为主要建群种之一的机理。根据对秦岭西段油松种群的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阳坡油松由于密度效应会导致种群自疏,出现"一张一弛"现象,阴坡油松种群在弱光照的胁迫下,弱化了密度效应的作用;(2)油松种群死亡率的波动周期为15 a,在时间格局上也一致,这对油松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理论参考价值;(3)谱分析表明不同坡向的油松种群生长周期不同(阳坡>阴坡),同时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波动。可见油松种群本身在结构上存在内调节机制,用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稳定种群。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种群学角度上解释油松群落成为顶级群落的稳定性。
蔺雨阳王得祥雷瑞德雍小华
关键词:种群统计生命表谱分析油松
秦岭中段天然油松林生态种对和功能群划分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20个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分析了油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种间联结及其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林生态种对有8个:山杨—栓皮栎、秦岭木姜子—黄连木、光皮桦—青杄、色木槭—刺叶栎、色木槭—铁杉、盐肤木—槲栎、梾木—少脉椴、桦叶四蕊槭—青榨槭。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结果结合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将该区油松天然林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油松独立成为了生态关键种的种组。结合生态种对,把第4个生态种组近一步划分为4个功能群:"广泛伴生种"、"嗜热物种"、"嗜湿物种"和"潜在建群种",各功能群都具有明显的生态过程(主要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能帮助解释物种对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的机理。生态种对和生态种组两者结合分析植物功能群得出的结果合理,功能群之间的界定也比较清晰,符合各种群的生物学等的特征。
蔺雨阳王得祥雷瑞德雍小华
关键词:生态种组功能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