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守平

作品数:115 被引量:414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林业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9篇绿僵菌
  • 26篇白僵菌
  • 24篇致病力
  • 24篇天牛
  • 21篇金龟
  • 20篇金龟子
  • 20篇金龟子绿僵菌
  • 19篇油茶
  • 18篇害虫
  • 17篇孢子
  • 14篇菌株
  • 13篇球孢白僵菌
  • 13篇木麻黄
  • 13篇发酵
  • 12篇幼虫
  • 12篇LT50
  • 11篇星天牛
  • 11篇虫害
  • 10篇高致病力
  • 9篇新害虫

机构

  • 105篇福建省林业科...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7篇国家林业局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福建省科技厅...
  • 3篇福建省惠安赤...
  • 3篇福建省森林培...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平潭国...
  • 1篇惠安县林业局

作者

  • 113篇蔡守平
  • 94篇何学友
  • 60篇曾丽琼
  • 48篇黄金水
  • 16篇汤陈生
  • 14篇杨希
  • 13篇熊瑜
  • 10篇丁珌
  • 8篇柯玉铸
  • 7篇陈顺立
  • 6篇樊美珍
  • 6篇钟景辉
  • 5篇李志真
  • 5篇赵学球
  • 5篇李增智
  • 4篇詹祖仁
  • 3篇倪健
  • 3篇林秀琴
  • 3篇王四宝
  • 2篇刘建波

传媒

  • 17篇福建林业科技
  • 8篇中国森林病虫
  • 6篇防护林科技
  • 5篇福建林业
  • 4篇林业科学
  • 3篇昆虫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菌物学报
  • 2篇武夷科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学会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危害油茶的9种鳞翅目新害虫被引量:9
2014年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面积大,经济价值高。油茶虫害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集林间油茶害虫于室内饲养,对获得的成虫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钩翅尺蛾[Hyposidra aquilaria(Walker)]、聚线皎尺蛾[Myrteta sericea(Butler)]、红缘卡斑螟[Kaurava rufimarginella(Hampson)]、齿点足毒蛾(Redoa dentata Chao)、斜隆木蛾[Aeolanthes clinacta(Meyrick)]、中华新木蛾(Neospastis sinensis Bradley)以及月尺蛾(Selenia sp.)、绢祝蛾(Scythropiodes sp.)、落木蛾(Epimactis sp.)等9种害虫是危害油茶的新害虫。记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寄主、国内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供生产上参考。
何学友蔡守平詹祖仁韩国勇陈元德李志真
关键词:油茶害虫生物学特性鳞翅目
感染油茶象幼虫的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筛选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优良菌株对土壤中油茶象幼虫的感染效果。【结果】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产孢量最高;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油茶象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07孢子·mL -1的孢悬液浸渍法接种后第13天和105孢子·g -1土的孢子拌土法接种后第9天,油茶象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LT50分别在1.65~4.26天和1.96~3.51天之间; 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菌株对油茶象幼虫的致病力最强。FJMa201101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65天,感染率为86.6%;孢子拌土法 LT50为2.11天,感染率为94.5%。FJMa201205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71天,感染率为91.1%;孢子拌土法 LT50为1.96天,感染率为88.9%。林间土表喷菌液的方式,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之间的感染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先喷菌再引入试虫较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感染效果更好。【结论】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可以作为防治油茶象幼虫的优良菌株在生产上应用。
何学友蔡守平杜月飞陈德兰黄金水李孔泉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致病力蛀果害虫
一株防治油茶象幼虫的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株防治油茶象幼虫的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发明所提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命名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FJMa201101,已于2014年10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何学友蔡守平杨希曾丽琼黄金水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评价被引量:29
2011年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MaYTTR-04,BbFZ-17,MaZPTR-01和BbTK-0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接种后,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接种白僵菌7d后,成虫校正死亡率全部达到100%;接种MaZPTR-01和MaYTTR-04两个绿僵菌菌株14d后,成虫死亡率分别为80.3%和78.8%。而且接种白僵菌后,叶甲成虫的僵虫率显著较绿僵菌高,尤其以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较好,分别达到85.7%和75.8%。BbXJ-01,BbFZ-17和BbTK-013个白僵菌菌株的LT50最小,分别为3.0,3.3和3.4d;MaYTTR-04和MaZPTR-01两个绿僵菌的LT50分别为6.0和6.2d。结果说明,白僵菌对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较强,尤其是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同时这2个菌株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具有优良的生产特性,在黑足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何学友蔡守平童应华熊瑜黄勇谢家冬陈顺立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
一株对星天牛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株对星天牛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命名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FJBb201023,已于2014年10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蔡守平何学友黄金水曾丽琼
文献传递
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的致病力被引量:5
2018年
2016年8月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实验室,利用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的致病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绿僵菌FJMa2014-0501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缀叶丛螟幼虫后,其累积死亡率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较高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9、1.0×10~8孢子·mL^(-1))处理6、7 d后,所有缀叶丛螟幼虫全部死亡,以1.0×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1 d后死亡率达100%;而以较低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6、1.0×10~5孢子·mL^(-1))处理14 d后,缀叶丛螟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1.2%、55.6%。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对缀叶丛螟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计得出:绿僵菌FJMa2014-0501接种缀叶丛螟幼虫4、5、6、7 d后的半致死剂量对数值(LC50)分别为8.41、7.58、6.29、5.69;以1.0×10~7、1.0×10~8、1.0×10~9孢子·mL^(-1)的悬浮液接种缀叶丛螟幼虫后,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42、4.48、3.28 d。说明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是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何学友潘爱芳蔡守平连巧霞曾丽琼罗建明林钧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缀叶丛螟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不同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带菌量及致死率的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对松墨天牛成虫采用爬行、跗节、喷雾3种方式接种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后的带菌量和死亡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松墨天牛体的带菌量间差异极显著(F=79.179,P=0.0001),其中爬行接种的接种量最大,达到(5.60±0.49)×106孢子.成虫-1,是跗节接种的4倍多;接种后15 d,各处理天牛累计死亡率均达100%;模拟各处理毒力回归方程发现,爬行接种的方程的斜率最大,说明处理后天牛在致死中时(LT50)后期死亡速率较快,爬行、喷雾、跗节接种的LT50分别为5.3 d、6.8 d和6.9 d。综合分析表明,3种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的致死率非常高,其中爬行接种效果最好。可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施菌技术。
蔡守平何学友黄金水陈全助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接种方式带菌量LT50致死率松墨天牛
球孢白僵菌释放后在森林系统中定殖及持续控虫作用的证据被引量:12
2007年
在皖南马尾松林中使用球孢白僵菌无纺布菌条接种式放菌防治松褐天牛。在放菌前进行球孢白僵菌本底调查,在放菌后半年内采集该菌感染的各种僵虫,得到87株分离物。利用28SrDNA-PCRⅠ型内含子标记技术,测定放菌后释放菌株的回收率。结果表明,在87株球孢白僵菌中有66株与释放菌株的核型相同,占75.86%。半年中平均回收率为81.7%(75%-90.9%之间),这表明释放菌株已在该生态系中定殖,对松褐天牛种群发挥持续控制作用。在放菌前后球孢白僵菌种群结构有所变化,释放菌株有取代土著菌株优势地位的趋向。
赵学球蔡守平王四宝王林樊美珍李增智
关键词:种群RDNA
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评价该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累计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和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10 d后,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8.3%,91.7%,70%,48.3%。生物测定数据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以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算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相应的LC50和LC90值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接种第4,5,6,7天致死中浓度值(LC50)的对数值分别为7.79,6.97,6.33,5.64。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大,致死时间(LT50和LT90)减小,当浓度为1.0×10^7,1.0×10^8,1.0×10^9孢子/mL时,LT50值分别为4.96,3.79,2.89 d,时间效应增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致病力较强,具有较好应用开发潜力。
蔡守平
关键词:绿僵菌致病力桉树
3种危害油茶的新害虫记述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记述了山茶光沟实蝇Euphranta camelliae Ito、一点落祝蛾Epimactis monodoxa Meyrick、四川斜线网蛾Striglina susukei szechwanensis Chu et Wang等3种危害油茶的新害虫。山茶光沟实蝇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四川斜线网蛾为我国首次发现网蛾科昆虫危害油茶的记录。对它们的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及危害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简述,供生产上参考。
何学友蔡守平曾丽琼林光郭久江黄金聪
关键词:油茶新害虫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